在剛剛過去的假期里,OpenAI發布的Sora成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門話題,但隨之刷屏的是一篇名為《震驚世界的Sora發明者之一,是畢業于上海交大的天才少年——謝賽寧》的文章,文章提到曾經的上海交大ACM班成員謝賽寧是Sora的發明者之一。
文章一經發布就有了“可觀”的閱讀量,并得到大量轉發。
據文匯報報道,僅僅一天,謝賽寧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澄清聲明,表示自己和Sora并沒有關系。
但是他也談到,對于Sora這樣的復雜系統,人才第一,數據第二,算力第三,其他都沒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
截圖來源:文匯報
網友評論
據謝賽寧個人主頁及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會介紹,謝賽寧現任紐約大學報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同時隸屬于紐約大學數據科學中心。2013年,他從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ACM試點班)本科畢業。
AI生成視頻效果“炸裂”
就在2月16日,OpenAI宣布推出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據了解,通過文本指令,Sora可以直接輸出長達60秒的視頻,并且包含高度細致的背景、復雜的多角度鏡頭,以及富有情感的多個角色。
這意味著,繼文本、圖像之后,OpenAI將其先進的AI技術拓展到了視頻領域。OpenAI亦表示,Sora是能夠理解和模擬現實世界的模型的基礎,這一能力將是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里程碑。
Sora根據提示詞生成的視頻畫面截圖。圖片來源:OpenAI官網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有專業人士表示,Sora是給內容創作者的超級大禮包,不僅可以降低成本、加速創作,還能讓觀眾的視覺體驗豐富到爆表。AI未來的畫卷,將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精彩。
也有聲音認為,這一新技術可能會帶來一系列風險乃至社會問題。AI內容制作,讓現實與虛擬的界線變得模糊。內容真實性、版權、隱私、數據、安全等問題紛至沓來。社會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法律和倫理規范來應對,確保技術發展不脫軌,保護每個人的利益。
“人工智能將影響全球近四成工作崗位”
據《青年參考》消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人工智能將影響全球近40%的工作崗位,應制定一套政策,利用人工智能的潛力造福人類。
IMF指出,與人工智能“高度互補”的工作崗位最安全,不易被取代,包括外科醫生、律師和法官等。人工智能可以為從事這些職業的人提供幫助,而不是完全取代他們。電話推銷員等與人工智能“低度互補”的工作崗位更易被取代。
IMF指出,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措施,為應對這一趨勢做好準備,例如為易受人工智能影響的弱勢勞動者提供培訓等。
據悉,2023年11月,包括中國、美國、英國和歐盟在內的28個國家和地區,在首屆人工智能安全峰會上簽署《布萊奇利宣言》,同意協力打造一個“具有國際包容性”的前沿人工智能安全科學研究網絡,以對尚未被完全了解的人工智能風險和能力加深理解。
綜合:文匯教育(姜澎)、每日經濟新聞、中國新聞網( 吳濤 吳家駒)、《青年參考》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