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發行的黃綺珊音樂專輯《小霞3.0》是她自傳式專輯的告別篇,其中第一首歌就是時長7分17秒的自傳《小霞》。這首歌分為四個節點,書寫出黃綺珊的高光與低谷,將人生的故事娓娓道來。“自傳式”成了《小霞》和《小霞2.0》的風格,分別收錄13首音樂作品。有趣的是,每張專輯包含了3首純音樂的吟唱,這3首純音樂在《小霞》中名叫《三件往事》,在《小霞2.0》中它們是《另外三件往事》,這次《小霞3.0》中它們被命名為《最后三件往事》。一如往昔的格式,每首歌曲緊密串聯,《小霞》《小霞 2.0》《小霞 3.0》共39首音樂作品形成了閉環。這樣的“閉環”還出現在頭尾兩張專輯中,黃綺珊透露,“小霞”系列最后一首歌《曠世之交》結束后有一段鋼琴曲,它的旋律就是第一張專輯《小霞》中第一首歌的旋律。這類細節,佐證了黃綺珊作為一名創作者“要職業”的態度。
“想老了拿出青春與自己調侃”
2013年,黃綺珊參加《我是歌手》第一季,獲得總決賽第四名的成績,同時被公眾熟知。隨后的一段時間,黃綺珊迎來了事業的小高潮,還接了不少商演。“那個時候我就在想一件事,我覺得我的青春值得記錄一下,但這并不是說我想與人分享,而是我覺得自己的青春很精彩,等我老了,回看一下,可以給自己打氣或者與自己調侃。”黃綺珊說。
有了這樣的想法后,黃綺珊就開始尋找能幫自己完成這件事的制作人。與秦四風的結識還要感謝黃綺珊參加的某檔綜藝節目,當時她要為自己的學員找編曲老師,朋友向她推薦了秦四風,當黃綺珊聽完了他編的音樂,立刻決定記錄自己青春的這張專輯要讓秦四風來操刀。“我們兩個都是白羊座,所以我們很直接。我當下就知道是他,沒有二選。”兩個很直爽的人,表達了彼此的訴求,一拍即合。
當年秦四風交給黃綺珊的任務就是要她調整好狀態,因為要在這個年紀去唱自己的青春,從心境和狀態上都需要做一些準備。其實最初黃綺珊開始創作《小霞》的時候,并沒有想到還會有《小霞2.0》和《小霞3.0》,“但是從我跟秦四風聊《小霞》開始,他就醞釀要用三張專輯來完成青春記錄,我覺得很妙。”
“呼吸、味道、色彩都要統一”
黃綺珊在《聲生不息家年華》中表演《小霞》。
黃綺珊的專輯《小霞》《小霞2.0》以及去年年底剛剛推出的《小霞3.0》中,分別有三首純音樂作品,沒有歌詞,黃綺珊通過吟唱的方式表達情緒,它們分別被命名為《三件往事》《另外三件往事》《最后三件往事》。三張專輯,一共是“九件事”,但黃綺珊在這個數字上并沒有特別的線索安排,“之所以現在是9件事,是因為三張專輯希望對應和統一。因為這是在講我真實的青春故事,呼吸、味道、色彩都要統一。”
而這九首吟唱雖然唱的是小霞的故事,但黃綺珊覺得每個人都可以隨即代入自己,這也是她和制作人做這九首音樂的初衷。“每個人都有生活經歷,每個人的記錄手法都不一樣。有的人用文字,有的人用詩歌,而我用的是音樂。”黃綺珊說這三首音樂就像是每張專輯中的留白,給聽眾留出自己想象的空間。
“留白”是制作人秦四風的主意,“制作人比較了解現在人的聽感節奏。現在是短視頻時代,許多東西一劃就過去了。他覺得可以用這幾首音樂來分割一下,也讓大家休息一下,耳朵和心靈停頓一下后再繼續往下聽,有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
“職業歌手該有職業的態度”
除了《小霞》系列專輯引發了歌迷的討論,在最新一季《聲生不息家年華》中,她的多場表演也都掀起了不小的討論度。“我覺得大家說我唱出來的感覺不一樣,是因為我們唱出了人生里面沉淀下來的過往。”回憶參加綜藝的過程,黃綺珊坦言,在節目中合作過的每一位歌手都讓她感到愉快,但也有遺憾,就是沒有和陳楚生、宋亞軒合作上,“因為我來這個舞臺,蠻想多和年輕人合作的。年輕人里我只合作了汪蘇瀧,希望以后還能有機會和陳楚生、宋亞軒合作。”黃綺珊說,這個節目讓她感受到和以往參加的節目有所不同的地方是,綜藝的部分變多了,“以前像《我是歌手》,主要就是表現唱歌,現在有很多內容,是看到節目播出才知道。比如我們男隊、女隊是分房間的,男隊那邊發生了什么,我們其實在那個過程中都不知道。”
自從瘦身成功后,黃綺珊的穿著打扮也越來越得到觀眾的認可。尤其在《聲生不息家年華》中,黃綺珊的多個造型讓觀眾笑評:“黃綺珊找對了造型師”。黃綺珊對此直言:“變瘦之后,確實會覺得自己年輕了、身體也輕盈了。”黃綺珊透露,為了保持身材,自己幾乎不碰重口味的食物,作為一個重慶人,她已經接近兩年沒有吃過火鍋。“我以前并不關心這些,我覺得只要心里有光就可以飛翔。后來我的團隊也越來越職業,我覺得作為職業歌手也該有個職業的態度。”
雖然對自我要求很嚴格,但作為歌壇前輩,黃綺珊表示自己很能理解年輕人的局促,“我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這個時候我覺得反而不用去刻意跟他們說什么,那樣他們會更緊張。”同時,黃綺珊也希望這個時代可以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我覺得現在年輕人才華是有的,他們缺的是機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