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第十四屆十佳大學生
浙大學生最高榮譽
“竺可楨獎學金”的獲得者
連續3年獲國家獎學金
20余門課程滿績
他就是浙江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
2020級本科生袁澤清
身高193
他打羽毛球的動作真帥
除了學習成績好,他在體育方面也有特長。
如今他既是國家一級運動員,也獲得過浙江省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男單冠軍。
球場左一為袁澤清
袁澤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我是八歲開始學球的,當時比較喜歡,一開始就是打打玩,后來父母帶著去報了班,然后比較幸運被市隊的教練選上了。”
羽毛球
也讓他開啟科研道路
“和教練討論戰術的時候,我會想,如果有一個幫我分析戰術、理解對手的智能系統該有多好。”進入浙大,袁澤清這個起于羽毛球的設想,在學校提供的創新土壤上結出了豐厚的果實。
據浙江大學官微介紹,大一時,他就進入了CAD&CG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巫英才教授的指導下,合作開發了虛擬現實羽毛球可視分析系統。
虛擬現實羽毛球可視分析系統
該系統能將視頻中采集的數據在三維空間中分析呈現,幫助運動員沉浸式、多層次地理解戰術。相關論文成果被可視化領域頂級會議IEEE VIS和SCI一區期刊TVCG全文收錄。
受到上述科研經歷的啟發,袁澤清對“人工智能如何幫助理解比賽視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繼續在課題組作為負責人立項了SRTP國創項目,研究如何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幫助國家乒乓球隊進行智能視頻分析。
“乒乓球比賽直播視頻的視覺信息十分稀疏,有大量的運動模糊和遮擋等問題,專業的體育技術動作又十分隱蔽,項目的難度很大。”幾次失敗并沒有讓袁澤清和組員失去信心,最終,他們選擇從小處著手,先設計解決底層檢測的多任務感知模型,后又在復雜技術動作的識別上實現突破,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該成果已被人工智能頂級會議接收并提交發明專利,同時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
乒乓球技術動作識別系統的技術示意圖
隨著研究的深入,袁澤清逐漸明確了自己的科研方向——人工智能領域,于是他主動加入趙俊博老師的課題組。“三維內容生成的前景是二維內容AIGC無法比擬的”,受到趙老師的點撥,袁澤清開始在他的指導下研究大模型和生成式AI。
在趙俊博的建議和支持下,袁澤清前往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繼續探索國際學科前沿。在此期間,他入選了竺可楨學院第一期學術教授小組計劃,在計算機視覺知名學者沈春華教授的指導下繼續研究視覺生成模型。
如何合理安排學習科研與興趣愛好的時間?袁澤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我一般會先確定短期的優先級做好計劃,利用碎片時間做一些簡單重復性的事情,同時保持勞逸結合,運動放松,盡量保證睡眠。”
面向未來,袁澤清希望繼續研究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探索人類認知的科學邊界,服務國家社會的實際需求。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力友 通訊員:周亦穎、韓鳴箏 編輯:李麗),部分內容來自浙江大學官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