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身高只有1.1米的彭霞,熱心公益10年,志愿服務時長達1000小時。她秉持著“做好事不留名”的公益理念,不僅組織和參加各類公益志愿服務活動近百場,還用自己賣氣球所得的微薄收入,資助了40余名貧困學生繼續(xù)學業(yè),用雙手托舉起他們的求學夢想。
在安徽合肥街頭的流動攤點中,身高只有1.1米的彭霞,是特別的存在。十幾年來,每天,她嬌小的身軀騎著拴滿氣球的電動車穿行在街市,手拿五彩斑斕的氣球在人流密集處售賣,璀璨的笑容總能感染很多人。
在合肥的公益圈,有著“氣球姐姐”“袖珍媽媽”之稱的彭霞,也是不折不扣的名人。10年來,她不僅組織和參加各類公益志愿服務活動近百場,還用自己賣氣球所得的微薄收入,資助了40余名貧困學生繼續(xù)學業(yè),用雙手托舉起他們的求學夢想。
“我曾經(jīng)得到過很多人善意的幫助,也想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面前的彭霞,笑容溫暖、言語樸素。
參與公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兒時的彭霞,因為身體“袖珍”,曾自卑過。2000年,她遇到了同樣身體殘障卻開朗愛笑的丈夫。“在他的鼓勵和感染下,我一點點自信起來,走到了‘陽光’下。我們倆互相扶持,開了間‘愛心商店’。”彭霞回憶。
十幾年前,“愛心商店”關(guān)門。夫妻倆一合計,決定售賣氣球。不管風霜雨雪,彭霞堅持每天天不亮就騎上三輪車到氣球廠取貨,再趕回家里,和丈夫一起到南七街道衛(wèi)生服務中心附近售賣氣球。
“一個氣球掙兩元錢,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七八十元。一個月下來,也就掙2000多元,再加上兩個人的低保,可以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彼時,彭霞沒想到自己也可以參與公益、幫助別人,直到2014年她參加了一次“助殘友買輪椅”愛心義賣活動。
“當時,看到很多互不相識的殘疾人朋友互相扶助,還有好心人騎電動車跑了十幾公里來幫忙,特別感動。”之后,她找到活動組織方申請加入,每一次忙前忙后,她都特別滿足。
2015年,她又加入了“中國好人”宋國強的志愿服務隊,“教殘疾人朋友學習手工編織,等他們能做出像樣的成品,我賣氣球時帶著一起賣,可以為他們增加點收入。”彭霞知道,能靠自己雙手多掙點錢,對殘疾人來說有多重要。直到現(xiàn)在,她仍堅持組織各種技能培訓,幫殘疾朋友“編織”希望和夢想。
彭霞有著樸素的公益理念:“做公益就和小時候‘做好事不留名’一樣,不僅能帶給別人溫暖與幫助,也會讓自己快樂。”這些年來,她組織、參與過為環(huán)衛(wèi)工人等戶外工作者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到阜陽等地看望老人,給福利院兒童、白血病兒童等特殊群體捐贈物資等志愿活動,志愿服務時長達1000小時。
捐資助學,托舉貧困孩子求學希望
2017年,彭霞無意中看到一條大學生因家庭困難面臨退學的新聞。“那個孩子于困境中出生卻自強不息,特別打動我。當時,我的孩子也正在讀高中,為了考大學拼搏。我特別理解那種拼搏之后又要退學的無助和絕望。”
“咱們捐點錢吧,幫一把。”想到自己生活也是捉襟見肘,彭霞試著和愛人商量。
“幫!咱能幫一點兒是一點兒,咱們再省一省,或許孩子將來就有不一樣的前途。”夫妻倆不謀而合,幾乎沒有猶豫,第二天,他們就去捐了500元錢。
這一節(jié)省,就是十年。
500元、1000元、2000元……隨著捐出的款項越來越多,彭霞夫妻捐助貧困孩子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她收到的紅彤彤的捐贈證書也越摞越厚。記者采訪時看到,40多本證書加起來已有半米多高,密密麻麻地擺滿了桌子。
彭霞總說,我只是希望幫他們圓求學之夢,不求回報。可這些年,她也收獲了很多愛與溫暖。
她的兒子如愿考上了大學,也成了她公益路上的“追隨者”。上大學時,他刻苦讀書的同時勤工儉學,一拿到獎學金就給媽媽打電話,讓她拿去資助那些有困難的孩子。2020年疫情暴發(fā)之后,他穿上“紅馬甲”,在小區(qū)做志愿者,盡自己所能守護居民。
一名在彭霞資助下考上大學的女孩,特地委托媒體幫忙找到她并感謝她。緊緊擁抱之后,驚喜又感動的彭霞抹著眼淚,滿臉欣慰地笑著說:“好好學習,祝福你未來的路越走越好。”
一名彭霞資助的男生在得知她和愛人僅靠賣氣球捐資助學的情況后,特地給他們買了兩頂帽子和兩副袖套,并附上一封感謝信:“親愛的‘氣球姐姐’,非常感謝您在百難之中向我伸出援助之手……我現(xiàn)在學費已經(jīng)夠了,所以我想讓您把這筆善款捐給其他有需要的同學……”這份禮物和這封信,彭霞一直珍藏。
“氣球姐姐”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后,她也遇到了一些陌生的“好心人”:“一位客人堅持用100元買一個氣球,說多出來的錢,讓我替他捐給需要的貧困孩子。還有人特地來買氣球。”這些都讓彭霞感動不已。
越來越多身邊的朋友,在彭霞的影響下投身公益。她也在幫助別人中收獲著自己的快樂。
幾年前,彭霞在殘疾人藝術(shù)培訓班上接觸了電子琴,并且一下就喜愛上了。在全家的支持下,一起節(jié)衣縮食給她買了架電子琴。閑暇時,彭霞常會彈彈琴唱唱歌,和朋友們開個音樂會。
她還開了個抖音號,時不時發(fā)個小視頻,記錄公益也記錄生活。鏡頭里,47歲的彭霞總是在笑,積極陽光,對生活里的點點滴滴都充滿熱情。
彭霞說:“我會一直做公益,我喜歡自己快樂生活的樣子!”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