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穆清、齊輝、泰然、霞居、行空、照見、艮覺、綺云、希夷、蓮古、天倪……走進上海寶龍美術館“元境:田學森藝術巡回展”,僅從展出的繪畫作品名上,就能感受到東方意境之美。
田學森作品——嵐境。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佇立在田學森的作品前,透過月白、天青、竹月、雪青、松綠色調的畫面,仿佛呼吸著山谷的氣息,云和風拂過面頰,慢慢緩下思緒,內心生出感動、安寧與喜悅。
“東方意境含蓄內斂,注重內在修為,它空靈、孤獨、廣闊。”在田學森看來,在畫作中表現東方意境的神韻,需要繪出一種虛空,讓畫面看上去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中國畫通常以留白表現空,但西方繪畫手法對于色彩的明、暗、灰、淡、冷暖都有內在的‘數據’,要達到畫面和諧統一,往往需要反復琢磨、修改,直到畫面呈現恰如其分的‘空’。”田學森說,一如常規繪畫創作,先是勾勒結構、塑造輪廓,不同的是,展出的這些以山為背景的繪畫作品,需要歷經一個漫長的提煉過程,“要提煉出純凈的畫面,就會一次次修改、反復堆疊覆蓋,不斷在虛與實,具體與抽象之間調整。”
田學森與其作品。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早在2007年,田學森曾自駕國內多個省市自治區,旅行考察創作題材。2009 年,田學森途徑西岳華山,被其吸引,確定了創作主題為華山。
“遠望如蓮,削成四方,險峻壯觀;一石一峰,率真雄渾。”田學森認為,大山的狀態喚醒人類原始的覺知,人們對其敬畏,賦予精神象征,壯美即大美,也是感悟和創造的空間。
山居十五年,田學森常常面壁作畫,創作期間大多住帳篷,生活簡樸孤寂。是否會感到孤獨?田學森搖頭,“喜歡這種‘孤獨’的生活狀態,可以保持精力集中,專心思索,專注于創作”。
十五年山居寫生,從開始的忠實于山體與四時朝暮晴雪,到提煉出心中的風景,透過田學森的作品可以看到,畫面走向簡潔概括,幽遠,煉神還虛。田學森調侃說,從入山時風華正茂,到現在發須已白,飽嘗滋味,也從大山廣闊而深刻永恒中獲得靈感與滋養。“與生靈為友,以造化為師,大自然與人相互賦予情感,人山互化。”田學森坦言,在漫長的積累沉淀中不斷提煉,在每一幅新作中,去經歷山窮水復,才能柳暗花明。
田學森作品——穆清。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元境:田學森藝術巡回展”將持續至5月13日,共展出二十多幅油畫作品,以田學森近年創作的華山、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脈為主,畫面呈現曠遠的神韻,展現了藝術家獨特的生活創作方式,與山川天地深度相處的情感共鳴,對藝術的熱愛,探索與感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