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大學分享的該校
2020級大學生陳予展的故事
讓不少網友動容
陳予展是哲學專業的一名學生
他以夏令營第一名的成績
保研中山大學哲學系
他還是一名富有愛心的大男孩
為了給化療失發兒童捐獻頭發
2年多的時間里
他留發超40厘米
蓄發之旅源于大二那年
陳予展偶然間刷到
一個博主愛心捐發的視頻
深受感動
于是從2021年開始
他也留起了頭發
今年4月
陳予展剪去了留了兩年多的長發
剪下來的40厘米長、三指粗的頭發
將會被捐給公益組織的捐發項目
經過加工后免費提供給化療失發兒童
頭發郵寄出后的第五天
陳予展收到了捐贈證書
為紀念這一段經歷
他發布朋友圈并配文“如愿以償”
面對驚訝與感嘆的評論
陳予展認為
“我只是成千上萬捐發者中的一個”
有人認為捐發沒有必要
用人工合成材料
就可以解決問題
陳予展表示
“據說
有比較貼合人體的人造纖維
可以制作假發
但價格過于昂貴
對患者家屬和捐發的公益機構來說
負擔較大
所以,我覺得
目前實現愿望的最優解是
捐發者與志愿機構的共同努力”
陳予展從志愿者處了解到
一般情況下
制作一頂假發
平均要用到5至10人的頭發
后續加工費由機構自己承擔
對于陳予展來說
蓄起長發并不簡單
他自我調侃
“剛開始
我每天一睜眼
總會發現床上到處都有落發”
“我還總擔心自己要禿了!”
頭發到能扎起的長度后
新的困擾又接踵而至——
上廁所時,他經常被誤會
不得不咳嗽兩聲以自證
“吃飯吃著吃著一嘴頭發”
必須不停“扒拉上去”
為了讓發質符合捐發標準
洗頭時
他還要細細抹上護發素、發膜等
“生活上的煩惱其實都還好
對我這種較為內向的性格來說
精神和心理的壓力才是一場硬戰”
每當陳予展走在人群中時
總能敏銳地感到他人投來的目光
“我也理解大家可能就是好奇
但頭發越長
越來越多
如同轉動的攝像頭一樣的目光
讓我難免不適”
在得知陳予展蓄發的原因后
哲學學院的老師同學們
紛紛送上鼓勵
老師還送給他一條帶恐龍的小皮筋
如今
短發的陳予展
回歸了蓄發之前的生活
“相較以前
我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加多樣
對一些特殊群體和社會問題
也多了些關注”
“我們應當嘗試著去包容和理解
一個更加開放多元的社會
或許能夠減少一些人的痛苦與壓力”
關于未來,陳予展表示
讀研期間想更努力地鉆研學業
如果有機會,會再次嘗試捐發
“要照亮他人
總得先讓自己成為一束光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