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農民合唱團,逐夢大戰場

他們千里跋涉從西海固來到寧夏平原,實現脫貧致富,用歌聲唱出幸福
2020-08-17 11:10:00 來源:環球人物網-《環球人物》雜志 作者:李璐璐
大號 中號 小號
農民合唱團,逐夢大戰場
 
     “水是希望心滾燙哎,引黃灌溉上山崗哎。山川真的變了樣哎,枸杞園紅稻花香哎……”一陣陣高昂的歌聲伴著琴聲回蕩在寧夏平原南部的鄉間小路上。《環球人物》記者走近一看,簡潔的村委會辦公室里,數張桌椅被搬至墻角,40多個村民正站在空地上引吭高歌。他們個個站姿挺拔、神情飽滿,中寧縣音樂家協會主席李震宏坐在門口的一架鋼琴前,一邊為大家伴奏、一邊時不時高聲指點著。
農民合唱團,逐夢大戰場
2020年8月10日,紅寶村農民合唱團在排練。(本刊記者 李璐璐 / 攝)
  這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大戰場鎮紅寶村的農民合唱團在進行排練。他們唱著《山川變了樣》《逐夢大戰場》《感恩共產黨》……全身心投入地演繹了一曲又一曲。記者和圍觀的村民不由得被他們嘹亮的聲音、充沛的情感所感染,沉浸在了這動人的歌聲中。
  “學唱歌難不倒他們”
  這是一支特別的合唱團,80名成員全部是來自紅寶村的農民,平均年齡50歲,其中有14人不識字,26人只有小學文化。組建一支農民合唱團,是李震宏很早的心愿。李震宏曾經在大戰場第一中學當音樂老師,大部分村民的孩子都是他的學生。他和村民們非常熟悉,時常和大家聊天。一天,一個愛唱歌的村民問他:“李老師,你把學校的合唱團教得那么好,能不能也教我們唱歌?”李震宏一下就來了興趣。“我做了很長時間的扶貧工作,時常走訪貧困戶,看到大家的生活慢慢好了起來,但精神面貌卻沒有太多變化。村民們忙完了農活,也沒什么休閑娛樂項目,只能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喝酒、打牌。”
農民合唱團,逐夢大戰場
  農民合唱團指導老師李震宏。(視頻截圖)
農民合唱團,逐夢大戰場
  2020年6月16日,紅寶村農民合唱團成員正在練習發聲。
  李震宏曾經在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進修過4年,作為音樂老師,他參加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去過祖國的大江南北。他看到,中南部很多省份的農村發展特別快,遠遠超過了寧夏,那兒的農民不僅物質生活很好,精神面貌也大不一樣。他忍不住去思考:扶貧,口袋扶得差不多了,思想也要解放,思想不解放,還可能返貧。在物質生活有保障的同時,怎么能提高大家的精神生活呢?他覺得,先從培養村民的文藝興趣開始。
  于是,李震宏試著在村里張羅,說要組織一個合唱團,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結果報名當天,居然來了好幾十人。“我沒想到他們對合唱團這么有興趣。”李震宏對記者說。2019年5月,一支農民合唱團在李震宏的帶領下組建起來了。這些成員沒有一點音樂基礎,從沒接受過專業的音樂培訓,很多人唱歌完全找不著調,李震宏就從發音、規范口形開始,一步一步地認真教大家。
  唱歌之外,李震宏還給大家講外面的世界,告訴他們其他城市的發展,其他農村是什么樣的。他說:“大家現在跟過去比已經不一樣了,但比起南方的鄉鎮還有很多不足,他們中很多人住上了小樓,也特別重視學習。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吃飽了、穿暖了就是好生活,還應該提高認識,對生活有更高追求。”
  李震宏絲毫不懷疑這些成員的學習精神。“30年前,他們就是想改變自己的家庭,這才搬出了西海固,來到了大戰場,他們都經歷過苦日子,也都苦出了名堂,學唱歌難不倒他們。”讓李震宏欣慰的是,經過一年多的練習,整個合唱團的精神面貌大大提升。漸漸的,這支農民合唱團唱出了名。
  李震宏曾帶過的學生對他說:“李老師,您之前沒把我們帶出名,現在倒是把我爸媽帶出名了。”對此,李震宏笑笑:“對于這些農民來說,追求藝術本是遙不可及的,我一定要鉚足了勁和他們走下去,用新時代的農民精神鼓舞更多的人去創造幸福。”
  紅寶村黨支部書記呂國富對合唱團非常支持,他幫助大家解決訓練場地、外出表演路費、伙食費、住宿費等。他說,合唱團組建后,大家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以前的一些不良習慣慢慢消失了,民風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下子有了很多快樂”
農民合唱團,逐夢大戰場
農民合唱團唱出了脫貧致富后的自信和喜悅。
  對紅寶村的村民來說,這支農民合唱團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他們唱的不僅僅是歌曲,更是脫貧致富的農村生活。二三十年前,他們風餐露宿、徒步千里從條件惡劣的西海固來到大戰場鎮。大戰場鎮屬于古絲綢之路的一段,是中原進入邊塞的交通要道,后來因為戰亂以及沙漠的侵襲,成為荒地。搬遷來的農民們在國家惠民政策扶持下,在這片古戰場上轟轟烈烈地打拼,從貧窮逐步走向小康。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他們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
  紅寶村人說起這支農民合唱隊伍時,都充滿了自豪。“我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聽說村里要辦個合唱團,我高興得不得了,馬上就來報名了。”合唱團成員荊懷勤對記者說,“我一開始以為這就是個業余合唱團,大家弄著玩兒的。誰知道一進門,就看到李震宏老師端坐在門邊彈琴,我這才知道原來還有專業的老師來教我們,我是又驚又喜。李老師讓我們這些想報名的人試著哼一段高音,唱上去了才能進團,我唱第一遍就過關了。”
  荊懷勤今年50歲,兒子在上海工作,女兒嫁到了中衛市,家里只有她和丈夫兩人。荊懷勤一家原本生活在西海固,20年前,她和丈夫帶著9歲的女兒、5歲的兒子搬到了大戰場。“西海固那地方是靠天吃飯,不下雨就沒有收成,遇上大旱,我們實在生活不下去了,聽說這里能引黃灌溉,我們就來奔生活。”
  荊懷勤用積攢的1萬多塊錢買了11畝地,在地里蓋了間房子。“剛來時路都沒有,都是荒沙灘,我們只想著能把肚子吃飽就行。”漸漸的,村里修了路,也種上了綠植,環境越來越好,生活也越來越好。2003年,一家人蓋了6間上房,生活徹底好了起來。如今,荊懷勤在地里種滿了枸杞樹,“夏天摘8次,秋天摘3次,在微信上賣,全國包郵,還有剩余的就賣給上門收枸杞的小販,一年能有四五萬元收入”。荊懷勤還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每年只要交84元。此外,她又給自己買了人身保險,每年交100元。“溫飽不愁了,有時候會覺得空虛,生活少了點什么。現在好了,有了合唱團,能時不時去練歌,一下子有了很多快樂。”
  合唱團成員張慧霞告訴記者,她一直患有偏頭痛,久治不愈,自從參加合唱團后,每天練歌練氣,身體放松了,頭也不怎么疼了。張慧霞9歲時就隨父母和3個弟弟從西海固搬到了大戰場。她記得剛來時,大戰場漫天黃沙,不見植被。張慧霞的父母在沙地上挖了個坑,搭起一個簡陋的木棚,一家人擠在木棚里度過了在大戰場的第一個夜晚。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黃沙把木棚的門都堵了,他們只能先把沙子刨開,再鉆出木棚。“那時候生活特別苦,沒有蔬菜沒有肉,平時只能吃饃饃。我們也缺水喝,大家都是把黃河水擔到窖里,沉淀幾天就這么喝了。村里也不通電,晚上家家戶戶都點煤油燈。”回憶起過去的生活,張慧霞眼里噙滿了淚水。
  熬過最初的艱難,日子逐漸看到了曙光。張慧霞12歲時,大戰場中心小學建立。學校只有兩間教室,張慧霞的父親和另一名村民成了學校僅有的兩名老師,教授語文、數學等多門課。有了學校,附近村民就把子女送來讀書,學校一下子招來了40多名學生,張慧霞也重新入了學。
  2000年,村里通了電,修了路和水渠,村民終于喝上了自來水。經過20多年的奮斗,如今張慧霞家里種了10畝玉米,養了8頭牛、6只豬、20只雞,一年能收入六七萬元。張慧霞的丈夫在工廠打工,她平時白天在地里勞作,晚上就到村委會唱歌,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52歲的紅寶村村民王小萍和丈夫崔占洪都在合唱團。崔占洪平時在工地當建筑工,家里和地里的活主要是王小萍在干,她還兼職當司機和廚師。每天早晨6點、下午5點半,王小萍開車接送七八個工人去中寧縣工業園區。中午,她再去工業園區給干活的工人做一頓午飯。其他時間,她干農活、喂牲畜。等到一天的工作結束后,王小萍和丈夫就一起來到合唱團練習唱歌。
  王小萍一家來自固原河川鄉呂坪村。1997年的一天,她和丈夫抽到了搬遷名額,決定來大戰場。簡單地收拾后,王小萍一手抱娃,一手拎著一袋小麥種子,坐班車來到了大戰場。崔占洪買了一間土房,一家人搬了進去。“那時候全部家當就是一張雙人床、一個案板、一瓶油、兩碗黃面和我帶來的小麥種子。”王小萍對記者說。安頓下來后,他們又花2000元買了7畝地,開始新的打拼。23年過去,王小萍家早已奔向了小康。如今,他們的兒子在銀川工作,自己也在中寧縣城里買了房。“現在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都是鄉里無拘無束的鄉親”
  呂國富是第一批從西海固搬遷到大戰場的村民,他見證了大戰場的發展歷程。由于自然環境極度惡劣,生產生活條件極差,西海固地區8個縣都是國家級貧困縣。為減輕南部山區生態環境壓力和實現寧夏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務院和寧夏自治區制定并實施了有組織、有規模的吊莊移民開發建設。“吊莊移民”,是指把貧困地區群眾整體跨區域搬遷。1983年,我國將西海固列為“三西”(甘肅河西、定西和寧夏西海固)扶貧開發區域之一,確定了“以川濟山,山川共濟”的扶貧開發模式。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寧夏貧困人口累計減少了330萬,這個數字接近全區總人口的一半。而大戰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移民百姓36年的艱辛奮斗史。曾經的大漠戈壁,飛沙走石、寸草不生,如今植被覆蓋、土壤肥沃。昔日的村民們住著土坯房,吃著玉米面饃饃,如今家家有房子住,戶戶通了自來水,門前大路寬闊,交通便利。大戰場鎮扶貧辦干部趙軍斌告訴記者,2019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達19.8億元,同比增長9.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225.7元,同比增長11.1%。
  紅寶村的農民合唱團,把這一脫貧史以歌聲表達了出來。漸漸的,這支農民合唱團引起了各界關注,很多人給予了他們無私的幫助。今年6月初,寧夏音樂家協會音樂文學學會會長、國家一級編劇丁躍專門為合唱團創作了《逐夢大戰場》《山川變了樣》《感恩共產黨》三首歌歌詞,寧夏音樂家協會原副主席鄧寧東為歌作曲。寧夏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高敏送來了寧夏音協捐贈的一架鋼琴和合唱書籍。
  自成立以來,農民合唱團先后獲得“中衛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我和我的祖國合唱比賽”三等獎,“寧夏銀川首屆黃河合唱比賽”專業成人組銅獎,“中寧縣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大合唱展演三等獎。紅寶村還被寧夏音協確定為“六個一心連心”文藝惠民工程的增點擴面聯系點,寧夏音樂家協會的老師專程來到農民合唱團調研指導,村民們的歌唱也得到了專業老師的鼓勵和肯定。寧夏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程牧夸贊說:“都是鄉里無拘無束的鄉親,現在居然唱起了復雜的多聲部,而且搞出了名堂,很讓人感動!”
  8月3日,中衛市旗袍協會合唱藝術團一行60人來到紅寶村,進行觀摩交流學習,這是紅寶村合唱團第一次接待外來團隊。看完農民合唱團的演出后,很多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今年“十一”國慶節,紅寶村農民合唱團還將進行文藝演出。
  李震宏則對合唱團的未來有更成熟的規劃:“我想在這片土地上辦一個文化中心,組織大家排一場情景劇,將他們怎么從西海固搬出來,怎么來到大戰場,怎么和大沙漠作斗爭,怎么脫貧過上好日子的故事演出來。”
  1200多年前,詩人王維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來展現邊塞的壯麗。如今,一張張紅撲撲的笑臉唱出了脫貧致富后的自信和喜悅,也唱出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奮斗不息的精神。
責任編輯:李佩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av在线播放|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caoporn97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大片在线播放在线| 国产婷婷综合丁香亚洲欧洲| 九色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免费v片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538精品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日本最刺激夫妇交换影片| 国产一级特黄高清在线大片|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一区|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国产永久|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高跟丝袜美女一级毛片| 欧美videosex性欧美成人|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邱淑芬一家交换| 我和麻麻的混乱生活|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一本伊大人香蕉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舔天天干天天操|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