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的熱播劇《繁花》讓昔日平靜的上海黃河路成為City Walk的網紅打卡點,到近期一部《我的阿勒泰》讓新疆的旅游旺季提前開啟……近年來,不少影視作品成為一座座城市文旅的新名片,越來越多人愿意“為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而赴一座城”。暑期來臨,影視劇取景地打卡游成為旅游“黑馬”,“影視+旅游”將上演怎樣的文旅大戲?
位于浙江湖州長興縣煤山鎮的老火車站,曾是電影《長津湖》的取景地之一。當時隨著影片熱映,這個充滿歷史印記的車站成為吸引游客和影迷前來游玩拍照的網紅打卡地。雖然電影的場景布置早已拆除,但游客漆仲萍仍能憑借觀影印象,在這條后續打造的工業文化風情街上找到當年拍攝的“痕跡”。
漆仲萍說:“綠皮火車只在電視上見過,沒感受過,就想過來看一下。很好看,到時候可以推薦朋友過來玩。”
長興縣煤山鎮老火車站(央廣網發 長興傳媒集團供圖)
作為電視劇《井岡山兒女》主要取景地之一的江西吉安吉水縣燕坊古村,曾一度帶熱了“紅色游”。如今流量慢慢消散,卻迎來了一群年輕人在這里打造短視頻拍攝基地,開發“后影視作品”。在當地文旅部門的合作邀請下,短視頻愛好者邱蘇蘭從今年起一直在景區內拍攝,推出了很多紅色、古色、綠色文旅短視頻,讓景區流量不減反增。
邱蘇蘭說:“本身這個村子就是4A級景區,景區空間、設施、服務都比較完善,拍攝起來更加方便,也更出片。”
吉水縣燕坊古村(央廣網發 江西廣播電視臺供圖)
雖然距離《人世間》首播已經過去兩年多,但這部在吉林取景拍攝的電視劇,依舊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吉春”這座城市也進入了全國觀眾的心中?!度耸篱g》里,周秉昆家的改善房,就坐落在前身為長春市第一凈水廠的長春水文化生態園。講解員寧昕雨告訴中國之聲,《人世間》熱播后,很多游客慕名而來,感受工業遺產的獨特韻味。
寧昕雨表示:“園區內部還有‘吉膳堂’食堂,現在是員工食堂,飯店內部照著‘吉膳堂飯莊’場景一比一的比例還原。我們想在飯店的基礎上,賣一些《人世間》的同款菜?!度耸篱g》電視劇和長春水文化生態園也是做到了互相‘升級’,利用園區原有的影響力,加上電視劇影響力的加持,再依靠園區凈水廠的廠房、設備等城市名片,使《人世間》里的場景越來越好。”
《人世間》取景地(圖片來源:長春市文廣旅局)
兩個月前,電視劇《星星的故鄉》熱播,講述了賀蘭山下兩代中國葡萄酒人創業創新、改變家鄉面貌、共赴幸福生活的感人故事。電視劇在寧夏多家酒莊取景拍攝,其中一家酒莊的旅游接待部經理馬英男介紹,電視劇開播時,酒莊和當地宣傳部門相配合,在各重要取景地設置了打卡點位,并將劇中情節融入日常接待講解中。
馬英男表示:“之前寧夏也有很多其他電視劇和綜藝的取景地,在熱播之后都會帶來一定的熱度和流量,所以我們當初知道這部劇要開播的時候,也想到了這方面,還是有準備的。越來越多的影視劇或熱門綜藝會選擇來到寧夏,現在又多了葡萄酒這個主題,對于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星星的故鄉》取景地(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國內影視產業繁榮發展,影視劇對拍攝地文旅效應的帶動也日趨明顯。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分析,“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現象的背后,是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帶動當地的旅游經濟和消費市場,甚至吸引更多投資和人才。不過,隨著熱播影視劇更新迭代加快,如何逃過取景地“只火一陣”的窘境?柏文喜認為,文化特色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才能讓影視劇帶來的“流量”長久地持續下去。
柏文喜說:“影視劇拍攝地往往會形成品牌效應,吸引各地游客前來體驗劇中的場景。要不斷更新和豐富旅游產品,提供多樣化的旅游體驗,避免內容單一和不可持續。深度挖掘和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開發與影視劇相關的深度旅游項目,比如文化節、主題展覽等。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品牌形象,通過高質量的服務和獨特的旅游體驗來吸引更多的回頭客。與其他產品諸如教育、藝術等進行跨界合作,以拓寬旅游市場。”
《我的阿勒泰》劇照(圖片來源:@迷你劇我的阿勒泰)
影視劇通過生動的故事和場景設置,讓觀眾對拍攝地和劇中產品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從而激發觀眾實地體驗和消費的欲望。而有了影視劇的引流,拍攝取景地的硬件能力能否承接相應的流量?能否借助這一機會完成一次城市空間改造和基礎設施提升?這些都是地方政府、文旅企業運營管理者需要長遠思考的問題。
《狂飆》主演在社交媒體分享拍攝地見聞(圖片來源:網絡)
2023年的開年大劇《狂飆》帶火了豬腳面、腸粉、粥底火鍋等廣東美食,也讓劇中取景點之一的廣東江門火“出圈”。實際上,江門的“代表作”不只有《狂飆》,僅在開平赤坎古鎮,就曾有《讓子彈飛》《一代宗師》等經典影視作品誕生。赤坎華僑古鎮國際旅游度假區負責人徐飛告訴中國之聲,這些優秀的影視劇IP已經演化為一些景區的場景,在和游客互動的過程中長久保留下來。
徐飛表示:“要把這些拍過的場景和熱度延續下來,就要跟我們的建筑、街區結合。比如,前段時間完成了一個夜游產品,匯聚了當地的一些非遺活動內容,比如,醒獅、舞龍、花燈技藝等,特別受游客歡迎。綜藝和影視劇只是在前期帶來線上和觀眾的互動和感官,我們就將其變成線下的產品和內容,讓其延續。”
赤坎古鎮邀請游客親身參與、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這里的房屋,以上世紀二十年代建設的騎樓和八九十年代建設的鋼筋混凝土住宅為主,其中,騎樓因建設年代久遠,出現自然滅失、屋頂坍塌等問題,相當一部分已經不具備居住條件。同時,當地居民也曾長期面臨居住配套設施老舊以及經濟發展受限的問題。赤坎古鎮在借助影視劇IP開發的過程中充分汲取原住民的訴求,實現了共建共享。
徐飛說:“老村落的更新,其實和城市更新是一個概念,把綜藝和影視劇的余熱跟真正生活在這邊的居民、村民進行一些結合。比如在《讓子彈飛》這個打卡地之外,會在周邊和游客做一些互動,通過互動式的對話和表演,增加了當地老百姓的收入。”
赤坎古鎮(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電影《醬園弄》選址在上海乍浦路北海寧路的路口,不久前,取景地開始陸續拆除。先前面對“醬園”黑字白墻拍照打卡的本地居民和游客已經慢慢退潮,而“醬園弄”及對面的勝利電影院,未來將以乍浦路影視基地為新面貌重現在大眾視野中。勝利電影院主理人沈斌告訴中國之聲,在虹口區的支持下,這里將更新為商業、文旅和影視并重,呈現出傳統上海街區形態的“活的影視基地”。
沈斌介紹:“我們把項目、資源整合起來,跟虹口區文旅產業結合在一起進行了創新。乍浦路這條街有百年的歷史文化,每棟建筑都有故事、有生命力?,F在城市更新,很多老百姓已經搬走了,這些房子怎么再‘活’起來?通過電影IP的傳播效應、經濟效應,把這個地方盤活。所以我們引進了一些接地氣的業態,比如小吃、古董家具、旗袍、中式茶樓等,讓這個地方有煙火氣。實際上還有一個功能,就是作為影視基地的硬件配套,我們現在把其變成一個場景了,在沒有電影拍攝的時候可以運營,有電影拍攝的時候,又搖身一變,成為影視基地。”
市民和游客打卡電影中的“醬園弄”(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電影所營造出的光影夢幻,讓城市更新有了新的途徑。這也意味著,電影里的“醬園弄”不在了,但新“醬園弄”的文旅效益會更持久。
沈斌說:“現在引進的這些業態,實際上從裝修起,就已經開始往電影的場景靠攏了,風格具有年代化,里面的設定也有電影元素。比如,這里有一家民國照相館,照相館里面所有的家具、裝修等,進去的感覺就是一個電影場景,這樣既符合電影拍攝場景的需求,又讓企業有電影文化的元素吸引更多客戶打卡、用餐等。”
改造后即將投入運行的乍浦路影視基地(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湯蘊懿對此分析,影視劇之所以能夠帶動文旅產業的發展,首先源于其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是集中展示城市風貌的載體;其次,影視劇把人物、故事與場景有機結合,將觀眾的情感代入城市生活,觀眾能更直觀、更深層地感受一座城市的變革。湯蘊懿表示,將影視劇中人物和城市發展的故事與現實中的城市品格聯系在一起,并呈現給市民和游客良好的線下體驗,或許能更好實現影視和文旅的“雙向奔赴”。
湯蘊懿表示:“文旅本身既是產業,同時又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影視實現一些城市更新,不論是在地居民還是來體驗的游客,都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當中的美好,也使大家對影視劇有認同和回應。這樣的方式,實際上就像循環經濟一樣,是形成閉環的、不斷升級和不斷反哺的過程。從影視到在地文旅,到城市更新,最后再到影視當中,形成了完整產業鏈,需求和供給不斷匹配、不斷平衡,又實現了不斷升級。”(總臺記者韓雪瑩 劉瀟凡 朱黃英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