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王磊來到科大國創合肥智能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創智能”),成為一名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王磊說,他的工作主要是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功能進行測試,并通過實際駕駛和數據分析,向研發部門反饋駕駛系統的實際表現。“簡單來說,我們的工作就是讓智能駕駛更加安全和舒適。在模擬或真實的路況中,對自動緊急制動、危險預警、車道居中保持、自適應巡航、輔助并線等智能駕駛功能進行測試。”王磊介紹。
跟隨王磊,記者來到了距離國創智能不遠的一處測試場地。下車后,王磊和同事開始搭建測試場景:“今天我們測試自動緊急制動功能,也就是在前方車輛停止的情況下,車輛能夠自動緊急剎車,防止碰撞。”
如何模擬前車停止的情形?王磊和同事們從后備箱拿出了他們事先準備好的充氣汽車模型。“用充氣模型,簡單便捷,能保證我們測試的安全性。”王磊說,這次僅是初步測試,后續還會使用載有假人的車輛進行模擬。
車內,王磊的電腦已經連接了智能前視攝像頭、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智能前向毫米波雷達等駕駛設備,實時記錄包括路況影像、信息傳輸、行駛速度、制動距離在內的各項數據,每分鐘收集的數據量可達1GB。
測試正式開始。王磊熟練地將車輛速度提升至每小時40公里,在距離汽車模型約10米處,車輛開始自動剎車。隨著兩聲“吱”的剎車聲,測試車輛剛好停在了距離模型約1米處。在王磊的電腦中,與前車距離這一項數據也顯示在1米左右。
“對于一項智能駕駛功能,我們需要在各種工況下進行反復測試。除了完整功能測試,有時還要對智能駕駛的感知、計算、控制等各個模塊進行檢驗。從剛開始研發到整車應用大概需要一年半的時間。”王磊說。
在王磊看來,車輛測試和研發部門的聯系非常緊密:“我們在測試中,如果遇到問題,就要及時向研發人員反映。這對我們的數據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能理解智能駕駛系統的算法邏輯,給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如何針對新職業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合肥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楊國徽表示,依據安徽省人社廳印發的就業技能培訓職業(工種)目錄,結合就業人群需求,合肥市人社局會定期組織就業技能培訓,目前培訓范圍已包括人工智能訓練師、智能樓宇管理員等新職業,“今年1月—6月,我市已開展就業技能培訓4000余人次”。
對于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這一新職業、新賽道,合肥市先后出臺多項支持措施。去年9月,合肥發布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全域開放方案,明確全面開放主城區智能網聯車輛道路測試。截至目前,全市先后開放4批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單向總里程達1096公里。今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公布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合肥位列其中。
再過幾天,王磊就要到德國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那邊的道路情況和國內不同,需要現場測試,再做后續的調整。”隨著國產新能源汽車出海節奏加快,到國外開展測試已經成為王磊的工作常態。
對職業的長遠發展,王磊信心滿滿:“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中國出口的‘新三樣’之一。安徽把汽車產業確定為‘首位產業’。未來對智能駕駛的需求將非常大,無論是我個人的職業規劃還是產業發展,都有很好的前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