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
抗美援朝戰地記者張崇岫
于安徽合肥逝世
享年95歲
長津湖戰役、上甘嶺戰役
咸興港會師、強渡昭陽江……
張崇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
拍攝了千余張珍貴的戰地照片
為歷史留下了永久的影像見證
膠卷就是他的子彈
他帶著相機跨過鴨綠江
1942年
13歲的張崇岫參加新四軍
之后又參加了解放戰爭
1948年,部隊交給他一個新任務
——學攝影
起先,張崇岫不愿做攝影記者
想直接端槍跟敵人打仗
后來他發現在戰場上端相機
其實就跟端槍一樣
于是就干起了攝影記者
△張崇岫在抗美援朝戰場
張崇岫的鏡頭
記錄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瞬間
在張崇岫記憶中
最難忘的是1950年
開往朝鮮的綠皮貨車行至中朝邊境
門“嘩”一聲拉開
戰士們背著武器從車上跳下
徒步挺過鴨綠江
△志愿軍戰士跨過鴨綠江
張崇岫背著兩臺相機
他把裝膠卷的袋子
像子彈袋一樣系在身上
有人問他,腰里裝著什么武器
他回答:
“我這個是非常大的手槍”
△1950年11月,志愿軍第27軍跨過冰天雪地的北部山區,向長津湖戰役現場前進,迎戰向北推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
當時膠卷非常珍貴
張崇岫要求自己每拍一張
就必須成功一張
1950年的長津湖戰役
他一共用了3卷膠卷
△1950年12月,志愿軍第27軍80師向長津湖地區運動。
△1950年12月,-30℃的條件下,志愿軍穿過齊腰深的大雪,向長津湖地區集結。
△1950年12月,長津湖戰役中,志愿軍第27軍戰士們在炮火和風雪中追擊敵人。
△在嚴寒的長津湖夜戰中,志愿軍第27軍連隊機槍手向美軍陣地射擊。
△1950年12月,長津湖北部地區外圍戰斗中,志愿軍第27軍某部8連戰士們拔除敵人最后一個據點,從四面八方攻入新興里。
△1950年冬,志愿軍第27軍80師240團2營4連,在爭奪長津湖新興里大橋戰斗中,被授予“新興里戰斗模范連”英雄稱號。
“哪里槍響,我就往哪湊”
戰場上他總是沖在最前線
張崇岫說:
“搞攝影,膽子要大
我的膽子就很大
哪里槍響,我就往哪湊”
這張美軍士兵向志愿軍投降的照片
是張崇岫在美軍混亂撤退時拍下的
“子彈、炮彈都沒停
我不下去拍
就抓不到這個場景了”
△1951年5月,朝鮮江口洞,美國陸軍第24步兵師坦克隊士兵向志愿軍第20軍59師戰士舉手投降。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
張崇岫總是冒著槍林彈雨
沖在最前線
△1951年5月,志愿軍第20軍59師戰士們冒著敵人的炮火,沿華川至漢城公路英勇前進。
△1951年,志愿軍戰士們涉水強渡在敵人重炮封鎖和重兵把守下的昭陽江。
△1951年5月,志愿軍在炮火掩護下,突入敵人陣地。
△1951年,志愿軍第20軍戰士們在昭陽江北岸頑強阻擊敵人的進攻。
△1951年夏,志愿軍第20軍戰士冒著炮火,向敵人發起沖鋒。
一套四張的紀念郵票
兩張是他的作品
這是1952年發行的一套郵票
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二周年
在一套4枚郵票中
有兩張郵票的畫面
都選自張崇岫的攝影作品
《涉江追擊敵人》
記錄的是1951年7月
志愿軍第20軍的將士們
冒著炮火涉水強渡昭陽江
《勝利會師》
記錄的是1950年12月
長津湖戰役勝利后
志愿軍第20軍59師偵察隊
與朝鮮人民軍在咸興港會師
在硝煙彌漫的抗美援朝戰場
張崇岫拍攝了千余張戰地照片
他以無畏的勇氣
超常的膽識
嫻熟的攝影技術
拍下了中國人民志愿軍
英勇作戰的英雄群像
曾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攝影)
他的作品猶如一部部鮮活的史詩
為后人研究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料
致敬戰地記者張崇岫
一路走好!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央視軍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