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程亞娟來到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將5000元愛心款送到5位學生手中。“這幾個孩子老家是葫蘆島建昌縣的,前段時間他們家里遭了洪災。我把錢捐給他們,希望他們在校安心讀書。”
程亞娟(左二)在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捐款現場。新華社記者 高爽 攝
程亞娟在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經營一家陜西風味飯館,臊子面是她和丈夫的拿手餐食。“我小時候在農村住,常常見到走街串巷的商販,只要他們開口,村里誰家都能拿出一碗面給他們吃,不能叫人餓著肚子。”幼時的經歷深深影響著程亞娟,經營飯館22年來,程亞娟先后送出6000余碗愛心面。
程亞娟在后廚為客人備餐。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幾年前,程亞娟的飯館里多了一張告示:“人在外,遇到難處是難免的,如果你真的需要,請進店小聲告訴我,我能解決你的一頓溫飽,不要回報(請吃完就走)”。告示旁貼著一個暗號:單人套餐。
“有對夫妻讓我印象深刻,進店后坐了一會才小聲對我說想要份單人套餐。”程亞娟說,送上餐食的時候她瞥見兩人放在身旁的袋子,微微敞開的口子露出滿滿當當的醫院化驗單。“他們臨走時,男的轉過身、眼里含著淚對我說‘下次,下次我一定出錢來吃’。”
漸漸的,越來越多人了解到程亞娟的愛心事跡。他們心照不宣,在就餐后選擇多留下一些錢。“我攔了很多次,說我現在還有能力做這些事,但大家說信得過我,讓我把這些錢做成面,送給有需要的人。”
為了記錄愛心款數額,程亞娟購買了一些獎狀,張貼在店里最顯眼的一面墻上。由于很多捐款人沒有留下姓名,程亞娟只能把對他們的印象作為“名字”寫在獎狀上——“實在追不上的和平廣場大姐”“北京來沈陽出差的帥哥”“為癌癥母親代存500元的女兒”……
程亞娟飯館內張貼的部分獎狀。新華社記者 高爽 攝
獎狀上的“評語”暖意流動:“一位帥哥給我送來30斤小米,小米我熬粥喝,(替他)存下150元”“小樂樂5元、開心果8元,六一兒童節家長帶著兩個孩子來吃飯,孩子要捐款,為小小的孩子點贊”……
“這些錢我自己不能用,得給有需要的人。”每攢下一些善款,程亞娟就拿出來捐給有需要的人,2500元捐給全身被燙傷的孩子,800元捐給生活困難的男生……
“程姐不僅送愛心面,今年夏天還在自家店門口擺上冰箱,自費購買礦泉水放在里邊,供有需要的人飲用。經常聽到環衛工人夸程姐。”和平區南市場街道魯園社區黨委副書記燕楊說。
捐款結束后,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送給程亞娟一面錦旗。“這次5000元捐出后,我手里還存著大家40多元愛心款。”程亞娟頓了頓,“錦旗屬于獻愛心的所有人,我代表他們將愛心傳遞下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