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葉培建:要前進,還要趕超,就必須步子大一點!

2024-10-03 09:06:41 來源:央廣網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先生丨葉培建:要前進,還要趕超,就必須步子大一點!

先生,不僅是一種稱謂,更蘊含著敬意與傳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僅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更有著溫潤深厚的德性、豁達包容的胸襟,任風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將深沉的家國情懷根植于血脈之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后生晚輩持起讀書、做人的一盞燈。

中國之聲特別策劃《先生》,向以德性滋養風氣的大師致敬、為他們的成就與修為留痕。本期推出《葉培建:要前進,還要趕超,就必須步子大一點!》。

2011年時的葉培建

葉培建:科學的道路上只有嚴謹才是真諦,不僅要精益求精,更要至善至美。

葉培建,1945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蘇泰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嫦娥系列各型號及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為首次繞月探測工程的成功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嫦娥系列研制團隊的“定海神針”。2017年1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命名編號456677的小行星為“葉培建星”。2019年,獲得“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作為國家重大航天工程領軍人物,從探月工程到逐夢火星,葉培建的名字與中國航天緊密相連。

極致追求守時,治學態度嚴謹

“在我們這個圈子里面,我的守時是出了名的,開我的會一般沒人敢遲到。”葉培建院士的采訪約定在上午9點。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他出現在了辦公室門口。

葉培建:每件事情都要認真嚴肅,守時是個基本要求。應該是航天的特點,但是我更特殊,我甚至都有點過分。有一次要接待幾個法國人,結果過了20分鐘還沒有來,我在門口等他們,過了半個小時他們來了,你知道我第一句話是什么?你們回去明天再來,今天不見了。

對于守時的極致追求、治學的嚴謹態度源自葉培建年輕時在瑞士學習技術時的經歷。他說,做人做事應該像瑞士手表一樣精密運轉,分毫不差。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壓根不存在“差不多”這三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績優異的葉培建來到瑞士納沙泰爾微技術研究所學習,平日里伏案苦讀,一分一秒的時間都舍不得浪費,以至于當地媒體報道中國留學生時,專門以他為例。當外國記者好奇地詢問,葉,你為什么不去玩,甚至連喝咖啡的時間都沒有?葉培建的回答是,中國的經濟還比較落后,中華民族復興任重道遠。

1981年,葉培建在瑞士住所宿舍前

葉培建:這篇文章里面說我所有的休閑時間都在學習,包括周六和周日,為什么?我們的國家已經為我們來瑞士學習做了很多了。

1982年,瑞士媒體采訪葉培建見諸報端,題目為《中國人如何看待瑞士》(此為原文)

1979年,廣州外語學院出國前外語訓練班合影(后左一為葉培建)

1979年,葉培建出國學習前在南京拍攝的全家福(后左二為葉培建)

在瑞士學習時,葉培建第一次看到來自美國的月球巖石,既激動又羨慕。“上九天攬月”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浪漫夢想,什么時候我們也能挖到月壤,變夢想為現實?

“美國人展出的月品是在世界知識產權總部一進大門的地方展出的,那是個永久性的(展品),是代表國家水平的。我80年代去瑞士留學就看到了這個玩意兒,幾十年以后去它還在那,為什么?沒人超過他!”葉培建說。

這片小小月壤從此在葉培建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要用行動改變祖國面貌”,這句話如同一團火焰燃燒在他胸膛。獲得瑞士科學博士學位后,葉培建毫不猶豫,立即回國。

1985年,瑞士論文答辯會上的葉培建

1985年,葉培建在瑞士的博士畢業論文

1985年,博士論文通過后,葉培建(左一)與駐瑞士使館劉參贊、大學理學院院長合影

1985年,葉培建(左一)與恩師白朗地尼(右二)夫婦、肯特教授舉杯祝賀博士論文通過

葉培建參與探月工程時,接受瑞士媒體采訪

“我就想怎么沒有把我摔死?”

1988年年底他進入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并在老院長閔桂榮院士推薦下,開始負責“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研制工作。

1992年,葉培建(右一)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老院長、兩院院士閔桂榮在揚州

2000年9月1日,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中國資源二號01衛星在火箭托舉下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拔地而起。這顆衛星是我國自行研制的首顆傳輸型遙感衛星,在科研乃至國防領域都被寄予厚望,它也是葉培建擔任總設計師的第一顆衛星。衛星升空后一路向西,運轉正常,可正當葉培建滿心歡喜,準備帶領隊伍前往其他地方開展后續飛控工作時,噩耗傳來,衛星不見了。“在山上走的時候,收到報告衛星沒了,心里一下就涼了,十年就沒了。我當時就想,如果車掉下去了,把我摔死了,我是烈士,我這么到太原去了,將來失敗了,我怎么向國家交代?怎么向人民交代?怎么向這支隊伍交代?”葉培建說。

2000年,葉培建(左一)在“中國資源二號01星”發射前與火箭總師的最后一次磋商

所有人十年的心血將毀于一旦,葉培建頓時頭“嗡”的一聲。冷靜下來以后,他開始思考對策,衛星下次飛抵我國上空要到第二天早上,如果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或許還有救。

葉培建:我在車上把老馬(馬魯身,時任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資源二號衛星電源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叫過來,老馬是電源負責人,那時第一個考慮,蓄電池的電能不能堅持到我們中國的測控站重新發指令?老馬說“可能”!

可能!這就是說,還有希望!葉培建細細排查,發現是地面發錯了一條指令,于是通過補救終于讓衛星失而復得。“一串指令發上去,全部成功,衛星立刻就正常了。”葉培建說,發生的都是沒想到,所以還是要把工作做在前面,這個要細之又細,慎之又慎,這句話都是血的教訓帶來的。

“大心臟”源于對大工程的絕對信心

2004年初,探月一期工程立項,標志著中國對月球的探索之旅正式起航。葉培建擔任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擺在他面前的是技術封鎖和資源匱乏的雙重困境。一切從零開始,缺乏元器件、地面條件不足,甚至對如何飛到月亮都沒有明確的技術路徑。

2007年,葉培建在“嫦娥一號”工作流程表上標注工作進展

“為什么?沒去過!飛月亮現在看起來小菜一碟,第一次飛怎么飛,飛什么軌道?當時幾個老先生隔三岔五地把我叫到辦公室去,問你怎么知道你到了月亮了?憑什么說你到了月亮了?你到月亮怎么剎車?你提前剎車到不了月亮怎么辦、過了月亮又怎么辦?”葉培建說,許許多多的問題在地面沒法實驗,因此第一次既要完成工程,又要進行技術的考核,我認為為后來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007年,葉培建(右一)在“嫦娥一號”班前會

也正因此,在葉培建看來,嫦娥系列最難的任務莫過于嫦娥一號任務。“一步比一步難,但是我認為最難的還是嫦娥一號,中國在這個之前搞了衛星,也搞了飛船,但是沒去過月亮。中國人能向月亮進軍,說明我們國家強大了。要做這么一件偉大的事情,我又能當總設計師、總指揮,這是多么難得的機會。就算失敗了,也不可恥,因為盡了力了,也成為科學世界的一部分了,也做了貢獻了,個人事情不必考慮太多。”葉培建說。

2007年,葉培建(左一)在“嫦娥一號”發射前與火箭總師作最后的磋商

2007年,葉培建與即將升空的“嫦娥一號”合影

最終,這些問題被葉培建帶著技術專家一個個攻破。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號”順利升空,輕盈地扭轉身軀,旋轉180度,像一場華麗的太空芭蕾,完成首次近月制動。

指控大廳里一片沸騰,老專家們紛紛激動落淚,葉培建卻始終很冷靜,能有這樣的“大心臟”源自他對中國探月工程的信心。

葉培建:月背的取樣和月背的起飛上升是人類從來沒做過的,所以那個時候是我最激動也是最緊張的時刻,但是心里還是有底的。近月制動只是繞月飛行的第一步,我作為總師,后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也就沒有掉眼淚。

2007年12月12日,葉培建在人民大會堂慶祝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大會上講話

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

和面對問題不妥協的“直脾氣”

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和面對科研問題不妥協的“直脾氣”,也讓葉培建成為決定后續“嫦娥”命運的關鍵人物之一。2013年當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完成落月任務后,其備份星嫦娥四號該何去何從?不少人認為,嫦娥四號無須冒險,落在月球正面更有把握,葉培建果斷站出來反對:“我們要不要向前進?要向前進,還要想趕超,就必須步子大一點,去背后要解決通信問題,我們認為我們有辦法解決;背面地形更加崎嶇,要落更難落,我們有很好的制導導航技術,我們也能夠落,只要通過努力,我們是能夠解決我們所能設想到的困難,能走到世界前面我們干嘛不去,就算是失敗了,我們也要再去,人類總歸要去的。”

2014年,葉培建(左二)在“嫦娥5T”與飛控專家組一起討論工作

葉培建(右三)發射前自信的微笑,與工程總師、發射總師在一起

然而,嫦娥四號的探月之旅卻經歷了一波三折。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發射不久,就傳回了故障問題信號,指控大廳里安靜得令人窒息。

葉培建回憶,當時從遙測參數看見,有一個不該打開的閥門打開了,在短短的時間里面,就排放了不應該排放的近60公斤燃料。全場的氣氛立刻緊張起來。

由于飛行器上所攜帶的燃料是經過精確測量的,丟失60公斤燃料很可能就導致飛不到月球,即便是飛到月球也可能無法落下。所有的努力將功虧一簣。此時,衛星已經上天了,怎么辦?

“我們不能在天上做實驗,就在地上解決這個問題。”葉培建說,這個閥門我們馬上在地面做實驗,發現這批閥門的質量不一致,這個閥門的質量肯定沒有達到我們高標準要求。所以在發射環境過程當中,它狀態改變了。好在我們又把它關上了,它沒壞。

問題解決了,但燃料已經丟失,葉培建依然沉著果斷,沒有絲毫畏懼。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落月后,葉培建(左一)站在時任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身后(新華社/攝)

葉培建:就像我們過日子一樣,我們已經丟了六十幾公斤米,剩下來的米怎么再過兩個月,我們就把剩下的燃料要精打細算。 因此我們從那時候開始,我們把整個的飛行程序重新設計,飛行過程當中的每一個動作重新調整,精心計算到哪一個先開,哪個后開,用哪一個,不用哪一個。經過了多少天的精心計算,精心控制,最后成功了。

一環扣一環險象環生,普通人看到的只是成功的光環,整個過程中的艱辛與抉擇只有參與其中的航天人才能明了。

A piece of Moon From Far Side

2020年12月17日,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返回地面,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如期完成。中國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在世界航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維模擬環境下,中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著陸

四年后,嫦娥六號任務順利完成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采樣的壯舉,帶回了1935.3克珍貴樣品。如今,葉培建再也不用羨慕美國在瑞士展出的那片月壤了。

葉培建:我說美國人在日內瓦展出了a piece of moon,我們中國人將來要展出a piece of moon from far side——月球背面的月壤,那就超過美國啦,我說沒準美國人就會把那片月壤拿走。

鵬飛銀河夢萬里。談及未來,從無人探月到建立月球科考站,從小行星開發利用,到奔赴火星,葉培建始終認為“要想得更遠一點”,他也給自己定下了目標:“我說當前要完成天問二號、天問三號、天問四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同時配合領導配合專家‘開些荒’,再培育一點新的‘土地’,開疆拓土。”葉培建說。

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以外太空為背景在月球表面著陸

葉培建一直是嫦娥系列型號研制團隊中的定海神針,每次發射時,指控大廳一眾年輕的航天人中,他的一頭銀發總是格外引人注目。

“我個人去不去并不必要,但是我要去,因為我是團隊的一分子,我是這個領域的首席,我也是嫦娥六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的顧問。”葉培建說,為了保證飛控當中的步步成功,為了萬一發生問題的時候,專家們能夠發揮好自己的智慧,我也是專家組組長,這樣的責任在身就必須要去。

三維演示環境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著陸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四號”巡視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溫博說,葉總一直像明燈一樣,照亮團隊中每一個年輕人前行的方向。

2024年,嫦娥六號任務結束后,總臺中國之聲記者在葉培建辦公室進行采訪

“有一種態度叫做如履薄冰,因為我們干的這種事情,你自己的一個小錯誤可能會導致整個任務的失敗,每個航天器是幾萬人甚至是十幾萬人的心血所凝結成的,你的態度會變得越來越謹慎,越來越小心。”溫博告訴記者,他們有的時候開玩笑,你們航天人是不是系皮帶都要自己再備一根皮帶,我們實際上是被熏陶著成長的,葉總他們老一輩的航天人身上就能看到這種特別注重細節,特別嚴、慎、細、實的態度。

正如葉培建時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既是鞭策后輩也是要求自己:干航天這行,100-1等于0,所以責任大于天。

【記者手記】

我是記者張棉棉。采訪即將結束時,葉先生笑著說起衛星應用的話題,1995年他曾參與深圳VAST網的設計,即利用衛星做股票交易。葉培建不負眾望成功完成項目,并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深交所當即提出以年薪40萬元的高薪請他跳槽,而當時月薪只有2000多元的他,卻以要發衛星為由婉言謝絕。面對薪酬十幾倍的落差,葉培建當年拒絕得干干脆脆,如今說起來也那么云淡風輕。是啊,于他而言,為了心中的那輪明月,這些個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責任編輯:李璐璐
關鍵詞: 葉培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 啊灬嗯灬快点啊灬轻点灬啊灬|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洲| 被按摩的人妻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高清视频|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xxxxx性欧美|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国模丽丽啪啪一区二区|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18禁| 91麻豆黑人国产对白在线观看| 极品美女丝袜被的网站|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欧美老熟妇欲乱高清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第一页|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密在线观看| 日韩制服丝袜在线|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看3| 一本大道香蕉在线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少妇大叫太大太爽受不了|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av成人免费电影| 波多野结衣加勒比|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色偷偷AV老熟女| 女大学生的沙龙室|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