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醫生是如何賺到一個億的?
記者:這兩種新藥的價值在哪兒?
劉進:介紹一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藥我們叫超長效的局麻藥,我們國家一年有七千萬個手術,而且每年還在以10%的速度增長,病人手術完了之后一般都要有三天中到重度的疼痛,防止這個疼痛最好的辦法就是有一種藥,超強效的局麻藥也可以管三天,在刀口周圍給它封閉一圈,不讓刀口的疼痛傳到神經系統,我們這個藥大概現在還管不了三天,可以管50個小時,比原先只管10個小時管20個小時的也是一個重大進步,我們這個藥不是緩釋的,它還可以做成緩釋,那就可以達到三天了,所以它的臨床應用價值是很大的。我們這個藥已經研究了八年,至少還需要五六年才能真正上市。
記者:一個藥需要十四年的攻關,對于您和團隊來說十四年是個什么概念?
劉進:天天想的就是這個事情,還要做很多化學實驗做很多藥物實驗,甚至我們團隊的三個骨干教授,在這個藥轉化的頭一個星期我們還往自己身上打。我是人類第一個打這個藥的人,確認了它確實是我們期望的結果,一個星期之后才正式簽協議。
為什么將一億元全部捐出?
記者:據我們了解,您的這筆捐款是整個醫療界以醫生個人為單位捐贈的數額最大的一筆,為什么要把這一個億捐出來?
劉進:我今年65歲了,過去65年可以說頭30年還是非常艱苦的,那時候國家相對比較貧困,這30年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我覺得已經很滿足了,再拿出很多錢去過更好的退休生活是浪費,所以把這筆錢捐贈出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記者:您的家人對您這樣一個決定是什么態度?
劉進:我夫人還是很支持的,當然也需要得到她的支持。我女兒給我發了一個短信,說我是最好的父親,她為我感到驕傲。
一名麻醉科醫生為什么把培養合格醫生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業追求?
劉進:出國之前我去給我導師徐守春教授辭行,我出國的主要目的是做科學研究,他說你除了做科學研究以外,你可以抽時間考察一下為什么美國的臨床醫學比中國的臨床醫學平均水平要高很多?我一直記著這個事情,到了美國之后我除了科學研究,確實也花了不少時間去考察這個事情,最后我發現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醫學院畢業之后,直接就到各個單位甚至到鄉鎮醫院去行醫了,而美國不管你今后到多么偏僻多么小的醫院行醫,你在醫學院畢業之后都必須首先在比較規范的培訓基地接受三到五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這是最主要的區別。
“魔鬼訓練營”的訓練有多魔鬼?
記者:這三年時間的安排是什么樣的呢?
劉進:各個科不一樣,原先臨床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主要掌握的是相關的一些理論和基礎知識,還沒有和臨床的密切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這個技能還包括醫患溝通的技能,所以只有通過這三年嚴格地規范化培訓才能夠學到這方面,今后他再去獨立行醫的時候他就能夠規范化行醫。
劉進:這三年的訓練以我們麻醉科的住院醫師訓練為例,我們一般控制在每個星期不超過80個小時的臨床訓練,其中有一天是24小時值班,80個小時還有56個小時,56個小時分配到其他5天,正常工作時間的話他們平均每天要工作11小時,又是叫工作又是叫學習。
記者:怪不得我看到網上有人評價說華西的規培叫作“魔鬼訓練營”。
劉進:像我們麻醉科的住院醫師是要求每天清早七點一刻就要開始上課了,七點四十五就要進手術間然后麻醉工作,晚上麻醉完之后還要去訪視第二天病人的麻醉,所以這樣下來的話他每天工作平均是要超過10個小時,而且這種工作時間的強度要持續至少三年。
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什么水平?
劉進:現在我們主要參照美國,美國的住院醫師國家培訓到現在已經有100年了,我們從2015年正式開始到現在是六年時間,可以這么說我們六年的時間應該說走了美國過去一百年里面的頭六十年的時間。
記者:還有這后四十年怎么辦?
劉進:只要得到大家的重視,我們到2049年再來跟你們比,那個時候我相信我們能夠達到你們當時2049年的水平,甚至我們有些方面可能還會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當然我們今后還要繼續努力,再經過二三十年我們應該有希望達到當時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