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4月16日電(記者李偉)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之后,陸地生態系統花費多長時間才恢復?陸地生物又是如何恢復的?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隊聯合有關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利用數學模擬等技術研究發現,大滅絕之后的陸地生態系統耗時1000多萬年才得以恢復。新研究還揭示了該階段的生物復蘇過程。
記者近日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陳中強教授團隊了解到,研究團隊發現,2.52億年前的大滅絕比其他滅絕事件對陸地生態系統更具破壞性,幾乎每20個物種中就有19個滅絕,僅有5%的物種存活下來,生態系統需要重新建立。
“大滅絕后,少數高級消費者和生態系統底層的微生物等幸存了下來。比如二齒獸,在此后一段時間里一統江湖,成為陸地之王。”陳中強解釋,“但是食物鏈中間環節的斷裂和殘缺,使得地球陸地生態系統非常脆弱,難以承受惡劣環境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以至于地球要花上1000多萬年的時間來慢慢恢復往日的生機。”
陳中強介紹,團隊首次運用生態系統數學模擬技術,運用計算機編程技術和計算系統,針對產自我國新疆地區二疊系-三疊系地層中數萬多條化石記錄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
“通過系統研究生物化石保存的形態功能特征、牙齒、胃容物和糞便化石,可以知道不同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陳中強解釋,把古食物鏈金字塔分為初級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乃至高級消費者等關系,就像人們熟悉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研究中的古食物網由植物、軟體動物、生活在湖泊中的昆蟲、魚類、兩棲類和四足動物構成。這些四足動物小到蜥蜴類、大到巨型植食性動物,其中也包含掠食者。當這些動物滅絕后,接下來的1000多萬年間,沒有生物接替它們的位置,從而形成了極不穩定、脆弱的陸地生態系統。此后,恐龍和哺乳動物在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
“在此之前,我們可以描述古食物網,但很難定量測試它們的穩定性。”陳中強說,對古食物網的深入研究或將為未來的生態系統管理提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