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來自青少年的鏗鏘表白無疑是今天(7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最亮眼的風景之一。向中國共產黨致以青春禮贊的一千多位獻詞人是誰?又有怎樣的訓練故事?
7月1日上午,由1068名大中小學生(1068個點位)組成的獻詞團在天安門廣場上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對黨許下了青春的誓言。這些學生來自全國37所高校、12所中學,從今年3月份開始,他們經歷了無數場大大小小的訓練。如何整齊劃一、擲地有聲地在44萬平方米、可容納百萬人的天安門廣場上發出振奮人心的聲音,對于整個團隊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
獻詞工作組的指導老師劉鵬說,整個工作的難度非常大的原因在于它史無前例,千人朗誦在所有大型活動當中是第一次,而且是在天安門城樓之下、在廣場上以千人一面的狀態呈現。工作組制定了科學的計劃,做了很多種方案。
主獻詞團隊不止我們看到的四個人!
4名主獻詞人站在隊伍的最前列,這是離天安門城樓最近的地方。北京市景山學校的初中生吳德宇說,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壓力自然大,但是重壓之下往往會發揮得最好。雖然最后他并沒有成為站在隊伍最前列的人,但主獻詞人該經歷的訓練、該承受的壓力,他一樣都不少。在指導老師劉鵬眼里吳德宇就是最優秀的少年。
劉鵬介紹說,吳德宇是他們在景山學校選拔時無意間發現的。當時,小吳同學戴著一副眼鏡,手上捧著一本書朝他們自信陽光地走過來,一下子就吸引了她的目光。而在隨后的集訓中,吳德宇的表現也非常突出。在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講堂等活動中,他與老師頻頻交流,不斷發問,是想做回答時代之問的優秀青年。
主獻詞團隊一直分為三組進行備選訓練,從開始的21人到訓練后期的10人,最后只能有4人擔當大任。中央財經大學大四學生趙建銘說,當他站在隊伍的最前列開口的那一刻,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把自己最真摯的情感表達出來,那一刻所謂的朗誦技巧都不重要了。而主獻詞團隊一直將“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進步”作為口號。無論哪四個人站在前面都代表10人領誦團、千人群誦團共同的心聲。
獻詞團隊如何練就千人齊聲?
1068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點位。從聲音狀態到形體動作,從個人表達到團隊呈現,都需要在一次次的訓練中精雕細琢。站在龐大的方陣中,北京印刷學院研一學生王一珂同樣能感覺到打在自己身上的那束光。王一珂說,自己在點位上并不知道整體效果如何,就感覺和自己旁邊的人是對上的,但真正看到大屏幕才發現確實不整齊,有的人會拖長音,有時候斷句斷的很奇怪。咬字不對、發音有問題,都要一個字一個字摳,一句一句去卡節奏。
千余人的隊伍,室外訓練是常態。五六月份之后,高溫酷暑無可避免??偱_央廣記者在訓練間隙走入獻詞隊伍,經常能看到掛著汗珠、曬得有些黝黑的臉。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的帶隊老師徐小艷告訴總臺央廣記者,陪著學生們訓練經常有些心疼但又十分佩服,每次休息的時候隊伍里總是歡聲笑語,而作為學校老師的他們會盡力做好保障服務,給參加活動的孩子量身打造學習計劃,保證成績不落下。
一次次嚴格的訓練不僅是體能的歷練,更是心理的考驗。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們會隨時面臨被淘汰的風險。不過相較于我們這些旁觀者的擔憂,學生們對此倒十分坦然。海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初一學生王藝霏說,爸爸媽媽告訴她參加獻詞團是可以榮耀一輩子的事兒,她十分珍惜這次機會。不過她認為即便最后被淘汰了也要很坦然的面對,這些訓練經歷就足以為她的人生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