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第一時間》)近日,南京海關緝私局聯合昆明等地海關緝私部門破獲一起境外水果走私大案,打掉了一個長期盤踞在中越邊境的走私犯罪團伙。經過查證,走私團伙以“邊民互市”方式,偷梁換柱走私進境火龍果數量約17萬噸,案值高達7.1億元。
海關緝私民警在偵查中發現,以符某為首的犯罪團伙長期在云南邊境進行走私火龍果犯罪活動。涉案團伙從國內派遣員工直接在越南進行火龍果收購、發貨,同時在云南邊境中方一側由專人負責接貨和物流調配。在進口環節,他們將本應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境外產火龍果化整為零,在云南邊境口岸以邊民名義分散進口。
南京海關緝私局淮安分局民警呂懷濤:我們在云南河口進行了前期偵查,發現走私團伙直接租用當地群眾的邊民互市證辦理通關手續。境外車輛中的火龍果直接過駁到了中國車輛上。
在我國云南、廣西等一些邊境地區,國家向特定地區居民發放邊民用于互市貿易的“互市證”,鼓勵他們在邊境特定區域從事買賣和交易指定生活用品。邊民每人每天從境外帶進8000元以下的產品,免征進口關稅和環節稅。海關緝私部門在辦案過程中發現,邊民互市的主體是邊民,然而一些邊民把自己的身份出租出借給他人,甚至一些企業也假借邊民名義進入互市。
南京海關緝私局淮安分局民警呂懷濤:他們采取偷梁換柱的方法,把本來應該向國家繳納的進口關稅和環節稅逃掉了。從我們掌握的證據來看,可以確定這就是一個專門從事水果走私的團伙。
經過偵查,海關緝私部門掌握了犯罪團伙走私長期走私境外火龍果的大量證據。今年6月2日,南京海關緝私局出動60余名警力,組成11個行動小組,分別在江蘇淮安、徐州和上海、云南紅河、山東青島等地同時開展集中收網行動。
行動中共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海關緝私民警在涉案現場搜查到大量書證和電子證據。同時發現,走私團伙為躲避偵查,分別在上海、北京、青島、淮安等地設立分工不同的財務場所,大量借用他人名下賬戶進行貨款交易,定期更換轉賬用的銀行卡。長期組織大量越南火龍果走私進境。
南京海關緝私局淮安分局民警劉偉:該犯罪團伙,隨著走私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在境外的收購基地由最初的三個擴大到現在的近二十個。通過證據初步梳理,平均每月走私約600車,每天走私進境水果的數量達300噸以上。
由于犯罪團伙采取邊民互市方式走私火龍果進境,無法正常對外付匯,因此嫌疑人將大量貨款借助地下錢莊非法渠道支付至境外。截止案發時,共涉嫌通過邊民互市方式走私進境火龍果約17萬噸,案值7.1億元。在國內的經營范圍也從最初的長三角地區擴大到全國各地。
南京海關緝私局淮安分局調研員翟曉剛:此類案件,既沖擊了國內相關種植業、加工業的健康發展,也破壞了興邊富民優惠政策的實施。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打擊力度,嚴禁此類犯罪活動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