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你的高考錄取通知書到了,北京大學,不錯啊,恭喜你!”7月25日上午10點,中國郵政海口市寄遞事業部海府營業部投遞員盧志強欣喜地將高考錄取通知書交到兒子手中,激動地抱了抱兒子。稍稍平復了下心情,盧志強便讓兒子盧海山拿出身份證和準考證做查驗簽收。
“太好了!”同樣從事郵政投遞工作的媽媽王金連在一旁耐心地等著完成了簽收流程,才激動的上前和丈夫兒子相擁在一起。
△盧海山在做查驗簽收。黃文燕 攝
△完成簽收后盧志強高興的擁抱兒子。黃文燕 攝
從事投遞工作三十年只盼這一天
盧志強從事郵政投遞工作已有三十個年頭了,往年也給許多考生送過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心里總想著,什么時候要能給自己的兒子也送上這么一份高考錄取通知書那該多好呀!身旁的愛人王金連也感慨道:“以往給別人送高考錄取通知書,都能感受到考生和家長的那份喜悅,今天終于到我們一起親身感受這份喜悅。”
說起對孩子的培養,夫妻倆都覺得孩子從小就懂事,能理解和支持他們的工作。王金連說:“干投遞工作,從來都是早出晚歸,早上6點半天還未亮,我們就出門上班了,早餐都來不及給孩子準備,孩子上學都是自己定好鬧鐘叫醒,早餐雷打不動的都是提前一天備好的蛋糕或面包,從來也不抱怨,晚上最忙的時候要夜里11、12點才回到家,孩子在學校吃飯晚自習回來就按時睡覺,完全不用我們操心,真的很懂事。”
△盧志強將高考錄取通知書裝入郵包準備投遞。黃文燕 攝
其實,孩子對他們的工作曾經也有過不理解,上小學那會,看到同學每到周末就跟著爸爸媽媽出去各種娛樂活動,對于自己的爸爸媽媽經常周末都在工作很是不解。投遞崗位沒有雙休只有輪休,每個月輪休的時候不一定能碰上周末,所以周末能陪孩子玩的時間少得可憐。記得孩子高一暑假那會,班里組織集體拓展活動,邀請所有家長共同參與,可是那會正是高考錄取通知書的投遞高峰期,夫妻倆都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辦法請假參加,看到孩子失望的眼神,只能強忍著心中的愧疚。“習慣了以后,也想通了,只要每天回到家能看到爸爸媽媽已經很滿足了”盧海山說。
問起對父母工作的認識,盧海山說:“平時在家或者陪我散步的時候,媽媽總是有接不完的工作電話,有時候接到一些胡攪蠻纏的客戶電話,他也替媽媽感到委屈。”“有時候客戶對我們的工作不理解,只能耐心解釋和安撫,幫助客戶把問題解決,努力取得客戶的諒解。”“孩子,爸爸媽媽身著‘郵政綠’,就得踐行‘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王金連動情地對著兒子說。
耳濡目染久了,盧海山也慢慢從父母身上學會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溫和待人接物,自控加上自律的學習之道正是他能所有所成的秘訣。
△一家三口展示錄取通知書。黃文燕攝
生病的時候是爸媽陪我最長的時間
“我心中一直有個遺憾,孩子定下了要考北大的目標后,曾將央求我帶他去北上廣等城市看看,開闊眼界,可是我一直忙得抽不出時間來滿足他的愿望。”王金連說。
被問到平時有什么興趣愛好,盧海山說,父母不在身邊,一個人覺得無聊或者學習壓力大了,就吹吹長笛,他特別喜歡西洋樂曲,說著就吹起了一曲旋律歡快的“綠袖子變奏曲”。吹完長笛還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另一個特長——單手復原魔方。“他最好的記錄的是13秒單手復原魔方。”盧志強自豪地介紹到。
盧海山告訴記者從記事起,父母給他陪伴時間最長的是6歲的時候,他從樓梯上摔下來,左手手臂骨折住院期間,當時爸爸媽媽每天白天黑夜都輪流陪在身邊照顧他。聽到兒子的這段話,王金連忍不住熱淚盈眶,“當時我和愛人下午6點多才下班,回家路上接到電話說孩子摔了,也不知道這么嚴重,趕回去把孩子送到附近醫院都因為傷勢過重不能接收,后來送到海南省人民醫院才得以治療,當時我正好走開去給孩子辦住院手續,讓爸爸先陪著孩子給醫生做治療。”“醫生說孩子的骨頭已經錯位了,要直接給他復位,孩子當時疼得哇哇大叫,驚得醫院整層樓的人都過來圍觀。”盧志強說當時陪在兒子身邊看著都心疼得掉下了眼淚。“嘶……那時真的太疼了!”盧海山回想起那一幕還忍不住說到。孩子住院半個多月的時間里,為了照顧孩子,夫妻倆把積攢的假期全用上了,用完假就輪流值守照顧。“這是爸爸媽媽唯一一次陪我待得最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