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3年10月2日下午,杭州亞運會賽場迎來蹦床項目女子個人決賽。場上,身穿藍銀色體操服的中國選手雙腳起跳、騰空、翻轉,動作飄逸靈巧,舒展優美的身姿在燈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場下,教練蔡光亮手拿墊子在蹦床邊,小心呵護著騰空而起的運動員……
最終,中國選手朱雪瑩、胡譯乘包攬冠亞軍,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而蔡光亮,這位中國蹦床的功勛教練,默默走開,他的眼中閃爍著滿足和自豪。
征戰蹦床賽場20余載,蔡光亮已數不清是第幾次攜弟子出征,也數不清培養了多少個冠軍及冠軍教練,但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亞運會的征程里,他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大滿貫”教練。他的弟子董棟、朱雪瑩也分別在男女蹦床項目實現“大滿貫”。
蔡光亮的蹦床執教生涯與中國蹦床項目“同歲”,這位低調含蓄的功勛教練是這項運動的探路者和推動者,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中國蹦床事業注入了創新和活力。
起起伏伏 參與見證 中國蹦床走向國際舞臺
成為教練那一天起,蔡光亮就給自己的執教生涯制定了一個長遠目標——培養出世界一流的運動員,為國爭光。
1997年,國際奧委會第106次會議將蹦床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同年11月,國家體委下發《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關于我國開展蹦床運動的通知》。自此,蹦床不再是體操、跳水、技巧等項目的輔助訓練器械,而成為獨立參賽項目。
也是在這一年,山西成立了蹦床隊,由蔡光亮負責組建。4個運動員+1個教練,地坑里一張老式蹦床,開啟了中國蹦床事業在全國的最初模樣以及一群人的蹦床人生。2001年的全運會,是蹦床項目在中國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上的首次亮相,也是一次全國蹦床人才的“檢閱”。蔡光亮帶隊拿下了個人冠軍和團體亞軍,他的執教能力被看見。2003年,蔡光亮帶著弟子穆勇峰和張杰進入國家隊,備戰一年后的雅典奧運會。從正式“立項”到派選手出戰奧運會,中國蹦床只用了短短6年時間,蔡光亮成為中國蹦床“奧運夢”的第一批參與者、見證者。
在國家隊20載執教生涯中,很多事情越是久遠,記憶越清晰。國家蹦床隊成立的前10年,是中國蹦床事業走向國際舞臺的重要成長期,也是蔡光亮蹦床教練生涯最具挑戰和磨練的10年,“1”“5”“9”三個數字代表其職業的三個重要節點:“1”是剛進國家隊第一年遭遇一次“沉重打擊”;“5”是到國家隊第五年碰上一次“巨大失落”;“9”是在國家隊第九年收獲一次“揚眉吐氣”。
剛進國家隊第1年,蔡光亮帶著兩個極有潛力的弟子滿懷信心而來,充滿斗志和勇氣。蔡光亮相信,一年后的奧運舞臺上將有他們的身影。然而,意外突如其來,來得措手不及。2003年4月,最被看好的種子選手張杰受傷,這讓蔡光亮備受打擊,一方面他覺得心疼不已,另一方面他覺得前功盡棄,兩種情緒攪在一起,壓倒了他心里長久的支撐,“當時我急得嘴里起膿皰,腫脹消退以后,滿嘴的牙都是晃的。”蔡光亮說。從此,這口“爛牙”跟隨了他整個執教生涯。
蔡光亮到國家隊的第5年,是2008年,這一年是很多體育人的事業轉折點,中國第一次舉辦奧運會,坐擁東道主優勢的同時,各個項目的比拼舉國矚目。此時,送走穆勇峰、張杰等老將的蔡光亮,手上擁有一匹黑馬——董棟,這名小將在奧運會前一年風頭正盛、銳不可當,一口氣拿下世錦賽團體冠軍、個人亞軍,世界杯三個分站賽個人冠軍,并獲得北京奧運會入場券。2008年8月19日,師徒倆信心滿滿走進奧運會男子蹦床決賽現場,最終董棟獲得銅牌。對于很多人而言,首次參加奧運會就能站上領獎臺已是榮耀,對于冠軍心更強烈的蔡光亮和董棟而言,卻是深深的遺憾和失落。
“那屆奧運會我們的目標是金牌,最后的結果甚至是一種打擊。”董棟說。“正常發揮的話,他應該是冠軍,當時我們都很失落。”蔡光亮說。在賽場大合影的時候,蔡光亮故意不看鏡頭,這張照片至今還掛在訓練館。一個月后,董棟在蹦床世界杯總決賽上奪冠,他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將北京奧運會的“失落感”找補回來。
在國家隊的第9年,蔡光亮第三次帶弟子參加奧運會,出發前接受采訪時,他直言:“目標都一樣,每次心里也都有底,就是結果不一樣。”結果確實不一樣,董棟在倫敦奧運會摘金,師徒倆在賽場上激動地跳起來。“當年的董棟,代表著世界最高水平。”蔡光亮說。
媒體用奧運會“四朝元老”、亞運會“三連冠”、五屆“全運會元老”、“蹦床大滿貫第一人”來歷數董棟在世界和中國蹦壇的輝煌戰績,國際蹦床界更是將董棟評為“目前為止蹦床發展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這些頭銜的誕生過程,蔡光亮全程參與見證,作為“大滿貫”教練,他是中國蹦床發展的重要親歷者。
在國家隊的20年里,蔡光亮培養了很多冠軍,他與董棟、涂瀟的師徒情已有十八九年。2022年11月18日蹦床世錦賽女子團體決賽現場,蔡光亮與“蹦床雙子星”董棟、涂瀟在賽場留下一張大合影。如今,董棟、涂瀟接棒成為教練,蔡光亮的執教理念影響著年輕的蹦床教練們。“比賽的時候,蔡教練很少干預,他說運動員本身很緊張,說太多會添亂,成熟的運動員對自己的身體最了解,會及時做出調整。”董棟說。“不要添亂”“以運動員為中心”是蔡教練的一貫理念,如今已是國家隊教練的董棟也是這樣踐行的。
選材獨到技術創新 尋找中國蹦床制勝的突破口
在蔡光亮的執教生涯中,他面對的不僅是技術和戰術的挑戰,更有著心靈上的牽絆和磨礪。每一次競賽,不僅是運動員的考驗,也是他作為教練的考驗。每一次的勝利,都是對他執教理念和方法的最好證明。
蔡光亮是很多高水平運動員的“伯樂”,他在選材上“眼光獨到”,擁有發現好苗子并能夠激發其競技潛力的能力。訓練中,他會留心運動員的細節表現和潛藏特點,然后重點關注。比如穆勇峰空中感覺好、學習動作快,董棟速度快、身體有韌性,涂瀟的動作難度大等。“競技體育不是評勞動模范,光下死功夫沒用,要抓住本質的東西,然后積累和修煉。”董棟這樣轉述蔡光亮的話。
除了抓運動員的核心特點,蔡光亮更注重“大賽歷練”,他認為,蹦床運動員能否在重大賽事中及時調整自己、發揮正常水平尤為重要。16歲的董棟第一次參加全運會時,差點失誤,有一跳幾乎落到邊緣,最終董棟咬住牙扳回來,總算把動作完成。雖然首秀有很多不足,但在蔡光亮看來,董棟的心理素質非常好,是大賽型選手。
以獨到的眼光選材、儲備后備力量之余,蔡光亮還注重技術的鉆研和創新。早期,蹦床項目在國內剛起步時,沒有什么書面資料,蔡光亮獲取的訓練知識大多來自比賽錄像。悉尼奧運會蹦床項目第一次正式亮相,這場國際比賽的錄像帶,成為蔡光亮的“學習寶典”。此外,國家隊請來外籍教練時,他就跟著悉心請教,吐故納新。
蹦床項目的技巧、國外運動員的水平、國際比賽的規則……所有這些,無論是對于起步較晚的中國蹦床運動,還是成為蹦床教練沒幾年的蔡光亮,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的“挑戰”。
尋找適合中國運動員訓練的模式、成為中國蹦床制勝的法寶,是蔡光亮一直在做的事。經過在訓練和比賽中不斷地觀察、總結、分析,他概括提煉了一套只有5個字的訓練體系——“準、穩、高、難、美”。在蔡光亮2004年撰寫的《對蹦床比賽動作制勝因素的分析》一文中,專門提到了這5個訓練方向的具體要求。其中,“準”是對動作技術標準有精確把握,如此才能得到較高的技術評分;“穩”要求做到完成比賽動作,蹦床比賽要連續做10個不同的動作,有一個失誤就會導致最終失敗;“高”是指整套動作都保持在一個較好的高度,在有利于完成動作技術的前提下越高越好;“難”不是指一個或幾個難度動作,而是整套動作的總難度值;“美”是指在準確完成動作的同時,保持好空中姿勢,驚而不險,有韻味。
這套訓練標準,蔡光亮都找到了對應的高水平運動員,有正例有反例、有對比有分析,并把“準”作為主導因素,在訓練中加強運動員動作的準確性。具體到實際訓練,他根據不同運動員的自身特點,在5個維度中各有側重。比如董棟的特點是身體緊、有韌性,難度并不是最高。涂瀟的穩定性和技術細節不足,要加強身體素質和姿態訓練。
和弟子們從不定義師徒 只有“同事”關系
“人格魅力”,在蔡光亮教練身上體現得很充分,這點從不少運動員口中都印證過。
“他以運動員為中心,他說教練的價值靠運動員體現,要把運動員當成自己的飯碗,不能砸了飯碗。”在董棟眼里,蔡光亮把運動員看得很寶貴,也很現實。
“蔡教練訓練嚴格,對技術要求很高。生活中,他有時候講話挺幽默,有那種談笑風生的感覺。”剛進國家隊兩年多的胡譯乘發現了這位老教練的與眾不同。
訓練場上嚴肅認真,訓練場下真心相待,蔡光亮的弟子都知道老教練的一個處人習慣——從不定義師徒,只有“同事”關系。蔡光亮把運動員放在平等的位置,所謂“同事”就是大家共同做好蹦床這一件事。
有這樣的相處前提,也就產生了相互的尊重與信任,在運動員遇到瓶頸時,教練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堅定信心。備戰雅典奧運會時,張杰受傷,所有壓力都來到穆勇峰身上,在國家隊高強度的集訓中,穆勇峰曾哭著找蔡光亮說自己頂不住了,想放棄。蔡光亮首先表達了一份信任感,他耐心地與穆勇峰探討取勝途徑,使他逐漸又堅定了獲勝的信心。
2021年7月31日,踏上東京奧運會賽場的董棟已32歲“高齡”,最終他用一枚銀牌書寫了自己征戰四屆奧運會收獲1金2銀1銅的歷史。別人眼中的“四朝元老”,只有董棟和蔡光亮知道他們在賽前經歷了什么。推遲一年的東京奧運會,對于董棟而言,不僅面臨身體機能的殘酷考驗,還得與年輕十幾歲的選手一爭高下,那時又處于疫情期間,董棟終于在某次封閉訓練時崩潰了,長久積壓的疲勞讓他的情緒瞬間爆發,“我坐在地上開始痛哭……”把一切看在眼里的蔡光亮,單獨把董棟叫到房間聊天,心疼愛徒的老教練提出“要不然咱倆急流勇退、現在就回山西?”董棟明白,老教練的話里有兩層用意,一是真的陪伴自己離開,二是試探他的參賽決心是否堅定。緩解之后,董棟表達了自己的不甘:“還沒比,我不回,哪怕最后失敗,我也要拼一下!”十分了解董棟的蔡教練沒再多言,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們繼續一起往下走。”
老將胡譯乘23歲才進國家隊、收獲世界冠軍頭銜,相比同歲的朱雪瑩,胡譯乘屬于“大器晚成”。她在蔡光亮打造的山西蹦床隊里,看到最多的是“女孩們的堅持”,來到國家隊后,她依舊給自己不再年輕的職業生涯不斷加碼,前輩董棟的堅持她看在眼里,作為后來者她也不輕易言敗。杭州亞運會是她的亞運首秀,她在老教練蔡光亮的陪伴下摘得銀牌。
蔡光亮帶出的運動員身上,都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堅定的信念,堅持的決心,堅韌的品質。蔡光亮的執教哲學深入人心:“順境時看到不足,逆境時相信自己。”這不僅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對運動員的教誨。他教導運動員們不僅要有技術和力量,更要有決心和堅韌的品質。這份力量,是他在嚴格訓練和親如友的相處中,慢慢滋養與影響。
在蔡光亮的指導下,不僅是蹦床跳得更高,更是每一位運動員心中的夢想飛得更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