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清北人大學子“在線搶人”的烤鵝腿攤位火了,頂尖高校的大學生們在攤位前排起了長龍,只為在寒冷的冬日里,吃上一口這熱乎乎香噴噴的美味。這個烤鵝腿攤位為什么這么火呢?原來,經營攤位的是一對夫婦,他們原本在北大附近賣烤鵝腿,后來輾轉到清華和人大出攤,之后因鵝腿味美價廉受到學生們歡迎,大家在網上發帖“呼喚”鵝腿阿姨來自家校門口擺攤,于是他們的烤鵝腿迅速出圈,走紅網絡。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這對烤鵝腿夫婦是江蘇連云港人,面對最近突如其來的走紅,他們坦言壓力很大,11月29日、30日暫停出攤兩天,將于12月1日晚繼續出攤,同時他們也表示以后希望租一個店鋪穩定下來。
“鵝腿阿姨”出圈記
烤鵝腿被清華北大學生“呼喚” 這對連云港夫婦火了
烤鵝腿夫婦中的妻子陳秀鳳主要負責去幾所高校出攤,所以大家都會親切地喊她“鵝腿阿姨”。前段時間,陳秀鳳到清華大學出攤后,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在網上發帖呼喊阿姨歸來,并戲稱“清華學生搶走了我們的鵝腿阿姨。”不僅人大,北大的學生也紛紛發帖,想要在自家學校門口吃到美味烤鵝腿。因為幾大頂尖高校學生們的“在線搶人”,所以這個烤鵝腿攤位瞬間在網上火了起來,大家也打趣地稱陳秀鳳為“被清北人大學生哄搶的鵝腿阿姨”。
在爆火出圈后,11月29日下午,陳秀鳳在社交媒體上首次發布視頻回應,她坦言自己最近受到的關注太大了,“我就想安安靜靜地做個燒烤,但是現在人流量太大,壓力太大了,這兩天都不敢出攤了。”
11月30日,鵝腿阿姨的丈夫梁德才向記者介紹,他們2012年開始做烤鵝腿,10多年間,主要在北大附近擺攤,客戶群體基本上是北大學生,“直到今年我愛人開始去中國人民大學出攤,后來又試著去了清華大學附近擺攤。”梁德才說,那時候一位在清華上學的徐州小伙幫忙發起了一個清華大學鵝腿群,一個微信群人數上限是500人,那時候一天就成立了十幾個群。
梁德才記得,前段時間晚上在清華校門口出攤時,很快就圍了500多個學生,“我們才準備了300多個烤鵝腿,那次確實是訂單量超額了,還有好多學生沒等到,我們都把錢給他們退回去了。”梁德才說,也就是從那次開始,感覺到他們確實是火了。
陳秀鳳每次都是在微信群內先收錢,再根據金額數確定制作烤鵝腿數量。最近這段時間,陳秀鳳每天能收到2萬元的預付款,“一只烤鵝腿15元,僅僅依靠我們兩個人,一天根本做不過來,我們一天最多只能做200-300條烤鵝腿,所以每次收到超出我們能力范圍的訂金,我們都會給學生退回去。”
梁德才介紹自家烤鵝腿的特別之處,“制作工序比較復雜,我們還調制了秘制醬料,雞鴨鵝的燒烤必須提前腌制好,調料方面要有嚴格的配比,如果配比不好的話,味道差別會非常大。”
背后的故事
夫妻倆背井離鄉二十余年 看到大學生們很羨慕
梁德才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1997年他們就已經離開老家連云港了,先在內蒙古包頭工作了三年,2000年輾轉來到北京,“到北京先是賣了一年水果,后來經過朋友介紹,我們在北大校園里找了一個攤位專門賣水果。”在學校里賣了10年水果,“直到2011年,因為水果攤位被拆掉了,我們就從學校出來改行賣起了燒烤。”
起初陳阿姨夫婦并不是專門烤制鵝腿售賣,“剛開始做燒烤的時候,種類很多,是在學校門口擺燒烤攤。”梁德才說,燒烤攤做久了需要有店面支撐,對于他們來說店鋪的租金價格比較昂貴,“于是我們就慢慢化繁為簡,最后只做一個品種,就是烤鵝腿。”
梁德才說,由于他們在北大學校里賣了近10年水果,里面的學生都與他們很熟悉,“尤其是我愛人特別喜歡跟這些學生打交道,學生也十分信任我們,對我們賣的食品品質都是放心的。”梁德才表示,他們從2012年開始賣烤鵝腿,一直賣到了現在。
梁德才介紹說,他們家里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今年28歲,在杭州工作,小兒子在蘇州念大學。梁德才有些遺憾地說,因為一直忙著做生意,陪伴孩子學習和生活的時間少了很多,“小兒子在念初中時學習成績非常好,可惜高中后成績下滑,最后只考上了一所專科院校。為了能讓兩個兒子有更好的生活,我們一直在北京做生意,看到清華北大里的高材生們,非常羨慕。”
未來的打算
整理“人脈圈”再營業 想租個店鋪穩定下來
梁德才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有30多個北大鵝腿群,約25個人大鵝腿群,在清華有七八個鵝腿群,“每天我愛人光看這些群的信息收集訂單都得看到凌晨一兩點,我很心疼她。”
有網友戲稱,“鵝腿阿姨的微信列表里全是高材生,這人脈資源厲害了。”梁德才回應說,“其實現在這些群里摻雜了很多社會人士,并不都是學校的學生,這兩天我家大兒子專門從杭州到北京來幫他媽重新把各個學校的鵝腿群整理了一下。”
梁德才告訴記者,他們夫婦靠賣烤鵝腿每個月的平均收入大約有幾萬元。在最近烤鵝腿爆火后,他們于11月29日、30日暫停了出攤,“12月1日晚上準備出攤了,以后打算租一家店鋪,穩定下來做生意。我們有些糾結,畢竟店鋪的成本還是很高的,我們也不忍心對學生們漲價。”梁德才透露,他們還有按學校派發烤鵝腿的計劃,“我們每天最多能做300條烤鵝腿,看看能不能每個學校限量100份,爭取能讓清華、北大、人大的學生都能有烤鵝腿吃,但這樣僅憑我們兩人會相當累。”
梁德才說,再過一個多月,等到學生們放寒假,他們就回連云港老家過年了,“在北京打拼的這些年,我們每年都會回老家過年,現在家里還有一位老母親在。”梁德才表示,雖然每年都會回家過年,但是目前他們還沒有回老家發展的計劃,“我們都五十多歲了,在學校附近做生意這么多年,對學生們很熟悉,是有感情的,也想趁著我們還不算老在北京多打拼幾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