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對極地的探索中,一個名為新奧勒松的小鎮扮演著重要角色。新奧勒松處于北緯79度,位于挪威北部的斯瓦爾巴群島,是人類在地球上的最北定居點,被極地科學家稱為“科考圣地”。
屹立于這里的北極黃河站,是中國在極地科考中的最北據點。今年冬天,在太陽從不升起的漫漫極夜里,越冬站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斌成為黃河站唯一的駐守者。他與孤獨和興趣為伴,通過對極光的觀測,為中國空間物理研究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貢獻。
這里有著長時間的極晝和極夜,從10月下旬到次年2月下旬,他們要連續經歷長達120多天的黑夜,而極夜是觀測極光最好的時間。于是,李斌成為了黃河站的越冬“守夜人”。
李斌一天的工作通常從下午持續到后半夜。與國內同事對接工作后,他要負責分別設于新奧勒松、斯瓦爾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和冰島凱爾赫的二三十套極光觀測設備的正常運行,并將設備觀測到的數據上傳到中國南北極數據中心的網站上,供全世界極光研究者、愛好者瀏覽和下載。如果站里有些小物件損壞,他也會做好維修工作。
極光一般是在晚上22點到凌晨2點間爆發,在強極光爆發的時候,李斌還會拿起相機、三腳架,在數十厘米厚的積雪中拍攝極光。也正是他的這一興趣,讓他2018年在黃河站越冬時,發現了一個關于極光的新現象。他把這種現象命名為“極光漣漪”,目前正在撰寫論文,論文已進入收尾階段。
除了觀測極光,大雪天氣,李斌還要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徒步數百米,檢查黃河站的天線和極光觀測設備。
對人類來說,極地總是與危險相伴,即使有著豐富的經驗,也難免遭遇意外。在新奧勒松所在的斯瓦爾巴群島,幾乎每年都有北極熊傷人的事件發生,因此,科研工作人員外出小鎮工作必須帶槍。不僅如此,包括黃河站在內,新奧勒松小鎮上所有建筑都不上鎖,以供遭遇危險的人進屋躲避。而所有的房門都向外開,據說是因為北極熊只會推門,不會拉門。
與南極科考不同的是,北極科考人員都住在新奧勒松這個小鎮上,這里更像是一個“小聯合國”,不同國家的科考隊員一起吃飯、健身、交流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分享共同的經歷。
極光通常為綠色和紅色,“美麗”“神奇”往往是許多人對極光的第一印象,但在肉眼和專業設備下,極光僅僅是暗色調里的一處并不十分明顯的光亮。當記者問及李斌,每天與并不“絢爛”的極光和冰冷的黑夜相伴,同時,對極光的研究也并不能很快付諸應用,是否覺得枯燥,李斌說,這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
制片人:李杰
編導:劉瑞娟
記者:馬志異、張玉亮、劉宇軒
配音:戴心妍(實習)
統籌:王健、張旭東
片頭制作:夏勇
監制:張平鋒
出品人:孫志平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