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GDP增長目標為6%以上。那么,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來自哪里?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是我們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新舊動能的轉換,呈現出高技術行業、戰略性新興板塊蓬勃向上氣勢,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帶來無接觸經濟快速的發展,帶來目前中國高技術行業的蓬勃發展。
第二,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新發展格局的重點是要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型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對于基礎研究的投放,同時激勵企業進行創新,所以我們在技術創新、科技創新這一塊,應該能夠有很好的收獲,這是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很重要的最直接的來源。
第三,向改革要動能。十八大以來,中國新一輪的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十九屆五中全會進行了很多的戰略部署,這當中改革開放依然是主要動能。這兩年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在一些重點領域的機制體制,特別是政府責任轉變這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那么這些成績將會轉化為我們這兩年在資源配置中的能量。
第四,今年保增長的動能在于我們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宏觀經濟政策以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會使內需有一個釋放的過程。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實施一系列的舉措,那么在消費、投資領域都會有結構性的變化,從而在總量上有明顯的增長,在短期成為經濟增長的動能。
所以把這幾個中長短因素結合在一起,我們應該有很好的信心來保證完成今年6%以上經濟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