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將至,旅游再成熱門選項。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機票、酒店、門票、租車的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均有明顯增長,旅游人次有望達2億人次新高。數據攀升,反映市場熱度,也對景區和地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守住安全底線,才能收獲安心游。旅游需求越是高漲,越是要守牢出游安全這一基礎要求。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也于近日發布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旅游景區安全管理。這再次提醒我們,安全是旅游景區運營和旅游行業發展的“第一生命線”,安全弦必須時刻繃緊、不能放松。各地相關部門要主動監管、指導,景區自身也要夯實安全管理基礎。事先抓好隱患排查和應急演練,常態化完善安全提示和防護設施,重點加強對索道、纜車、漂流、游船等項目的安全監管,織密織牢安全保障網。
把好防疫關口,方可實現健康游。除了常規安全管理外,考慮到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景區人多且密集,更要注意疫情防控。“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要想避免“一失萬無”,就得確保“萬無一失”。各地要加強對疫情形勢預判和風險評估,把疫情防控規定要求落細落實,形成“執行、督查、反饋、改進”的閉環,堅決防止疫情反彈、防范聚集性感染。景區則應嚴格按照最新修訂版《旅游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做好公共衛生和場所防控,加強員工健康監測和管理,引導游客遵守防控要求等,把好主體責任,防范風險挑戰。
提升服務效能,優化促進品質游。旅游旺季,服務質量、服務態度愈顯關鍵。隨著國內旅游市場持續復蘇,上下游產業均在恢復發展。值此關鍵時期,商家更應珍惜機遇、善待游客,不能宰客坑人,搞一錘子買賣。要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眼光,不僅要通過提前預約、及時疏導等舉措回答好游客“人多不多、路堵不堵”等問題,更要加快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推動文旅消費提質升級,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為游客提供更加深度多樣的選擇、更加便捷貼心的服務。而對各地政府和管理部門來說,也要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暢通投訴渠道,努力解決和協調可能發生的糾紛問題,確保廣大游客游得安心、玩得舒心。
增設“健康ETC”“熱成像測量體溫”等信息化防疫智慧體系;實施分時段預約制度,引導游客間隔入園、錯峰旅游;文旅會同宣傳、公安、交通等部門,加強景區內外游客疏導……可以看到,全國多地在“五一”假期到來前已經及時部署、主動作為,在防疫、衛生、游覽和治安等方面強化安全保障,提升服務水平。
中國旅游市場消費潛能巨大,未來大有可為。只有一手抓好安全防疫,一手抓好服務保障,二者合力協同,才能推動景區有序安全開放,消費潛力持續激發,旅游產業加快復蘇,真正實現行業發展和游客體驗兩不誤、雙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