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要清朗,網暴須清除。據報道,近日,中央網信辦就加強網絡暴力治理進行專門部署,部署開展“清朗·網絡暴力專項治理行動”,要求網站平臺認真抓好集中整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治理網暴正當時。網絡暴力不僅污染網絡空間,更會給受害者帶來沉重的精神壓力和巨大的心靈創傷。比如,疫情期間,就發生過確診者遭遇網絡暴力,個人隱私被泄露的事件,很多網友對受害者的個人生活評頭論足、甚至公開謾罵。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也指出,“對侵犯個人信息、煽動網絡暴力侮辱誹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定程度上說,一些網暴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相關人員必須受到法律制裁。
網暴興風作浪,公眾要求治理網暴的呼聲日高。今年年初,中央網信辦在開展“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中,就提出集中整治網絡暴力等問題,“重點整治借疫情、社會熱點事件等挑動網民對立,進行人肉搜索、辱罵攻擊等網絡暴力行為。”跟上次的專項行動相比,此次治理更強調綜合,最大特點是進行全鏈條治理。
全鏈條治理,就是全方位發力。從完善監測識別,到加強實時保護,從嚴防網絡暴力信息傳播擴散,到進行溯源追責等,通過全程聯動、全面出擊,盡最大力量圍堵網暴,減少網暴的危害,保護當事人的權益。
以建立健全識別預警機制為例。這次專項治理活動明確提出,進一步細化網絡暴力信息分類標準,強化行為識別和輿情發現,及時預警網絡暴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人們常說,對問題露頭就打。實際上,看到苗頭就應該采取措施,網絡暴力才不會出現病毒式傳播。
此外,無論建立健全網絡暴力當事人實時保護機制,還是嚴防網絡暴力信息傳播擴散,都能防止網絡暴力侵襲當事人,為當事人穿上網絡“盔甲”。究其因,無論及時過濾“網暴”內容,還是及時清理處置涉及網絡暴力的言辭,都能壓制網暴滋事生非的空間。
有了精準的制度安排,還需要網友文明上網,守住底線,需要各大平臺履職盡責,積極作為。據介紹,這次專項治理行動主要聚焦網絡暴力易發多發、社會影響力大的18家網站平臺。面對治理舉措,平臺不“躺平”,而是主動響應,結合自身實際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才稱得上履行主體責任。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有專家指出,治理網絡暴力要從網絡空間言論、信息生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系統性的矯正,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隨著全鏈條治理的深入推進,網絡暴力必將受到有效遏制。只要不斷打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引入法治力量,強化治理,網絡暴力遲早會被“爆破”掉,最終實現標本兼治的治理效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