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火熱進行,人社干部化身“網絡主播”,推送就業崗位,解讀就業政策;高校書記校長親自“直播帶人”,在線向用人單位推介應屆畢業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云招聘正逐步成為各地促就業、勞動者求職的重要渠道。其所覆蓋的勞動者群體,也從最初的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逐步拓展至農民工、脫貧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
從“面對面”轉為“屏對屏”,作為不少求職者的首選,云招聘方便快捷、省時省力。但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違法違規的現象。個別企業通過網絡招聘平臺發布虛假招工信息,待取得求職者信任后,便以刷單、投資、集資等為理由,騙取求職者錢財;一些公司打著“內推崗位”的旗號,誘騙求職者付費以獲取面試、實習機會……種種侵害求職者權益的做法,擾亂了網絡招聘正常秩序,給行業發展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云招聘形式多樣,市場需求量大,發展越是迅速,越要警惕成長中可能出現的違規風險。去年3月1日起,《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規范和保障網絡招聘服務活動有了重要依據,網絡招聘機構進入持證經營新階段。相關責任主體當準確把握《規定》精神,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管理,更好促進就業和人力資源流動配置。
規范云招聘,平臺責任得壓實。網絡招聘平臺是千萬企業與海量求職者信息對接的樞紐,是維護良好網絡招聘環境的重要主體。各家網絡招聘平臺應切實承擔責任,建立完備的網絡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對用人單位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與此同時,還要做好信息保護工作,不得泄露、篡改、毀損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收集到的個人信息和用人單位經營狀況等信息。
規范云招聘,部門監管得跟上。不僅僅是加強對網絡招聘服務機構的準入管理,完善的事中事后監管同樣必不可少。監管部門不妨進一步拓寬和暢通舉報投訴渠道,讓求職者能夠及時表達訴求、主張權利。對于問題頻發的網絡招聘平臺,還可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不定期向社會發布,以切實維護求職者權益。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不斷提高對網絡招聘服務的監管時效和能力,勞動者在求職時就能更安心。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以打擊虛假招聘為重點,規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經營行為;以打擊“黑職介”為重點,清理各類非法職介活動。種種治理舉措,有助于引導和推動更多網絡招聘機構,通過合法合規的市場化手段,解決勞動者求職難問題。繼續加強規范化管理,保障網絡招聘服務有序健康發展,打造更加優質、安全、高效的云招聘市場環境,定能為勞動力提供更多機遇,為企業招聘提供更多渠道,為穩就業提供更多助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