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詩人寫出來的,才叫詩嗎?
最近,一部普通人在短視頻上創作的詩集《一個人,也要活成一個春天》出版引發關注。創作者有菜農、小販、廚師、快遞員、流水線工人……很多詩句,粗糲,但生機蓬勃,從生活縫隙里溜出來的文字,直抵人心。
這又是一部不普通的詩集。寫詩的場景并不固定,菜攤前、玉米地里、車間中、送外賣的路上……任何靈感涌現的地方都能寫,普通人迸發出的創造力讓人驚嘆。網友評價這些詩“絕非是喧囂世界里的流量密碼,而是泥土中卓然生發的草芽。”
生活的褶皺里,有人看見灰塵,有人悟出詩意。打動人心的不僅是詩,還有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在作家梁鴻看來,這些詩“昭示著生活內部所蘊含的古老美學:無論什么時候,無論何種際遇,人類都不屈服于生活的重壓,并試圖仰望星空。”
互聯網的勃興,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使這些普通的寫詩人與他們的詩歌被更多人看到,那些隱秘的精神角落得以被照亮。他們不再是蕓蕓眾生里一張模糊的面孔,生命多了一層鮮亮的底色。
很多人并不在意詩寫得好不好,能不能成為詩人。把生活寫成詩的過程,本身即是意義。世界讀書日就要到來,期望閱讀能召喚出更多普通人的詩心與詩情。我們也籍詩集之名,向每一個平凡、有趣且不屈的心靈致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