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直播、深夜喧嘩、全紅嬋家一天被2000多人打卡……近日,部分網紅借東京奧運會運動員惡意炒作、營銷謀利引發眾怒。各短視頻平臺及時發聲,下架違規視頻3287條,處罰違規帳號92個,其中永久封號32個。封號下架像瓢涼水暫時澆滅了視頻平臺上的“邪火”,卻也警示我們,隨著網紅利用違規手段追逐流量的問題日益嚴重,整治網紅無底線蹭流量已經勢在必行。
東京奧運會中國軍團載譽歸來,部分自媒體運營者借著人們對奧運健兒奮斗歷程、成才故事的關心獲取流量。但凡事要有底線,蹭熱度亦應有度。現實中,部分網紅去往奧運健兒家中聚集,甚至暴露其家庭住址,導致運動員家庭成為網紅打卡地,生病的老人深夜仍無法休息,街坊四鄰不堪其擾。當運動員閉門謝客,則被指責“得了冠軍就驕傲了”。如此種種,不僅嚴重損害當事人權益,且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互聯網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生活。美妝達人、美食博主、意見領袖等網紅的出現曾是一股新風,可隨著流量經濟的爆發式增長,網紅強大的“吸粉”能力與商業變現能力讓很多人失去了對法律法規、道德人情的堅守。為了博人眼球,大膽出位、自黑搞怪者有之,以丑為美、低俗色情者有之,人身攻擊、詆毀英烈者有之,部分自媒體賬號已經淪為滋生違規行為的溫床。山東“大衣哥”出名后,有網紅為直播踹壞了他家大門;鄭州暴雨搶險救災中,有網紅竟然偷走救生船……無怪乎網紅現象和網紅經濟在受到熱捧的同時,不斷遭到輿論的批評和質疑。
整治網紅無底線蹭流量,監管部門一直在行動。近年來,一批又一批違法違規的自媒體被封號乃至受到法律制裁,傳遞了依法管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的明確信號。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那些企圖憑借爆料、獵奇、窺探他人隱私為流量開路的后來者應當清醒了,網紅的名號絕不是免罪金牌,因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絕非法外之地。面對網絡自媒體殘酷的同質化競爭,網紅個體要生存,首先要加強自律和自潔,確保安全生產。拋棄“三俗”的成名方式,主動擁抱“只有依靠才華和努力才能成功”的主流價值觀,把精力放在打造個人特色IP,持續輸出高質量內容,塑造自身品牌上,才能獲得穩定、持續的粉絲吸引力,變一時紅為“長紅”。
面對網絡平臺亂象叢生,各平臺也要拿出刀刃向內的勇氣,主動切斷與網紅千絲萬縷的利益勾連,堅決打擊蹭熱度、博流量等出位行為。在封號之外,探索有針對性關閉打賞功能,建立黑名單制度,各平臺聯動禁止賬號實際操控人在懲罰期內登錄互聯網等新的懲戒舉措,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