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環球原創

新晉院士盧煜明,“煮”出來的靈感

2024-02-28 09:10:00 來源:環球人物網-《環球人物》雜志 作者:許曄
大號 中號 小號
新晉院士盧煜明,“煮”出來的靈感
  人物簡介:盧煜明,1963年出生于香港,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研發出無創產前檢測技術。曾獲未來科學大獎、拉斯克獎等,現任香港科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23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受到廣泛關注。
  盧煜明的經歷常被簡化為一個“爽文”故事:他因煮泡面而靈光乍現,隨后便發現了孕婦血漿中存在胎兒游離DNA,進而研發了無創產前檢測技術,使全球每年近千萬孕婦受益。他因此集齊了有著“諾獎風向標”之稱的三大國際獎項——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科學突破獎、拉斯克獎,并在2023年底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但現實不是“爽文”,泡面沒有魔法,盧煜明也沒有主角光環。“其實我做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做了22年才做出來,中間可能試過10條‘路’都走不通。但我想,這對科學家而言是很正常的。”他對《環球人物》記者感慨道。
  和以往公開露面時一樣,盧煜明穿著西裝、戴著眼鏡,說話時總笑瞇瞇的,喜歡把“謝謝”掛在嘴邊。他并不十分擅長講普通話,但當有人提議用英語來交流時,他婉拒,表示自己來內地待了幾天,“已經習慣講普通話了”。
  他將科研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解決完一個問題就繼續解決下一個。如今,他把很多時間和精力用在癌癥研究上。“如果我退休之前能研究出一項技術,可以把癌癥這個‘頭號殺手’對人類的威脅降低一點點,那應該是我最好的退休禮物。”他滿懷期待地說。
  關鍵是“煮什么”
  對盧煜明而言,1997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一年,香港回歸祖國,他和妻子黃小玲選擇離開英國,回到故鄉香港。“在英國讀書多年,我們一直在等待回來的機會。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將來肯定是在中國。”
  多年后回看,那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盧煜明借此機會,回顧了自己在科研中做過什么、哪些做錯了、將來應該怎么做……“我現在經常會想,如果不是當時決定回來,也許我還在舊的方向上走。”
新晉院士盧煜明,“煮”出來的靈感
盧煜明與妻子黃小玲。
  所謂“舊的方向”,源于1989年初的一次閑聊。盧煜明作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學生,曾在婦產科實習。彼時,孕婦想要檢測胎兒是否會患有遺傳病或染色體疾病,只能接受羊水穿刺。而每一次穿刺,都有可能造成胎兒損傷、流產等嚴重后果。難道沒有更安全的辦法了嗎?盧煜明和朋友聊起困惑,討論能否通過孕婦的血液樣本來檢測胎兒的DNA。
  越聊越覺得可行,他找到一位教授,請求借用對方的實驗室。然而,等真正開始研究后,他才發現沒那么簡單,“就像在干草堆里找一根針”,即便在孕婦的血細胞中找到胎兒的DNA,含量也非常低,無法實現臨床應用。
  研究陷入了“死胡同”。長達8年的時間里,盧煜明唯一的收獲就是認識了黃小玲——在牛津大學研究半導體物理學的香港同胞。兩人相知相戀,攜手走入了婚姻殿堂。
  轉機出現在盧煜明決定回國后。他無意中看到兩篇論文,文中提到從腫瘤病人的血漿或血清中檢測到了腫瘤基因。他認為,“胎兒和癌細胞有相似之處,都是寄宿在一個人的身體里”,如果腫瘤的基因可以從血漿中找到,那胎兒的DNA應該也可以。
  “我當時想,也許我以前定錯了研究對象。我應該從孕婦的血漿中找胎兒的DNA,而不是血細胞。”盧煜明迫切地想試試,但傳統實驗的第一步往往就是把血漿丟掉,因此他根本不知道該怎么提取血漿中的DNA,再加上剛剛回到香港,手上一沒資金、二沒資源,又能做什么呢?
  那一刻,在英國煮泡面的經歷突然給他提供了靈感。“我的‘中國胃’不太喜歡英國的食物。每當我受夠了,就會回宿舍煮泡面。我想,能不能像煮泡面一樣把血漿煮一煮?”他也沒料到,這個看似有點瘋狂的想法,竟然真的成功了。“我把血漿煮了5分鐘,然后取一點點來檢測。結果那一點點,就讓我獲得了來自胎兒DNA的信號,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快煮血漿”的故事廣為流傳,很多人以為這是成功的關鍵。但盧煜明覺得,最關鍵的其實不是“煮”,而是“煮什么”。“‘寶藏’不在血細胞里,而在從前被我丟掉的血漿里。這就好像我去銀行取錢,一直想要打開保險箱,沒想到錢根本不在箱子里,反而放在外面,到處都是。最明顯的地方,原來才是最難找的地方。”
  終于,盧煜明1997年在《柳葉刀》上發表了《母體血漿和血清中存在胎兒DNA》,突破性地提出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前景。不過,直到10年后,他和團隊才證明該技術可以準確地篩查唐氏綜合征;14年后,他們才發布世界上第一個無創產前檢測技術的大型臨床試驗結果。
  其間遇到的困難和付出的努力,盧煜明很少提及。他一再強調,自己已經足夠幸運,因為絕大多數時候,一個科學發現要過很久才能進入應用,而他們的大型臨床試驗結果公布后,不到10個月這項技術就推向市場了。目前,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全世界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拯救的家庭不計其數。盧煜明對此感觸良多:“其實在科學上,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看《哈利·波特》豁然開朗
  人的許多選擇都可以追溯到少年時期,盧煜明不外如是。
  他的父親是醫生,常拉著他和弟弟去聽學術報告,聽完還要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母親是音樂老師,希望他和弟弟提升音樂素養,因此讓他們從小學習彈鋼琴。很多人可能覺得聽報告太無聊,但盧煜明相反,覺得彈鋼琴才沉悶。“我喜歡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學鋼琴呢,總是要按照別人的方式去演奏。”
  比起音樂,他對科學的興趣要大得多。在香港圣若瑟書院念中學時,他花很多時間去圖書館看科學雜志,尤其愛看科學家的發明故事。在一本生物書上,他看到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沃森和克里克在劍橋大學拍的合影,覺得劍橋大學很有趣,“要是以后它們收我的話,我一定要去看看”。
  1983年,盧煜明如愿以償,考入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受父親影響,學習基礎醫學。伊曼紐爾學院有個大河塘,里面常年有一些鴨子在戲水。這幕景象讓盧煜明想起托馬斯·楊——這位物理學家也曾是伊曼紐爾學院的學生,看到鴨子戲水激起的水波,靈機一動,做出了證明光波性質的實驗。“這個故事讓當時還是一名醫學生的我意識到,做科學家需要經常在周圍環境里找靈感。”
  生活中,盧煜明有不少愛好:旅行,不帶任何目的,只是去體驗、去感受這個世界;攝影,不僅癡迷于“拍拍拍”,還學會了沖曬相片;看電影,尤其喜歡科幻片,因為會讓人產生“到了未來世界的感覺”……有時,這些愛好還真能帶來出人意料的“奇效”。
  2009年,盧煜明嘗試利用孕婦的血漿來構建胎兒的整個基因組。這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基因組大約有60億個堿基對,并且那些DNA被打碎成上百億個片段,還和母親的DNA片段混在一起。那時,我基本毫無頭緒”。直到他和妻子來到電影院,看3D版《哈利·波特》,一開場,“Harry”這個單詞從銀幕飛向觀眾。
  “Harry里的‘H’,看起來多么像一對染色體啊……”腦海中浮現這個想法后,盧煜明豁然開朗,“胎兒的每一對染色體,各有一個副本分別來自父親和母親,我們可以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運算方法來分別破解這兩個副本!”就這樣,困擾他已久的難題解決了。幾個月后,他們團隊順利完成了胎兒基因組的構建。
  靈感的獲取,對盧煜明而言似乎太過輕松。常有年輕人向他討教秘訣,他的回答只有一個: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對科學真的有興趣,然后要試著放松下來,享受生活和科研的過程,和團隊打好配合。“任何一個科學家都不可能獨立做完所有的事情。當你有一個很好的團隊,大家一起合作,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才有可能都得到平衡。”
新晉院士盧煜明,“煮”出來的靈感
盧煜明介紹破解胎兒基因圖譜的方法論。
新晉院士盧煜明,“煮”出來的靈感
盧煜明(后排右六)和他的研究團隊。
  和癌癥“交手”
  近兩年的采訪中,盧煜明更加頻繁地談起癌癥。“人們的DNA在血液中會斷成很多不同的片段,我們最近發現DNA斷的方式同這個人有沒有癌癥是有關系的。”
  他嘗試用生動的比喻來向《環球人物》記者解釋自己最新的研究方向:“我們想象一個很有趣的畫面:把DNA看作一條火車軌道,把癌癥信號看作軌道上方的紅綠燈。紅燈一亮,控制閘下來,把軌道切斷。那么,我們有沒有可能根據DNA斷的方式來檢測一個人有沒有得癌癥?”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盧煜明就和癌癥“交過手”。當時,他剛從劍橋大學畢業,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內外全科醫學專業。在實習中,他接觸了一位長有血管肉瘤的病人。起初,他幾乎查不到任何關于這個病的資料,在圖書館里“泡”了好幾周,才弄清楚這名患者是該疾病有記錄以來的第六個病例。后來,他和導師在醫學雜志上發表了關于這個病例的文章。這次經歷使他明白,即便是缺乏經驗的醫學生,也可以為醫學研究作貢獻。他對科研的興趣愈發濃厚,這才有了后來的故事。
  在無創產前檢測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盧煜明發現一名孕婦的血液中,有很多不正常的染色體并非源于胎兒,而是源于她的淋巴細胞——她患上了淋巴癌。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這名孕婦的血漿中沒有再檢查出這個信號。“為什么不通過檢測血液中癌細胞DNA的含量、動態變化及其他特質,來診斷一個人是否患有癌癥呢?懷孕和癌癥,雖然看起來沒什么聯系,但如果能從中發現一些關聯,就有可能取得一些突破!”他立即決定:癌癥研究和無創產前檢測研究要同時做。
  這樣的底氣源自大灣區的科創優勢。1997年,盧煜明剛回香港時,一個項目的研究經費可能只有幾十萬港元,但如今,數億港元的項目都很常見。“香港有5所大學排在全世界頭100名,排名靠前的醫學院也有2家,這是得天獨厚的優勢。”盧煜明坦言,“但香港人口少、市場小,好在整個大灣區有超過8000萬人口,諸如深圳等城市,對科技的商業化非常有經驗,這對我們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大家互相幫忙,完善了整個科創系統。”
  近幾年,盧煜明帶領團隊在鼻咽癌的早期篩查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利用最新的DNA檢測技術,60%的病人可以在發病的第一期就被檢測到,這會大大降低病患的死亡率。”他說,鼻咽癌只是第一步,這項技術未來還可應用于肝癌、肺癌、大腸癌等的檢測上。同時,該技術還可用于檢測器官移植術后患者血漿內供體DNA濃度,來判斷是否發生排斥,讓嚴重疾病能在出現明顯癥狀之前就早發現、早治療。
  “很多人說20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我相信21世紀注定是生物學的世紀。”盧煜明說,他開始這段旅程時,還沒有人類基因組序列,就像一個水手去太平洋航行,卻沒有地圖。不過,科研就是這樣有趣的工作——去往無人踏足的神秘之地,發現前人從未見過的新鮮事物。“如果再年輕一次,我依然選擇成為一名科學家。”
責任編輯:蔡曉慧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欧美黄色一级在线|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884hutv四虎永久7777|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无码a级毛片日韩精品| 国产三级日产三级日本三级|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极品丝袜系列列表|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免费观看黄色的网站| 最近2019中文字幕高清字幕|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色先锋影音资源|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10|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日产卡一卡二乱码|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网站|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高潮流白浆在线观看|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2022天天操|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100|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差 | 国产性生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