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28年,靳東飾演的明樓、賀涵等角色深入人心,然而近些年也陷入“老干部”模式中,《突圍》讓他挑戰新形象。
|作者:劉瀟
從1993年首演電視劇開始,靳東已在演藝道路上行走了28年,這期間有迷茫,有反思,有進步。雖然有些曲折,但靳東說:“要成才成器,沒有捷徑可走,就得一點一點打磨出來。”
成名前,他吃過不少苦。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后,他苦學表演理論和技術,甚至到了“戲癡”的地步。這些年,他塑造的角色大多成熟穩重,戲中時不時來一番人生開導,這讓他獲得了“老干部”稱號。
采訪時,他對《環球人物》記者笑道:“估計這與我較早經受人生鞭策有關吧。早年的經歷,讓我后來在角色塑造時多了幾分真實與分量。”
但不得不承認,他的角色塑造似乎也被貼上“老干部”的標簽,顯得有些束手束腳。在當下熱播劇《突圍》中,他飾演的齊本安由一開始的唯唯諾諾、四處碰壁,到最后帶領公司成功突圍——或許,這也是靳東在角色塑造上的一次“突圍”。
不一樣的“老干部”
作為一部反映國企改革的主旋律電視連續劇,《突圍》要把故事講好不容易,2018年就已殺青,原名《人民的財產》,觀眾和網友的期待值很高,但直到2021年10月才播出,評論兩極,褒貶不一。
·電視劇《突圍》海報。
在靳東看來,“這部劇在現實主義題材上打開了一些尺度”。在劇中,他飾演的齊本安是國企中福集團的“千年老二”,劇集一開始,他就被從北京派到京州,任京州中福一把手,深陷眾多矛盾和派系利益之中無法作為。一場棚戶區爆炸事故揭開了齊本安調查國有資產流失大案的序幕,為了堅持原則,挽救國有資產,齊本安選擇“突圍”。
靳東說:“對齊本安這樣的角色,直到開演前我心里都有些抵觸。由于劇情信息量大,這個角色被賦予的主要功能是推動劇情發展,不停地指出別人的問題,就像開了上帝視角。”靳東擔心齊本安形象過于單一,缺乏發力點。
雖然有難度,靳東還是接受了挑戰,將國企管理層的故事演繹得既真實又引人入勝。他想,既然齊本安在工作中找不到發力點,不如將人物特色散落在各個細節中。在齊本安品格端正、堅守原則的性格下,“我會不失時機地將角色的小缺點展露出來:面對上級領導,他唯唯諾諾、點頭哈腰。回到家,他繼續做‘二把手’,被老婆管得服服帖帖。”
一些觀眾認為,靳東的角色“突圍”是成功的,他讓齊本安的角色煥然一新,被稱為“不一樣的‘老干部’”。有觀眾評論說:“齊本安并非一開場就是超人,而是逐漸成長起來,最終突圍的。”
·電視劇《突圍》劇照。
將自己代入角色所面對的難題
采訪當天,北京氣溫驟降,從片場趕來的靳東裹著過膝羽絨服、戴著口罩,但高高的個頭還是讓他一眼被路人認了出來。經過一下午的拍攝,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些許疲憊。采訪開始前,他脫掉羽絨服,低頭看了眼西裝翻領上的夾麥,對《環球人物》記者微笑說:“久等了,我們開始聊吧。”
剛一落座,靳東挺直腰身。一瞬間,《突圍》里的齊本安、《偽裝者》里擁有三重身份的地下黨員明樓、《精英律師》里桀驁不馴的大律師羅檳像過幻燈片一樣在他的身上依次登場,很難說哪一個是真正的靳東。
在多年的演藝事業中,靳東飾演的角色大多正派而沉穩,尤其以他在席卷黃金檔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飾演的賀涵最為典型。但在一片贊譽聲中也出現了批評的聲音:模式化。批評者認為靳東一出場就是一副勝券在握的形象,好像除了西裝革履的精英,演不了其他類型的人了。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劇照。
對此,靳東并不急著自我辯護:“過去這些年里,我飾演的角色不管是否討喜,不管他身處什么時代、什么位置,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把他演成一個真實的人。”
他很喜歡《偽裝者》里的明樓這個角色,表面為汪偽政府官員,其實是國民黨軍統安插的間諜,但其隱藏在最深處的身份則是中共地下黨員。三重身份哪一個都不能演得過火,否則難以讓觀眾信服,缺乏真實感。對此,靳東說:“明樓這個角色身上沒有許多劇中英雄俠客的快意恩仇,而是人到中年的擔當。在間諜的外衣下,明樓其實是一個真實的人。”
·在2015年播出的《偽裝者》中,靳東(左)扮演“明家三兄弟”里的大哥明樓。
而在《精英律師》里,靳東飾演的羅檳看上去很自負,實際上一直在傾聽問題。漸漸地,羅檳由一個只關心輸贏的精英律師逐漸變為關愛他人的人。靳東喜歡演出這種心境變化,因為“這樣的變化才是真實的”。
靳東認為要演得真實,就要將自己代入角色面對的難題,想象自己該如何解決難題、擔當責任。在他看來:“齊本安、明樓、羅檳所處的時代、環境不同,練就的品性和能力也是不同的。只不過這些不同點都很微妙,不能演得太性急。”
莫名其妙當了回“流量”
靳東的形象與火爆網絡的“流量們”本來相差極大,但2020年一個事件讓他莫名其妙地當了回“流量”,“假靳東”一詞還上了熱搜。
一名61歲的女士自稱在某短視頻上結識了靳東,茶不思飯不想地一心要嫁他。“從來沒有經歷過愛情”的她在“靳東”的召喚下離家出走去了長春。最后,當地派出所善意撒謊說靳東已經離開,這才讓她死了心。
·六旬女子在某節目中一口咬定自己和靳東“心心相印”。
經查明,有上百個微博、微信、抖音賬號假扮靳東。靳東工作室聲明:所有靳東賬號均非本人。提到這個事件,靳東對記者說:“當時央視新聞上一整天滾動播放‘假靳東’事件的新聞,我父母看了差點把心臟病嚇出來,給我打電話,以為我出什么事了。”
事件很快過去,靳東說這事可以一笑了之,但也留給他不少反思。采訪中談及此事,他并不諱言:“首先讓我看到的是社交網絡的混亂,怎么會出現上百個靳東賬號,而且都能通過?另外,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在網絡社會中處于弱勢,很容易被帶偏。去年這事讓我意識到,她們和年輕人一樣,也會花大量時間在手機的碎片化信息上。這讓我們必須要思考中老年人的情感滿足與社會規則之間的平衡。”
靳東的認真在早年間就已出了名,一道出名的還有他的倔脾氣。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同時,他也對一起工作的同事有很高的要求。靳東回憶道:“我向來對事不對人,優秀作品要全體努力,但我說話太直、又難聽。那時在片場,有哪個演員不認真演,有點瑕疵,我就直言不諱,要導演考慮重拍一下。”以至于許多制片方都以為靳東很自負,但他演戲靠譜的口碑也同時在業內傳開。
經過多年沉淀,如今的靳東收斂了倔脾氣,他意識到過分緊繃反而不利于大家把戲演好。這些年他變得活潑,也放松了許多,攝影機一停,他這一面就顯露出來。
他在片場被大家稱作“靳四歲”,總能讓氣氛輕松活躍起來:有時會像孩子一樣跳上桌子;導演一喊收工,他便沖向門外裝著要溜走。拍攝《我的前半生》時,他與馬伊琍對戲,兩人越說越起勁,最后變成了劃拳。生活中他毫無“偶像包袱”,丟垃圾時碰到鄰居,他會站在小區路口和鄰居聊天。
談到自己的個性,靳東說:“我很簡單,就是認真工作、陪老婆孩子。至于其他的,我沒想那么多。”
“人生十字路口”的危機感
1976年,靳東出生在山東。父親常年在外工作,靳東由爺爺奶奶帶大。靳東說:“我從小比較要強,總想讓自己盡快獨立起來。”他回憶說,上學時,一次母親來看他,他心里很高興,卻嘴硬說道:“媽,下次你別來了,我長大了。”
回想起中學畢業后的那幾年,靳東對記者說:“我就像一個迷糊的孩子一樣站在十字路口。”他努力工作,但沒有目標。“我進入影視行業的契機有點誤打誤撞的感覺。”一次,一個在劇組工作的發小碰見靳東,便推薦他進了劇組。于是,靳東開始演戲,忙到來不及吃飯。骨子里山東漢子吃苦耐勞的精神讓他咬著牙堅持做著,但心里還是迷茫。
1993年,他終于獲得了電視劇《東方商人》里的一個角色高顯陽。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的山東,高顯陽一心想擠垮競爭對手的綢緞莊。靳東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寶貴經歷,讓他將高顯陽這個同樣在社會中打拼的人物演繹得淋漓盡致。后來他又演了兩部劇,但激起的水花并不大。
彼時,靳東只是片尾一晃而過的眾多名字之一而已,但他的腦袋里已經出現了要走上正規演藝道路的想法。
1999年,23歲的靳東考入中央戲劇學院。4年的中戲生涯徹底改變了靳東的人生軌跡。說到這里,靳東兩眼亮起了光:“在情感層面上,中戲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知道原來能通過戲劇表達情感、放大情感,按照別人的人生軌跡去活一次。”
畢業后,靳東被分配到中國煤礦文工團。早在活躍于銀幕之前,靳東就已是舞臺中堅了,出演或參加制作過以二戰為故事背景的話劇《屠夫》、易卜生的《海上夫人》、音樂舞臺劇《卡薩布蘭卡》、曹禺的話劇《日出》等。
·2008年,靳東在話劇《日出》中, 飾演方達生。
2003年,靳東參演其電影處女作《秋雨》。影片中,他飾演主人公何鳴,一個浪子回頭的梨園世家子弟,專攻老生。“這是我第一次演電影,故事里是京劇,戲中有戲,還是與舞臺有聯系的,也算是與舞臺切不斷的緣分。”銀幕上,靳東將回頭浪子的擰脾氣與京劇老生的歷史感交融在一起,這個角色使他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獎提名。
但靳東并未因此一炮走紅。真正激起浪花的時刻要等到拍完《秋雨》的11年后。靳東扮演《偽裝者》里的明樓,身份多重,撲朔迷離,同時又有血有肉,觀眾看了欲罷不能。隨后的《瑯琊榜》,進一步推升了他的熱度。
近些年,靳東又產生了“人生十字路口”的危機感:“我經常會回想過去的20多年,每一年是怎么過來的,有時候也會質疑自己的選擇:我怎么會在人生最重要的年華里只做了一件事(演藝事業)?”后來,他想明白了,“危機感源自對事業意義的思索”。
去年,在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后,他開始希望能用自己的影響力和他在影視行業獲得的經驗、資源來為藝術發展做一點貢獻。由他制作的《偽裝者》音樂劇將于2021年底上演。“我的本職專業是舞臺,舞臺是我的根,在這個領域上,我覺得自己能做點貢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