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這部劇的最大意義在于提醒觀眾:“間諜可能就在你身邊。”
|作者:二水 羊羊
|編輯:二水
|編審:蘇蘇 勞靈格 陳陳
人們印象中的“諜戰劇”,大都發生在戰爭年代,間諜可能是這樣的↓↓
然而,實際上的間諜,很可能是為生計奔波的外賣小哥、的哥、小學老師、汽修工人……他們隱身于熱鬧的市井中,化成與你擦肩而過的人。
正如電視劇《對手》所呈現的:“間諜可能就在你身邊……”
·《對手》海報
不同于過去的諜戰劇,《對手》將鏡頭對準了混跡于普通人身邊的臺灣間諜們,他們沒有光鮮的外表和花不完的錢,更沒有現代化的高科技竊聽工具,而是生活拮據、也在為柴米油鹽煩惱的中年人……
“你以為你真的是老師,
我真的是出租車司機?”
在廈州的一個老房子里,住著一戶“普普通通”的三口之家。男主人是中年發福的出租車司機“李唐”(郭京飛 飾),妻子是普通的中學老師“丁美兮”(譚卓 飾),家里還有個正值叛逆期的女兒。
但這些不過是李、丁兩人用來偽裝間諜身份的“保護色”。
18年前,他們被臺灣某部門安排在大陸活動,結果因意外滯留大陸。為了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李唐和丁美兮結為假夫妻,以代號“鳳凰”在福建“廈州”繼續潛伏工作,大肆開展間諜情報破壞活動。
18年過去了,李唐和丁美兮除了執行任務外,平日里與普通人沒有兩樣。劇中,這對中年夫妻最大的特點是——“窮”。
李唐常年開出租車,一身職業病,卻不敢花錢看病,丁美兮為了貼補家用,偷偷開補習班,被他人舉報,丟了兩個月薪水。
·《對手》劇照
上級布置的任務,他們拼命完成獲得情報,才能換取報酬??善暇€失聯了,經費也消失了,夫妻倆不僅拿不到錢,“出個任務”還要自掏腰包。
維持生活和完成任務讓兩人焦頭爛額:由于錯誤的決策,房子的升值與他們無緣;投資理財要在年化5.5%和3%之間艱難選擇,后來又遭遇P2P暴雷,血本無歸;女兒一天天長大,父母擔心各種問題,丁美兮在女兒包里發現一根香煙,已腦補出女兒未來吸毒的畫面……
·《對手》劇照
在看到大陸公布的舉報間諜獎勵政策后,李唐都想把自己給舉報了,“你知道大陸鼓勵公民舉報間諜,獎金是多少嗎?我們一年忙到頭,還趕不上一個零頭。有的時候我都心動了。”
難怪網友戲稱李唐和丁美兮為“窮版史密斯夫婦”。
·《對手》劇照
如果不是間諜,人們或許會為這樣充滿煙火氣的中年夫婦生活心疼。可李唐與丁美兮夫婦終究是間諜,一旦遇到任務,殘忍狡詐的一面便彰顯無遺:一個通過偽裝潛入高科技公司安裝竊聽器,一個以網友身份接近目標,風情萬種地以色相相誘。完成任務后,他們會將情報傳遞出境。
丁美兮常利用自己的身體達成目的,卻偏偏有強烈的潔癖。她總是隨身帶著牙刷和牙膏,在每次任務結束之后,木然地在路上刷牙漱口,回家后把自己關進浴室。
在《對手》中,間諜徹底打破了以往諜戰劇人物設定的既定印象。隨著劇情發展,觀眾意識到,間諜并非特工式的酷炫形象,而是陰狠狡猾且偽裝性十足的。
“不值得,太不值得”
人們常說,影視作品源于生活。臺灣間諜在現實中的處境,其實與電視劇中的情節如出一轍。臺灣間諜處境之“慘”,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
1960年2月13日,一架美國軍機將一個名為“蘭鐘花”的5人間諜小組空投在青藏高原,其中有一個間諜名為岳正武。
即便是多年后,當岳正武回憶起來,那段經歷仍歷歷在目。
他們搭乘的美國軍機從巴基斯坦隘口翻越了喜馬拉雅山高山群,進入海拔四千六七百米的青海后,間諜被一個一個投下去。“下面的氣溫是零下43℃。最重要的任務代號為C.B.R,就是偵察中共的超常規作戰能力,因為當時的美國U-2飛機還無法偵察到這些,必須由我們親自獲取情報。”
后來,另一組空投至青藏高原的“玫瑰花”間諜小組被解放軍發現,殃及了“蘭鐘花”小組。經過激烈的槍戰,“蘭鐘花”小組1人死亡,3人被俘,只有岳正武逃脫了。至于逃脫的過程有多狼狽,岳正武的記憶有些模糊。最終,身負重傷的他被包圍,被俘虜了。
岳正武說:“他們(抓捕的人)說我是3月初被俘,我忘記了。我只記得在醫院醒來的時候,他們正在慶祝五一勞動節。”
經過在大陸的服刑和改造,岳正武在1987年被釋放,還回到家鄉浙江舟山見到了哥哥。1992年,他被正式獲準返臺。岳正武以為,自己經歷了這樣的慘狀,會被臺灣當局銘記,得到應有的補償。但實際上,他等到了相反的結果。
“我的檔案里只有從‘情報局’轉到‘安全局’這一段,后來的都是空白”。原來,1979年中美建交后,此前位于臺灣的所謂“中美聯合情報中心”當年就被裁撤了,檔案全部由美方帶走,岳正武的青春就這樣被白白“偷”走了。
·岳正武(左)和友人合照。
晚年的岳正武,生活很凄慘,經過多次爭取后,才勉強討得一些退休金。他說,讓他不能接受和理解,甚至寒心的是,當他們返回臺灣后,遭到李登輝當局的無情對待,“我為自己的一生感到不值得,太不值得。我們奉獻一生,究竟是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岳正武的經歷,濃縮了那一批臺灣間諜留下的時代印記。
此前,臺媒曾援引臺“軍情局”官員披露的信息稱,自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至今,已有3000余名間諜“以身殉職”。如果把在大陸涉案及被捕關押的間諜計算在內,人數可能超過一倍。
這些人大都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接受洗腦成為間諜前往大陸,抵達之后被捕、被判刑,服刑期間臺灣方面宣布其“死亡”。間諜在服刑期間自認為跌到人生谷底,但萬萬沒想到,真正慘的是刑滿釋放后回到臺灣島內卻不被承認身份,似乎已經徹底從人間蒸發,晚景凄涼,四處討薪。
多年來“又窮又摳又慘”
臺灣間諜并不只存在于過去,也出現在當下,甚至就在你我的身邊。而“又窮又摳又慘”倒是這群人一脈相承的共性。
據一位自稱“初曉璐走天下”的網友回憶,他曾經接觸過一個很可疑的人,并已向國家安全部門舉報。
從其敘述文字來看,“初曉璐走天下”可能是位攝影記者。他在一次工作中,遇到一個稱仰慕他很久的臺灣人加了他的微信。由于這個人水平很菜,這位網友戲稱他為小菜。
后來,小菜經常點贊他的朋友圈,還會時不時夸上兩句。一次,小菜主動找他,希望他前去拍攝一個軍民融合科技成就展的照片。為了說服他拍照,小菜還稱可先打款,后給照片,以示自己的誠意。
·“初曉璐走天下”與小菜的聊天記錄。圖源:“初曉璐走天下”知乎
“初曉璐走天下”先假裝同意為其拍照,詢問價格:“我說3000元吧,他嫌貴,只能給1000元,還說是第一次合作,先便宜點,以后還有更多的機會。”
通過這次真實經歷,“初曉璐走天下”總結出自己眼中的臺灣間諜,有幾個共性特點:
第一,薪資待遇確實不行,“間諜這行開價竟然這么低”。
第二,臺灣缺乏人才,“怎么隨便一個阿貓阿狗都能來做間諜呢,很輕易就被我這種門外漢識破了”。
第三,間諜并不遙遠,確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央視《焦點訪談》節目曾在2018年和2020年集中披露過臺灣間諜案。這些臺灣間諜特點不一,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繼承了“又窮又摳又慘”的共性。
在2018年披露的幾個案件中,其中一個涉案人員是在重點大學就讀機械專業的二年級大學生小哲。他在2011年到臺灣義守大學學習交流,一名自稱許佳瀅的女子不斷關心他,并色誘成功。小哲回到大陸后,幫她搜集各種國防科工方面的機密。對于小哲的生活困難,許佳瀅貌似挺慷慨,但在小哲向她求助時,只給了他5000元。
·自稱許佳瀅的臺灣間諜,本名為許莉婷。圖源:焦點訪談
2014年,國家安全部門找到小哲,發現他在與許佳瀅交往的3年多時間里,為許佳瀅提供了涉及我國防科工的近百份情報,但總共才得到折合人民幣4.5萬的報酬。更離奇的是,許佳瀅的臺灣間諜真實身份曝光后,人們發現,這位女間諜比小哲整整大了16歲。
從央視集中披露的臺灣間諜案中可以看到,近些年,臺灣間諜為了向大陸滲透,采用金錢收買、感情腐蝕、色情引誘、網絡勾連等方式操控大陸相關人士,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對于這些臺灣間諜的特點,中共黨史專家、中共隱蔽戰線史學者葉孝慎總結說:“散點式間諜行徑不再按老套路出牌,不再一味竊取具象情報,更像是無序的起哄、打群架。”
可以看出,臺灣情治(情報和治安)系統內部也是混亂無序的,隨著形勢的發展,這些在大陸竊密的間諜,生存環境只會越來越艱難。
臺灣情治系統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國民黨在大陸時期的“中統”和“軍統”。直到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后,這些遍布全國的爪牙也成鳥獸狀散。
葉孝慎對《環球人物》記者說,回溯歷史就會發現,從蔣介石敗退臺灣以后,國民黨間諜在島內面臨僧多粥少的狀態,臺灣情治系統開始了江河日下的狀態,頂多算美國的一顆棋子,“如果說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簽署之前,美國還需要這套系統充當橋頭堡,為自己火中取栗。那么在三個聯合公報發表之后,它就被邊緣化了”。這也是臺灣間諜“又窮又摳又慘”狀態的根本原因。
《對手》中的李唐做了多年的間諜,身心俱疲、一地雞毛,更深知自己不過是棋子,是被長線遙控的風箏。而牽線的人在海那邊,回不回得去,由牽線的人決定。
·《對手》劇照。
其實,《對手》的最大意義還是在于提醒觀眾“間諜可能就在你我身邊”,不要忽視國家安全,請記得:反間防諜,人人有責!
間諜臉上不寫字,公民心中應有墻。
如有線索,請撥打12339!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