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等待他們的不是想象中的“天堂”,而是迷茫和恐懼。
|作者:鄭敖天
|編輯:于冰
|編審:蘇睿
美軍在去年撤離阿富汗時,有這么一張照片在美國瘋傳。
身穿綠色衣服的阿富汗男子用雙手托舉著一個哭泣的嬰兒,竭力想把嬰兒遞給站在隔離墻上的美軍。一名美軍士兵似乎也動了“惻隱之心”,伸手將孩子接過。
據(jù)悉,這張照片是路透社記者奧馬爾在2021年8月19日拍攝的,地點是喀布爾機場。
照片被公開后,隨即在美國引起熱議。在阿富汗撤軍行動中丟盡臉面的五角大樓,立刻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大肆宣傳,主張美軍還是富有“同情心”的。美國國會議員彼得·梅吉爾也在社交網(wǎng)站上“尬吹”:“這(張照片)展現(xiàn)了美國應該成為的樣子。”
然而,就在幾個月后,這個故事有了驚人的“反轉(zhuǎn)”:那個被美軍抓住的嬰兒并沒有跟隨美軍撤離,而是被他們拋棄在喀布爾機場。這無疑扇了美軍和五角大樓一記響亮的耳光。
喀布爾機場的生離死別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兵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城下。
35歲的米爾扎·艾哈邁迪在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當了10年保安,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他和妻子蘇爾拉亞育有5個孩子,其中年齡最小的蘇哈里(意為“英俊”)在當時僅兩個月大。
早在塔利班入城前,艾哈邁迪就托關系,為一家人拿到乘美軍飛機離開阿富汗的“機票”。
8月16日一早,當他們趕到喀布爾機場時,一家人傻眼了:成千上萬名阿富汗人將機場圍個水泄不通,慌張的美軍在隔離墻上不斷鳴槍,驅(qū)趕涌入機場的阿富汗人。
·急于離開的阿富汗民眾包圍了喀布爾機場。
在隔離墻外,艾哈邁迪和家人頂著炎炎烈日、吹著沙塵,排了3天隊。他們堅信很快就能登上飛機,同時也擔心,還不會走路的小兒子蘇哈里會在混亂中遭遇踩踏,死于非命。
萬般無奈之下,艾哈邁迪把心一橫,在隔離墻邊將蘇哈里高高舉起,希望墻上的美軍能把兒子送進機場。一名美軍看到蘇哈里后,像“老鷹抓小雞”一樣,單手將他提起來,順勢遞給一旁的同伴。
看見美軍的這個舉動,艾哈邁迪放心了,他相信美軍會照顧好蘇哈里。當他與家人好不容易擠進機場后,美軍方面卻告訴他,并沒有發(fā)現(xiàn)蘇哈里。
艾哈邁迪找遍了機場,依然沒有發(fā)現(xiàn)兒子,只好在美軍的驅(qū)趕下登上了飛機。但他堅信:美軍不會丟掉一個無依無靠的嬰兒,兒子一定能登上其它飛機,前往美國。
但后來的事情讓艾哈邁迪始料未及。他托舉蘇哈里的照片在美網(wǎng)上迅速走紅,各路美國政客紛紛來“蹭流量”,五角大樓更是“如獲至寶”,迫不及待地表示:這個“喀布爾男孩”被美軍送到醫(yī)院接受治療,并在出院后成功與父親團聚。
可實際上,五角大樓的聲明仿佛發(fā)生在“平行時空”。在抵達美國的幾個月后,艾哈邁迪都沒能獲得有關兒子的任何消息,思兒心切的妻子也是茶飯不思,“每天腦子里想的都是失蹤的兒子”。
時過近4個月后,絕望的艾哈邁迪一家得知:蘇哈里還活著!還在喀布爾!
原來,撤離阿富汗的美軍混亂不堪,更顧不上還在襁褓中的蘇哈里。最終,蘇哈里被美軍遺棄在機場附近。幸運的是,一位路過機場的出租車司機薩菲發(fā)現(xiàn)了蘇哈里,將他帶回家中撫養(yǎng)。
薩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母親一直想要個孫子,全家人認為,蘇哈里的出現(xiàn)是“上天的恩賜”。薩菲想,如果孩子的親人出現(xiàn),他會讓孩子回到親人身邊;如果找不到親人,他會把蘇哈里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yǎng)。
·薩菲(左)在撫養(yǎng)蘇哈里的幾個月里,對孩子有了很深的感情。
最終,蘇哈里被留在阿富汗的爺爺接走。把蘇哈里交給爺爺時,薩菲忍不住痛哭流涕,難以和這個小家伙就此分別。
遭美軍遺棄后,又被善良的薩菲收養(yǎng),蘇哈里無疑是不幸中的萬幸。但很多被美國“拋棄”的阿富汗人,沒等到“團圓”的結局。
被美國拋棄的阿富汗
據(jù)美國布朗大學“戰(zhàn)爭成本核算”項目估算,從2001年開始到2021年4月,阿富汗戰(zhàn)爭已經(jīng)花費了美國納稅人大約2.261萬億美元(約合14.38萬億元人民幣)。
然而美國在阿富汗的巨額花費,并沒有惠及阿富汗民眾。美國2021年撤軍時,阿富汗全國生產(chǎn)總值還不到200億美元(約合1272億元人民幣),不夠美軍駐軍三個月的花費。
“美國應當明白,他們沒法使用軍事手段解決他們在阿富汗的困境。” 喀布爾大學講師阿卡拉姆·阿爾菲表示,“絕大多數(shù)美國支持的政客與阿富汗人民缺少聯(lián)系,他們對阿富汗的了解是淺薄的。”
美國駐阿富汗前大使萊恩·克魯克承認,美軍在阿富汗花費的巨額軍費,使喀布爾成為阿富汗腐敗的溫床。數(shù)以百億計的國際援助資金,落入了腐敗的阿富汗精英與美軍軍官的腰包。當?shù)厝藨蛑o地稱這些人是“911百萬富翁”。
·喀布爾富人區(qū)中阿富汗精英的豪宅。
這種政策帶來的惡果是,豪華的別墅和購物中心在喀布爾拔地而起,而在距離市中心幾十公里的郊外,當?shù)乩习傩找蛉鄙倩镜墓┧托l(wèi)生設施,無法正常生活。此外,在阿富汗山區(qū),美軍頻繁的“掃蕩”嚴重破壞了阿富汗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很多人不得不依靠種植罌粟來維持生計。
而對于像艾哈邁迪這樣,靠從美軍占領中分到一些“殘羹剩飯”過活的阿富汗人來說,美軍的突然撤離無疑是“晴天霹靂”。
最初,這些人因相信美國有關“綠卡”“移民”的承諾,而冒著生命危險為美軍工作。殊不知,美軍倉皇撤退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因失去利用價值而被棄,更因所謂的“級別不夠”無法拿到飛往美國的“機票”。
波士頓大學教授蘇珊·阿爾卡姆表示,美國撤軍前在阿富汗發(fā)放的“特殊移民簽證”的數(shù)量,只有“符合資格的阿富汗人”數(shù)量的零頭,像艾哈邁迪一家這樣能夠登上美軍飛機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們拋棄了他們(為美國工作的阿富汗雇員)。”美軍中校娜塔莉·特古斯在接受半島電視臺采訪時承認,“我們拋棄了我們的法律,拋棄了我們的戰(zhàn)略,也拋棄了這些人。”
·一架美軍飛機絲毫不顧現(xiàn)場人群,強行起飛。
美國不是“天堂”
據(jù)美媒報道,在美軍這場混亂的撤軍中,許多阿富汗兒童與家人失散,或者在8月26日喀布爾機場外的自殺性爆炸中失去了父母。
8歲的米娜和13歲的法希爾就是在那場爆炸中和父母失散的,二人只得跟著人潮登上美國軍機。抵達美國后,他們生活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難民營中。
負責照顧米娜的法爾沙塔說:“她(米娜)每天晚上都在痛哭中入睡。”難民營的志愿者花了20天尋找米娜父母的消息,但最終得到的是二人的死訊。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把這個消息告訴米娜。
難民營里還有很多像米娜一樣的孩子。據(jù)美媒報道,有1450名阿富汗兒童在混亂中以避難的形式到了美國。如今,這些孩子仍無法適應異國的孤獨生活。
·在難民營里孤身一人的阿富汗兒童。
難民營的一名管理者說,許多阿富汗兒童不斷地表示,自己可以做些事情,以幫助還留在阿富汗的家人。“只有少部分的孩子知道父母已經(jīng)不在人世,但有更多的人不知道。”
在這些兒童抵達美國之前,美國的移民部門曾承諾將妥善安排他們。可幾個月過去了,很多兒童的文件仍堆在美國移民署的辦公桌上。
一個兒童慈善組織的成員詹尼佛告訴美媒,“(美國移民部門)沒有動靜,也沒有信息,我感覺難民安置辦公室對此根本不著急。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椿诉@么長時間,也不知道這些孩子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
去年9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德國會見了一群無人陪伴的阿富汗兒童和青少年。布林肯告訴他們:“美國將努力幫助仍在阿富汗的人,你的家人和朋友。”
顯然,他的許諾并沒有兌現(xiàn)。
許多父母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得以讓自己的孩子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然而,等待他們的不是想象中的“天堂”,而是迷茫和恐懼。
二十年,美國留給阿富汗人民的,只有動蕩、分裂與落后。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