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個中國運動員,20年后站上冰球最高舞臺,人們問到他為什么練習冰球,他會回答‘2022年,我看了中國隊的比賽’,那就是我們這代人的成功。”
|作者:鄭敖天 于冰
|編輯:于冰
|編審:蘇睿
“面對世界最強的對手,我們會付出努力,讓世界記得我們來過。”
中美冰球開戰前,36歲老將、中國男子冰球隊隊長葉勁光在微博寫道。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冬奧會,也是中國男子冰球隊的首次。
組建于2016年的中國男子冰球隊,是冬奧會冰球比賽中最年輕的隊伍。從一支“小白”隊伍慢慢地發展壯大,到如今參加冬奧會,與世界頂級強隊同場競技,年輕的中國隊用頑強的斗志,向世人詮釋了這個“戰士的運動”。
敢于亮劍
《亮劍》中,李云龍曾說過:“哪怕明知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也要寶劍出鞘,即使倒在對手劍下也不丟人。”
2020年4月24日,國際冰球聯合會根據12支參賽隊伍的世界排名,正式公布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的分組。在世界排名第32位的中國隊與世界第一加拿大隊,以及強隊美國隊和德國隊分在了A組。
·中國隊與加拿大隊、美國隊、德國隊分在A組。
不夸張地說,A組基本是“死亡之組”,中國隊的獲勝幾率很小??尚』镒觽儧]有選擇“躺平”。中國隊隊員英如鏑接受采訪時說,中國男冰的隊員們都不是到此一游的心態,都帶有榮譽感。
小組賽首秀,中國隊雖然負于美國隊,但首節的氣勢絲毫不落下風,進攻端給對手制造了一定麻煩。小伙子們面對美國隊敢打敢拼的頑強作風,在賽后獲得網友的支持,“輸贏無所謂,中國男冰的氣勢站住了。”受此鼓勵,中國隊很快在第二場比賽中找回狀態。
第二場,中國隊與上屆亞軍德國隊交鋒。中國隊在0∶3落后的不利局勢下展開絕地反擊,前鋒福帥打進了中國男冰冬奧歷史首球,王泰勒也取得進球,中國隊險些掀翻對手。
2∶3,中國隊實現了賽前定下的“進一球”奧運目標。這一球,中國冰球自1963年加入國際冰球聯合會以來,已經等了59年。福帥在采訪中說:“一開始雖然落后三分,一些隊伍在這種情況下會選擇投降。但我們為這場比賽奮斗了太久,我們不會就這么放棄!”
·福帥攻入中國男子冰球隊在冬奧會上的首枚入球。
2月13日晚,中國隊迎來A組“大魔王”加拿大隊。
首次與世界第一形成相持和對抗的中國隊小伙子們,有兩次射門命中門柱,給對手驚出一身冷汗,但還是因欠缺經驗,出現多次失誤,最終以0∶5輸掉比賽。
三場小組賽過后,中國隊全部告負,但小伙子們不認輸的拼勁,展現了中國冰球未來的希望,老將的堅守也更讓人動容。
“我們是戰士!我們要讓中國感到自豪!”在迎戰德國隊前,葉勁光擲地有聲地說道。作為中國隊隊長,37歲的葉勁光是球隊年齡最大的隊員,這幾場比賽,他一直在場上拼盡全力,因為“我們必須要向山走去,因為山就在那里”。
·葉勁光與隊員擊掌。
回家!
本屆冬奧會中,中國男子冰球隊共有25人出戰,其中15人有海外背景。在這些海外歸化隊員,他們大多數來自于早年流落西洋的中國移民。
隊長葉勁光,1985年出生在加拿大溫哥華。他的曾祖父曾是參加美國太平洋鐵路建設的華工。葉家的家史,也是北美華人的血淚和奮斗史。
19世紀50年代,中國移民開始踏上北美的土地,其中有為成家立業而來美國“淘金”的青年,也有大量被殖民者綁架、裹挾、誘騙來美的勞工。
路上經歷九死一生的他們,等來的卻是歧視和剝削。美國首先于1882年簽署《排華法案》,迫害中國移民。隨后,加拿大在1923年通過《華人移民法》,在就業、勞工、教育等多方面對華人進行歧視。
這種情形之下,讓許多華人更加重視自己的“中國根”。在新中國建立之初,許多北美華人曾掀起一陣回國建設祖國的“歸國潮”。而今天,隨著中國逐漸走向強大,許多新一代華人踏上了回國的道路,中國冰球隊更是這一現象的縮影。
像葉勁光一樣,中德混血冰球隊員鄭恩來也出生于加拿大,他的外婆鄭鳳榮是中國跳高名將。1957年11月17日,鄭鳳榮以1米77的成績打破了由美國運動員保持的女子跳高世界紀錄,也是中國第一位打破世界紀錄的女運動員,曾獲得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鄭恩來最早的中文名字叫“鄭泰”,因為與周恩來的生日都是3月5日,且外婆鄭鳳榮又十分崇拜周恩來,就把他的名字改成了“鄭恩來”。
·鄭恩來(右)和外婆鄭鳳榮。
3歲上冰,5歲開始打冰球,鄭恩來自此開始冰上生涯。2012年,他以首輪秀身份在Bantam年齡組(13-14歲)被加拿大西部青年冰球聯盟(WHL)梅迪辛哈特老虎隊選中,被視為一名頗具潛力的防守型后衛。
2017年,鄭鳳榮八十大壽當天,鄭恩來表態愿意放棄加拿大國籍,代表中國出戰。同年,中國冰球協會公布了海外選拔集訓名單,其中就有鄭恩來的名字。目前,鄭恩來在國家隊的球衣號碼是77號,他說這是外婆幫他選的,取自當年外婆破紀錄的成績。
·鄭恩來和他的球棍。
中國隊在冬奧首戰前夕,鄭恩來在微博發文:“能延續家族為國效力的傳統,我感到無比光榮!這是我夢想已久的時刻!雖然對手強大,但我們一定會拼盡全力!加油!”
福帥打入中國隊在冬奧會首個進球,同在中國隊效力的哥哥福將發文:“福帥得到了奧運會的第一例進球,全家都會為你自豪!這里是我們的源起,希望我們的表現能夠回報祖國的信任。”
“00后”小將歐班永利則在賽前緬懷了自己不久前過世的祖父,“來這里不僅僅是參加奧運會,更是代表我的祖父母和我所有的祖先,希望通過這個機會,可以激勵更多中國的孩子,在這里發展我喜歡的運動。我知道,祖父此刻正低頭對我人生迄今為止所完成的一切感到自豪的微笑。”
盡管身世背景各有不同,但如今,小伙子們身披同一件戰袍,為祖國出戰,展現出的不屈斗志和家國情懷,也讓許多中國觀眾對冰球這項運動產生了興趣。
讓人熱血的不只是“打架”
隨著冬奧會冰球賽的開戰,選手們在比賽中的激烈場面頻上熱搜。
前幾天,在一場女子冰球隊比賽中,美國隊和俄羅斯隊就上演了“打架”。
冰球比賽不但競技性強,對隊員的體力和技巧要求也很高,其比賽節奏遠快于多數球類運動。對于一些剛接觸冰球運動的新冰球迷來講,場上雙方隊員“打架”最讓他們感興趣。
然而,此“打架”非彼“打架”。冬奧會、世錦賽、歐洲冰球聯賽、冰球NCAA聯賽等賽事,都嚴厲禁止球員打架。一旦在任何冰球比賽中打架,都是犯規行為,要受到處罰。
事實上,網上的那些“打架”畫面是冰球運動的一個小環節。冰球項目場地小,攻防轉換速度快,節奏快,身體對抗激烈。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護我方持球隊員不被對方干擾,冰球隊開始設立“執行者”球員,其職責便是通過與對方進行激烈身體接觸來保護持球隊員。
通常,一旦場上出現“打架”苗頭,裁判會插手干預,試圖平息事態。有時,裁判還要講究“拉架”方法,既要避免雙方爭執擴大,還要避免被隊員誤傷。
1992年,美國國家冰球聯盟首次對“斗毆”做出了規定,要求在冰球場上進行“斗毆”的球員只能在脫下護具的情況下,赤手沖突。該規定也嚴令禁止出現多對一的群毆事件,即無論是多少人參與“斗毆”,都必須遵循“一對一”的原則。
畢竟,“打架”只是花絮,打贏比賽才是王道。
更重要的是,冰球的競技性和觀賞性,并不需要“斗毆”來“點綴”。看著勇敢的冰球隊員在冰場上風馳電掣,于敵陣中七進七出,便足以讓觀眾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近年來,隨著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中國已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像速度滑冰、滑雪等項目一樣,冰球運動也在中國逐漸升溫。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拿起球桿,走上了冰場。
去年入選北京青少年冰球隊U10年齡組隊伍的劉安瀾小朋友,在電視機前觀看了中國隊的三場比賽。他說,自己學習冰球時間不長,看到中國隊員在場上的頑強拼搏,自己也是熱血澎湃,更加堅定了在冰球路上的信心,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天穿上中國隊隊服,為國爭光。
小孩子的愿望是最真誠的,這也正是中國隊參加冬奧會的重要意義。
當葉勁光被提問,作為中國男子冰球隊的一員參加冬奧會的意義和感受時,他說:“想讓中國年輕的男孩女孩們通過看冬奧會的冰球比賽愛上這項運動,就像我們曾經一樣。”
“如果有一個中國運動員,20年后站上冰球最高舞臺,人們問到他為什么練習冰球,他會回答‘2022年,我看了中國隊的比賽’,那就是我們這代人的成功。”
與強手對話,敢于挑戰,敢于亮劍才是最可貴的。今晚,中國隊與加拿大隊展開冰球晉級資格賽,讓我們一起為年輕的中國隊加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