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弘揚工匠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也被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近日,環球人物網記者走近“成都工匠”葉曉勇,看他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工匠精神。
城市的萬家燈火,點亮了希望和幸福。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城東供電中心配電運檢二班班長葉曉勇,則是城市之光的“守護神”之一。
多年以來,葉曉勇憑借過硬的技術、敬業的精神,帶領班組成員完成了多項配電網線路改造的重大項目和各種大小搶修、檢修任務。2020年,他榮獲“成都工匠”的稱號。
葉曉勇皮膚黝黑,有點憨憨的,面對記者提問怎么評價自己時,他撓撓頭說,“我其實有點笨”。
別人3年出師,他用了6年
葉曉勇嘴里的“笨”,源自出師較晚。“我16歲參加工作,用了6年,直到22歲才出師。”葉曉勇回憶道,那時候很多學徒兩三年就出師了,他卻一直認為自己學藝不精,不敢貿然“出山”。看著一批又一批的同學走上工作崗位,他心里羨慕不已,甚至還懷疑過自己。
“做得不好不怪你,但如果你有‘不想做好’的念頭,就不會原諒你。”師傅的一句話,給了他信心和方向。
是啊,慢工出細活!葉曉勇在一次又一次別人看來是簡單重復的工作中,不斷發現新的問題。他是個不愿接受瑕疵的學生,喜歡跟自己較勁兒,“我跟師傅出任務時,爭著上手干活,下班回到家,不管坐在飯桌上,或躺在床上,還在心里一遍遍‘放電影’,思考今天檢修的步驟和動作,哪里還沒做到位,需要改進。我雖然笨,但喜歡琢磨,想得多了,手下的活兒也會越來越熟練,思考和實操,是成正比的。”
憑借這這股“笨勁”,葉曉勇學會了一身硬本事。24歲他便當上副班長,27歲成為正班長。

葉曉勇在工作中
“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要頂著做!”
開始帶隊伍后,別人不敢接的“棘手活”,葉曉勇都要去嘗試。
2018年夏天,人流量巨大的春熙路需要停電進行年檢預試,許多同行稱這是“不可能的任務”。春熙路屬于成都最熱鬧、商業最繁華的片區之一,用電需求高,停電檢修工作不容易實施,中山廣場下面的開閉鎖開關站投運后就沒再做過系統檢修。
這個硬骨頭一定要“啃下來”!葉曉勇義無反顧地沖上前線。
由于春熙路片區部分電力通道及電纜井已多年未開啟,污垢垃圾嚴重淤積,葉曉勇和同事光是撬井蓋進行隱患排查、清淤、整治,就花了好幾天。
“白天絕對不能停電,那就晚上檢修,那段時間晝伏夜出,人都成了夜貓子,和家人打不上照面。”但晝伏夜出并不是最大的挑戰,“在檢修過程中,很多商戶也說不清自家店鋪的電纜是從哪個端口接進來的,這就需要我們一米一米的去重新摸查。”
頂著高溫,進隧道、下電纜井、進開閉所開關站,葉曉勇與同事身上常常裹滿了汗水和污水,“任務重的時候葉班長在井下一呆就是一天,太厲害了。”
常年與葉曉勇共事,同事們都清楚他的性格,“如果涉及停電搶修,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要頂著做。”最終,葉曉勇帶隊排查電纜井72口,安裝防火防爆盒26套,完成50口電纜井的涂刷防火材料工作,大幅提升了核心商圈春熙路片區的供電可靠性。

葉曉勇檢查電纜井
2019年9月,葉曉勇趁著休假想好好陪一下家人,他和妻子定好了去云南的機票,當打包好行李準備出發時,特大暴雨突襲成都。葉曉勇臨出門前習慣性掏出手機一看,工作界面上顯示好多線路故障。
二話不說,他放下行李,套上工作服就沖出房門,“我先去趟單位!”妻子還沒來得及多叮嚀兩句,他已跑得不見人影。
冒著大雨,葉曉勇帶著班組成員奔赴各個故障點,通過12小時不停歇地故障搶修,恢復了18條線路的用電。
“你不是和嫂子度假去了嗎?”面對同事們如夢初醒的表情,葉曉勇憨憨一笑,“及時送電這事比旅行更重要,這種時候該上就要上。”

工作中的葉曉勇
類似場景,只是葉曉勇多年電力生涯的縮影。看似簡單的活計,葉曉勇花了35年去精進。
談起自己被評為2020年“成都工匠”時,葉曉勇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我做的就是一份平凡的工作。”
(本文圖片由葉曉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