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和平一個機會”,是大勢所趨。
作者:馮璐 鄭敖天
編輯:于 冰
編審:凌 云
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牽線下,當地時間3月29日,俄烏代表團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多爾瑪巴赫切宮舉行面對面談判。
這次的談判原計劃有2天行程,但由于雙方在一些議題上達成一致——烏克蘭提議保持中立地位,俄羅斯則承諾大幅減軍事行動,談判持續約3小時就畫上了句號。
按照“東道主”土耳其方面的說法,29日當天的談判是迄今為止最具進展的。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中)在俄烏談判前發表講話。
美國人卻對這個說法深表懷疑。
總統拜登表示,將會密切關注俄羅斯是否以實際行動兌現承諾。美國五角大樓認為,俄羅斯的最新表態是為了重組軍隊,而不是真正撤軍,俄羅斯對基輔的威脅并沒有結束。
盡管美方拱火澆油的做派不改,但不容忽視的是,俄烏戰火早日平息仍是國際社會的主流愿望。
事實上,在俄烏沖突以來的五輪談判中,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展現出謀求和平的姿態。
無論如何,俄烏沖突雙方能不斷在談判桌前坐下來,就是一個好的開端。
·俄羅斯總統助理、俄方談判代表團團長弗拉基米爾·梅金斯基(左)和烏克蘭代表團成員大衛·阿拉哈米亞。
五輪和談獲重大突破
自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雙方共進行五輪談判。此次和談成果的背后,是俄烏雙方在談判桌上的多次磨合和交鋒。
2月28日,俄烏第一輪談判在白俄羅斯戈梅利州舉行,持續近5個小時,雙方都拒絕妥協:
俄方要求烏方承認烏東地區的兩個共和國獨立,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并實現“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
烏方則要求俄方立刻停火撤軍,強調“(烏方)代表團一米都不會退讓”。
盡管分歧很大,雙方依然實現了坦誠的交流,并一致同意繼續談判。
同時,俄烏沖突之下的烏克蘭平民,也受到國際社會關注。
3月3日與3月7日,俄烏代表團在白烏邊境的別洛韋日森林又進行兩輪談判,雙方就臨時停火和建立人道主義通道達成一致,并同意建立特殊的溝通渠道,以保證平民的安全疏散。
·俄烏代表團進行第二次談判。
為進一步給俄烏永久停火“打開大門”,埃爾多安積極撮合俄、烏、土3月10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三方會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和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就烏克蘭核設施安全交換了意見。
這場三方會談進展得不順利,但已是沖突發生以來俄烏雙方最高層級的會談,三方還探討了俄烏領導人會晤的可能性。
3月14日,俄烏雙方展開第四輪談判,雙方選擇了閉門視頻會議的形式。
此輪會談歷時近11天,在俄烏歷輪會談中時間最長。談判中,雙方開始討論更加具體的條款,包括未來如何保障烏克蘭的中立地位。
對于這輪談判,俄羅斯總統助理、俄方談判代表團團長弗拉基米爾·梅金斯基總結說,雙方在“次要問題”的立場上已接近一致。但在如何實現烏克蘭的中立化上,雙方仍存在根本分歧。俄烏談判暫時陷入僵局。
在3月29日舉行的第五輪談判,距俄烏沖突爆發已過去一個多月。這次,俄烏雙方都作出明顯妥協。
俄方宣布減少在基輔和切爾尼戈夫方面的軍事行動,并表示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
烏方則強調,愿意在國家安全獲得保障的前提下,放棄加入任何軍事聯盟,成為永久中立不結盟無核武器國家。同時,俄烏雙方還表態,將盡快推動普京與澤連斯基的會談。
一系列積極成果,似乎讓世界又看到了一些和平的曙光。
澤連斯基:一夜之間成為“戰時總統”
烏克蘭人早在2014年“橙色革命”時,就做出加入北約的決定。
2019年,澤連斯基當選總統后,將“5年內申請加入北約”列入執政時間表。
·澤連斯基
作為一名演員出身的政客,他顯然低估了俄羅斯反對“北約東擴”的決心。
從最初的好言相勸到外交斡旋,再到今年2月24日的“用拳頭說話”,普京用實際行動證明俄羅斯對烏克蘭“永遠不能加入北約”“去軍事化”的要求絕非兒戲。
俄烏沖突爆發當天,澤連斯基發表電視講話,稱自己嘗試給普京打去的電話都是忙音,還呼吁俄羅斯人反對俄軍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進行的軍事行動。“烏克蘭不需要戰爭,烏克蘭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俄羅斯的威脅。”
且不說雙方軍事實力的懸殊,烏軍難以抵擋俄羅斯的“鋼鐵洪流”,從現實情況來看,近幾年烏克蘭深陷經濟衰退與內戰泥沼,專心發展經濟、提升國民生活水平愈發重要。
身為國家元首,澤連斯基不可能不明白和平環境之于國家發展的意義。
烏克蘭上空炮火連天,美西方則接連通過燈光秀、遞武器、寫“小作文”等方式,給澤連斯基打氣,使其一度態度強硬。
然而,隨著沖突時間拉長,身處基輔圍城之中的澤連斯基明白,烏克蘭永遠無法加入北約,美西方國家終究只會隔岸觀火。
·澤連斯基
“多年來,我們被告知所謂的‘(加入北約的)大門敞開’,現在卻聽到我們不能進入(北約)。這就是事實,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
對北約“求而不得”的澤連斯基,其實也明白烏克蘭局勢不降溫,受罪的是烏克蘭民眾。
他多次在公開講話中釋放緩和關系的信號,希望能和俄方“在談判桌前坐下來”,還與俄羅斯交換了一批被俘人員。
美國曾鼓勵澤連斯基離開烏克蘭,在西方國家建立流亡政府,澤連斯基也拒絕了這一“善意的邀請”。
在第五輪談判結束后,澤連斯基謹慎地表示,“烏克蘭人并不天真,基輔面對的威脅還沒有解除。”他同時也表示,和談中展現出了積極的信號,并希望俄方能夠以實際行動來獲取烏方的信任。
普京:給和平一個機會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普京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局勢進程。
從一系列和談的推進可以看出,他一直沒有放棄結束沖突的機會。
有時事評論員認為,普京發起的特別軍事行動,原意是“速戰速決,以打促談”,但在美西方的武器支持和聲援下,烏克蘭軍隊還在頑強抵抗,并沒有崩潰跡象。而俄方肯定不希望看到“久拖不決”的情況。
此外,面對美西方的集體制裁,普京還要重點考量經濟和民生。從長期看,俄羅斯受經濟制裁的打擊力度不亞于軍事對抗。
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后短短半年,俄羅斯最大兩家銀行海外債券損失就超過400億美元(約合2539億元人民幣),全國資本就流出1500多億美元(約合9524億元人民幣)(占GDP8%),盧布匯率暴跌50%,經濟連續數年負增長。
經濟方面的困難,無疑也會影響到軍事行動。美西方在經濟方面“絞殺”俄羅斯的企圖,也給普京帶來壓力。
·普京
在剛剛結束的俄烏談判中,烏克蘭放棄加入任何軍事聯盟,同時向俄方遞交關于保持中立和無核地位意愿的書面提議。
盡管談判時說什么是一回事,能否落實是另一回事,但從整體國際環境看,俄烏戰火早日平息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愿望。
“給和平一個機會”,是大勢所趨。
烏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表示,希望兩周內能達成協議,更希望兩國領導人能夠會面。
俄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也提出,俄烏總統的會面可以與兩國外交部草簽和平條約同時進行。“如果我們在簽訂條約工作上快速推進并達成相互妥協,則和平將會更早到來。”
接下來,俄烏雙方談判將于4月1日以視頻方式恢復。一周后,兩國代表團將制定更加詳細的條約草案,同時推動盡快實現俄烏總統會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