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最后悔的事,
是你沒有自己做出決策。”
作者:付玉梅
“瞎選專業,一輩子后悔?”
“高考填志愿有哪些坑?”
“所有專業都在勸退,那大學還能讀個啥?”
無論是當年還是現在,對著高考志愿一臉迷茫的你,是否都為這些話題撓過頭?
周薪吉近期連夜趕工,就是為了回答這些疑問。
·周薪吉制作的視頻系列。
他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在讀博士,也是一個擁有百萬粉絲的“志愿填報和專業科普”UP主(指內容上傳者)。從去年開始,他制作了一系列視頻,幫助高考生了解大學專業,還因此被稱為“B站大學輔導員”。
“高考季是我一年當中最忙碌的更新時間,每周要準備兩場直播,制作2-3個視頻,基本都是凌晨2點多睡、8點起。”
他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填志愿是每個學生高考完的頭等大事,網上卻缺乏系統的梳理與介紹,信息片面零散。
他想做的,就是努力將這些“信息差”補齊,讓對選專業迷茫的學子能少踩些“坑”。
博士→UP主
“我不是很健談的人。”
剛接通電話,周薪吉就因為擔心自己“不太能聊”,和《環球人物》記者說了這句話。
不健談?如果只看他的視頻,大概不會對他產生這個評價。
·周薪吉6月25日晚的直播截圖。
6月25日晚,兩個多小時的直播里,周薪吉對高考志愿填報工具、步驟、要點、“雷區”等作了詳細闡述。信息量之大,讓他將標題定為:一個視頻講透高考志愿填報的一切!
他說,自己的“健談”,都是在“比較有知識儲備的領域”中,且事先還要做大量的功課。
不過,他有儲備的領域可不少——從他的UP主轉型之路就能看出。
他的昵稱為“取景框看世界”,這源于他對攝影的愛好,也是他成為UP主的開始。
從2020年起,他開始上傳與攝影相關的構圖、色彩等講解視頻。“取景框”是相機的必備元素,也是他觀察世界的窗口。
堅持大半年后,他就收獲了20多萬粉絲。但他覺得:“比起專業攝影師,我的知識還很有限,所以想進一步‘解鎖’自己的特長。”
于是,他轉向了做學習資源類的科普視頻。作為在讀博士,他對各類學習工具的使用早已輕車熟路。此外,自2011年考入復旦大學后,他從本科到博士的專業都與經濟學相關,也使他十分擅長數據分析。
這一轉型,竟被他破獲了“流量密碼”。2021年5月,他的粉絲數就破了百萬。也是在這個時候,他遇上了高考季。
在平臺的邀請下,周薪吉決定為高考生創作視頻。但做什么呢?一開始他還沒有頭緒。
直到在網上檢索了一大圈,他驚訝地發現——關于高考的“過來人”經驗不計其數,而在考完后的填志愿、選專業環節,信息卻極為零散。
“你會發現,一是基本所有的專業都在勸退,找到有價值的回答就像‘大海撈針’;二是好像所有人都是頂尖學府背景,缺乏普通教育背景的普適性分享;三是專業之間的橫向對比信息很少。”
“但如果你恰好選擇了一個小眾專業,那么恭喜你,以上的困難都不存在了——因為壓根找不到分享內容。”
俗話說,高考“七分靠考、三分靠報”。周薪吉覺得,需要有人來把那“三分”的缺口填上。
一個有強迫癥的輔導員
周薪吉“在線輔導員”的稱號不是白來的。
在復旦,他自2015年起擔任了六年學院輔導員,接觸了生物科學類、醫學類、經濟學類等專業近500名學生。他覺得,自己對各大學科都不算陌生。
·周薪吉在輔導員答辯現場。
但要做到“雨露均沾”,將所有專業分析一遍,可就沒那么簡單了。據最新分類,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有13個學科,分成92個大學專業類,再細分為超700種專業。
這注定是個龐大的工程。此外,他一個人不可能了解所有專業。于是,他還得忙著找外援、請嘉賓。
憑著做輔導員的優勢,復旦學子成為他前期的重要訪談對象。但僅憑這些遠不夠,也會使分享內容太過局限。他又開始在網上搜尋各類專業UP主、發動朋友幫忙推薦。
他還給自己制定了請嘉賓的標準:觀點覆蓋專科到“985”,來針對同一專業的同一問題作分享。
“邏輯”“框架”“系統”“分析”......在與記者交談時,他頻頻冒出這些詞匯。他說,自己有很重的“強迫癥”,習慣帶著“做研究”的思維。
如今做視頻也一樣。每期視頻的框架都是固定的:按專業大類區分,再細分不同專業,邀請不同院校、對應專業的嘉賓來“現身說法”。
比如,在計算機大類的兩期視頻中,就有14個專業、60多位嘉賓的分享。
視頻中,在每個“學長”“學姐”分享前,周薪吉都會整理一份問題列表,并標上編號,方便網友對照著看。
·周薪吉視頻截圖。
“計科專業適合什么人學?學后能具備什么?”“網絡工程最重要的課程有哪些?”“智能科學與技術的活動與比賽有哪些?”
這些問題的設置,他會先經過前期調研征集,也會提醒嘉賓多說“干貨”,用真實的經歷作答。
·周薪吉為視頻列提綱。
每期視頻最后,他還會整理出一份文字摘要,給網友“劃重點”。
問及工作量,周薪吉說:“每一個專業大類最后匯總的文本,差不多都有10萬字。”他非常“淡定”地告訴《環球人物》記者:“也還好,和平時的資料相比,不是很多。”
事實上,有時一個視頻就要花上他一個多月的時間。
另一個“強迫癥”的表現,是他對“小眾專業”的執念。由于小眾專業關注度少,對一個UP主來說——相應的點擊量也會少。
他很清楚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只是,他覺得這是專業完整性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為內容少,所以信息的補齊才更顯重要”。
熱門專業耳熟能詳,嘉賓也好找。但新興專業、小眾專業就不一樣了。“比如新媒體技術、電影制作專業,全國分別只有一所院校開設。我也努力請來這兩個專業的嘉賓。”周薪吉說。
最終,他以“最全志愿填報專業選擇指南”為題,發布人文社科、經管商科、工科、理科、醫科、藝術體育共8期視頻,一共包含117個專業。
·周薪吉制作的志愿填報系列視頻。
“因為自己淋過雨”
“Hello,大家好,我是框框(周薪吉的平臺昵稱),一個‘18歲’的博士UP主......正式開始前老規矩啊,請大家把‘報到’打在公屏上。”
這是周薪吉每個視頻的固定開場白。鏡頭前的他顯得從容老練,自稱“18歲”也是為了活躍氣氛。
·網友在周薪吉的視頻中刷自己的“夢想院校”。
他卻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其實我一開始很不習慣出鏡說話,5分鐘的視頻都要錄一下午。”
隨著專業填報系列視頻火了,“取景框看世界”被評為“2021百大UP主”。他也逐漸習慣面向百萬網友發言。
這是曾經的他從未敢想的事。
周薪吉出生于重慶市巴南區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自稱是個“小鎮青年”。在當地,他自小就是別人眼里的“學霸”,成績名列前茅。到了高中,他選擇了文科,雖不至于木訥寡言,但也是每日埋頭苦讀,專注學業。
2011年的夏天,他來到命運分水嶺——高考。“有一點小意外,比預估的高考分數少了20分,去不了期望的北大。”
在填志愿這一環,“我只知道自己對經濟學方向感興趣,然后讓爸媽來選擇院校和具體的專業。”
就這樣,一個懵懂的少年,來到了復旦,也來到了上海這座大都市。
周薪吉這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原來離外面的世界“這么遠”。曾在書本上崇拜的“經濟學”三個字,也變成了一個讓他懼怕的世界:“對于科研、就業、重點課程,我都毫無概念。”
“我覺得許多小鎮青年進入大城市后都一樣,最大的局限可能還不是家庭條件,而是眼界和見識。尤其是剛進入大學后,常常不知道怎么有效去擴展人脈、發掘資源、把握機會,再加上對專業的迷茫,很容易產生落差感。”
大一結束后,他要進行大類專業的分流,發現自己成績排在倒數幾位,這才下定決心改變現狀。
這也成為他后來想做輔導員的契機。“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傘吧。我非常清楚那些高考完、剛進入大學的新生當下的困惑,希望能盡一份力,讓他們的處境變好。”
如今轉戰“線上”,他依然覺得這是自己的初心。在他看來,教學生學會如何填志愿、選專業,其實也是在教他們把握自己的人生。
“我最想對填志愿的考生說的一句話是,希望大家都能將決策權掌握在自己手上。因為高考志愿可能是你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別人再多的建議也只是參考。就像我做的視頻,讓大家獲取足夠多的信息,都是為了讓你更好地去作判斷。
但是,如果你到最后的決策不是由自己完成的。在未來的某一個瞬間,你可能會感到后悔或難過,會想,如果當時我自己來選志愿就好了。這可能才是真正的后悔。”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