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環球原創

27年走過40多萬公里,這群老人“焊”在它身上

2023-08-01 15:43:41 來源:環球人物網-環球人物微信 作者:劉舒揚????
大號 中號 小號

他們走過40多萬公里,

1500多個偏僻山村,

義務放映8000多場電影……

遼寧錦州有一群頗具辨識度的老戰士。

每個周六和周日傍晚,都會有一輛軍綠色的面包車駛入城市東南角的東湖森林公園。公園里的人都認得這輛車——“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那行醒目的紅字在車身上貼著呢。


· “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的“大篷車”。(劉舒揚 / 攝)

面包車總會停在一個特定位置,那里豎著一面巨大的方形幕墻,擺著幾十條長凳,是個露天放映基地。車里的人利落地下車、搬運設備、架設機器,他們都是復員或轉業軍人,穿著統一的隊服,人數是8位,看上去都有些歲數了。

一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快速了解這支隊伍:平均年齡64歲,成立27年,走過40多萬公里、1500多個偏僻山村,義務放映8000多場電影……一些珍貴的故事和情感也凝結在這些數字中。


投緣

1995年,趙云吉31歲,服役于駐地為錦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第四十集團軍,在教導大隊擔任射擊教練員。

趙云吉向環球人物記者回憶,1995年夏天,他第一次見到劉成金,對方說,女兒打算考學,想退出射擊隊,希望作為教練的趙云吉簽字同意。“我有信心把你家姑娘練出來。”趙云吉勸對方。倆人嘮了兩個多小時,劉成金放心了:“孩子交給你了。”

這次見面后,他們很快熟悉起來,“越嘮越投緣”。劉成金也曾服役于原第四十集團軍,1995年那會兒剛轉業一年多,在錦州開了一家不干膠印刷廠。


· 今年7月底,劉成金在錦州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這是他在錦州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展覽館中。(朱紅羽 / 攝)

還有幾位早前與劉成金相熟的復轉軍人,他們都來自原第四十集團軍,趙云吉加入后,這個團體“陣容”逐漸固定下來:劉成金、張顯龍、韓彥斌、朱中文、彭玉德、陳鳳玖、趙云吉、韓國璽。

劉成金是老大哥。周末,大伙湊在一起小聚,聊的多是部隊生活。直到1996年10月,在一次慣常的聚餐中,劉成金突然提議:“周末不能把時間都浪費在玩樂上啊。我在部隊當過電影放映員,技術一直沒丟,要不咱們成立個電影放映隊,到農村去給鄉親們免費放電影唄?”

劉成金是黑龍江人,小時候,村里一有電影放映隊來,他就提著小板凳,跟著放映隊一個村一個村地跑,一晚上兩場電影看完,已經是后半夜。中間有好幾次,劉成金因為光顧著看電影,忘了把生產隊的牛趕回牛棚,牛跑丟好幾頭。為此,他沒少挨父母的揍,也被扣了不少工分。

可他就是著迷。后來到了部隊,他幾經輾轉,才如愿成為一名電影放映員,從此與放映機的“咔咔”聲相伴多年。

1996年的遼西地區,電視機仍未普及,村民要是能看上一場露天電影,夠嘮好幾天。

“可是咱沒有設備啊。”趙云吉有點猶豫。“我來想辦法。”劉成金包攬下來。于是在那個秋天,“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成立了,劉成金任隊長,張顯龍任副隊長,其余6人為隊員。大家“約法三章”:不怕上山下鄉,不吃群眾一餐一飯,不拿群眾一分錢。


首映

放映隊成立前后,正值劉成金辦了兩年多的不干膠印刷廠“稍稍有點盈利”,他拿著5000塊錢,坐火車跑到沈陽,半價買到一臺被淘汰下來的“解放”牌103型35毫米移動式放映機。


· 當年劉成金買回的“解放”牌放映機。(劉舒揚 / 攝)

機器外殼是鮮艷的紅色,可惜上面“又是灰土又是暴塵的,非常埋汰”。帶回錦州后,劉成金把它擦得和新的一樣。

不過,一開始,不了解這支放映隊的村民毫不留情地將他們拒之門外。那時在農村放映露天電影,默認的規矩是,所需費用各家各戶分攤,金額從1塊錢到5塊錢不等。有的村民不樂意了 :外人來我們這放電影,錢還得我們自己掏。因此在有些村子里,電影放映隊成了不受歡迎的人。

1997年6月,錦州一家媒體的記者知道了放映隊的存在,向附近一個村莊——喜鵲村的村主任推薦了他們。

一個周六下午,坐著一輛租來的小面包車,放映隊從錦州出發了。50多公里,不算太遠,韓彥斌記得,大伙一路上有說有笑的,心里都特別高興。

喜鵲村從來沒放過電影,車子一停下,村民們馬上好奇地圍過來 :這是干什么來了?“給你們免費放電影來了,今天就放!”那場景真讓人振奮——“村民們奔走相告,離著幾里路、十幾里路的,都趕著驢車、騎著三輪車過來了。”韓彥斌說。

那天放的是《高山下的花環》,140分鐘,十幾盤膠片。村莊在渤海岸邊,大黑蚊子咬人咬得厲害,連放映隊隊員穿的厚T恤都給叮透了,蚊子包又癢又腫,好幾天沒消下去。

“可鄉親們看著都非常喜悅。”韓彥斌覺得,放電影挺有意思,“你放電影的,他愛看,咱這事就沒白做,對不對?”這是放映隊全體成員的共同感受。


· 1997年,放映隊在錦州的一個村莊放電影。(受訪者供圖)


角色

放映隊的活動都在周末或節假日,8人分工明確。彭玉德是司機,韓彥斌負責組織宣傳。

趙云吉體格好,和陳鳳玖、韓國璽一起負責安全保衛和放映場地選址工作——場地必須遠離柴火垛,防止有人亂丟煙頭引燃;遠離高壓線和水井;遇著下雨,得時刻提醒村民遠離電源插座。

放電影是個技術活。每次出發前,作為放映員的張顯龍和朱中文得先檢修設備,膠片也要一張張拉出來檢查——看膠片齒孔是否有裂痕,膠片接口是不是牢固,以及膠片畫面是否順暢、完整。

東北的冬天,氣溫可以低至零下30多攝氏度,張顯龍都是徒手上膠片。“手套太厚了,手不好使。氣溫低到一定程度,膠片很脆很脆的,勁使大了,‘咔嚓’片子就折了。你得隨彎就彎,把它上上。運轉起來以后,機器里頭熱乎,溫度高一點,片子就軟乎,正常順著就走了。”一個冬天下來,張顯龍的手被凍得“像貓咬的似的”。

進入數字時代,張顯龍又要注意存放影片的硬盤別震了摔了,“片子放不出來,約好的事完不成可不行”。對設備的日常保養維護也得更加仔細,灰塵是精密儀器的大忌。

放電影也是個體力活。一部電影少則一個半小時,長則兩個多小時,張顯龍得“一直瞅著機器”,及時排除故障。夏天氣溫高,蚊蟲亂飛,冬天更難受,只能站在機器跟前,“就這么個小圈,你這腳得緊著跺呢,促進血液循環,要不更冷”。不過如今這種苦都已經成了過去時。張顯龍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這些年村里都建起了會議室、活動室,“用不著擱外邊了”。

劉成金無疑是整支隊伍的主心骨,負責“抓全面”。與城市電影院不同,農民對影片的內容和表達常常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露天電影放映中,放映隊的能動性非常重要。

劉成金說自己是“放映員和觀察員的結合體”。觀察什么?“觀眾對你的信任度——關鍵就在選片子上,不是什么片子都能放,不對老百姓胃口,人家直接就走了。”

他有過尷尬的冷場經歷。那場放一部現代京劇片,講的是碼頭裝卸工人的故事。影片內容距離村民們的生活太遠,又沒有字幕,剛放了沒多久,劉成金就聽到有人發牢騷:“這片子誰看啊,我都看不明白,咿咿呀呀的。”最后,幾百人走得只剩兩人,其中一位還是村主任。

打這以后,劉成金去村里放電影,選的片子要么是戰爭題材,要么是《男婦女主任》《別拿村長不當干部》這類反映農村生活的喜劇,再沒有冷過場。有時村民們看一遍不過癮,放映隊就把膠片倒回去,再重新播放一遍。


· 2003年,放映隊在錦州白廟子鄉興隆村放映《男婦女主任》。(受訪者供圖)

2004年,放映隊到錦州附近的興隆峪村放電影,發現當地村民家家都建了大棚,打算種植收益較高的香瓜,可是沒人掌握相應的技術,早該結果的季節了,還只是些秧子。劉成金想起100公里外的“香瓜大王”段玉春。

“段大姐一個人‘扣’了20多個大棚呢。”倆人都曾在2003年被評為遼寧省勞動模范,劉成金開車把段玉春接來,后者直接就在大棚里現場講解示范,“村民全來了,扣棚的沒扣棚的全來了”。第二年放映隊再去興隆峪村,“家家棚戶都收入了1萬多塊錢,高興壞了”。

于是,放映員和觀察員之外,劉成金又被村民們冠了個新名頭 :宣傳員。新的觀念、新的生活習慣、新的農業技術,就這樣隨著這輛“電影大篷車”,走通了信息傳輸和文化下鄉的“最后一公里”。

近兩年,面對面交流被新冠疫情阻隔,那是村里的老人最習慣的溝通方式。到今年開春,放映隊的重新到來,既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的信號,也實實在在地聚攏了人氣,電影情節、家長里短、奇聞軼事,大家熱熱鬧鬧地聊著,像是一場期待已久的重逢。


“新兵

1998年12月的一天下午,放映隊要去錦州下轄地區的一所希望小學放電影。“大篷車”走到中途,在一條河中拋錨了。初冬時節,河里已經結了一層薄冰,8名老戰士挽起褲腿跳入河中,合力把車推上岸,順利抵達目的地,完成了《劉胡蘭》的放映。

可是不久之后,由于過度疲勞,加上蹚冰水引發的感冒,放映隊隊員韓國璽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42歲。接到這個消息時,張顯龍還在上班,韓國璽的同事在電話里說:國璽大哥出事了,已經送到太平間了,你趕緊過來一趟吧。

“跟五雷轟頂一樣。”張顯龍至今還記得,自己趕到韓國璽家中時,其余6名成員都在,大家都懊悔萬分 :“他從沒說過他心臟不好,要是知道,我們決不會讓他推車的。”

后來,很多復轉軍人都想加入放映隊。直到2002年11月,被“考察了好幾年”的趙亮頂了這個缺。2016年,彭玉德退休,改任放映隊的“顧問”,陳志海便在那時加入進來。


· 2021年7月16日,錦州“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在錦州大許村放電影。前排是兩名志愿者周宏偉(左)和劉喜春,后排從左至右為:劉成金、趙云吉、趙亮、張顯龍、韓彥斌、陳志海。(受訪者供圖)

劉成金今年74歲,韓彥斌70歲,趙云吉明年退休,張顯龍年齡最小,也已經56歲。今年7月下旬,環球人物記者與老戰士們一起吃飯,飯桌上,對軍旅生活的懷念還在繼續,但話題總會悄然轉向疾病和衰老。老戰士們,已然老了。

對“新兵”的培養已經提上日程。史云飛便是其一。說來也巧,史云飛與老戰士們的初識是在1998年前后,那時他剛從海軍退役,在錦州晚報攝影部做記者。老戰士們去村里放電影,史云飛同坐一輛“特別簡陋的破面包車”,跟拍了一天。

2021年,史云飛作為錦州援疆工作隊的一員,去到了對口縣——塔城地區裕民縣。第二年6月13日,首映式暨新疆裕民分隊成立儀式在塔城軍分區塔斯提邊防連小白楊哨所舉行,史云飛為首任隊長,劉成金、張顯龍、韓彥斌都從錦州趕來了。


· 2022年6月16日,放映隊和新疆裕民分隊為新疆的牧民們放電影。(受訪者供圖)

首映式放的是《狙擊手》,抗美援朝題材。放映結束,小白楊哨所送了兩株筆直挺拔的小白楊,由3名老戰士帶回錦州,種在了東湖森林公園的放映基地旁。

如今,“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已經在河北、陜西、黑龍江等10余個地方“開枝散葉”。這些奔走在遼闊大地上的“大篷車”,也讓更多人了解到錦州——一座雄踞渤海北岸,扼守關內外咽喉要地的遼西區域中心城市,具有堅柔并蓄的精神氣質和獨特品格。

以錦州為中心的遼西地區是東北抗日義勇軍的發祥地,而東北抗日義勇軍的事跡,又構成了《義勇軍進行曲》重要的素材來源。

毛主席曾提到過錦州蘋果的故事:“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我看了那個消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地認為 :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從此,錦州蘋果與遼沈戰役和錦州這座英雄的城市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成為錦州的象征。

劉成金和隊員們最愛放的電影之一,就是《大決戰》,那是發生在腳下這片熱土上的故事。

2017年,劉成金關掉了“完成使命”的印刷廠,繼續用退休金支持放映隊活動。2021年,錦州市政府為老戰士們換了一輛嶄新的“大篷車”——就是文章開頭的那一輛。這輛車的內部也經過特殊改裝,車門處的兩個座椅被拆掉,空間寬敞,放映設備有了“立足之地”。

2022年冬,遼寧省委宣傳部為放映隊配置了新的數字放映機,4萬流明、4K高清,還有整套音響設備。

錦州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展覽館也建起來了,里面擺滿了放映隊用過的設備——當然,那臺被劉成金買回的紅色“解放”,也在其中。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責任編輯:邱小宸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 劲爆欧美第一页|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吸奶大片在线看| 翁虹三级在线伦理电影| **字幕特级毛片| 男人桶女人叽叽| 夫妇交换性3中文字幕| 免费看小12萝裸体视频国产|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小鲜肉同性同志videosbest| 日本三级生活片|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老师白妇少洁王局长|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爽| www.色亚洲| 浪荡女天天不停挨cao日常视频|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69xxxx视频| 最近最新视频中文字幕4|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舌头伸进去里面吃小豆豆| 岳的奶大又白又胖| 人与禽交免费网站视频| 5g探花多人运动罗志祥网址| 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男人精品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日本最大色倩网站www| 日本免费看片在线播放| 午夜国产福利在线|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