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環球原創

盧旺達的“送水人”

2023-09-14 19:08:50 來源:環球人物網-《環球人物》雜志 作者:楊學義
大號 中號 小號
盧旺達的“送水人”
  許晶,1984年出生,湖北武漢人,2007年畢業于三峽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2011年起到非洲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現任中鐵建工集團盧旺達基加利城市供水管網升級改造設計施工項目部項目經理。  
 
       2019年底,常駐非洲的許晶回國休假,這是他每年最盼望的一段時光。“我家在武漢,剛回來不久就趕上了新冠疫情。”回憶那段時期,許晶感慨萬千,“整個城市經歷了嚴峻考驗,我卻獲得了長期和家人朝夕相處的時光,從兒子出生以來,我從來沒和他相處過這么久。”
  由于疫情,許晶遲遲不能重回非洲。2020年10月,許晶所在的中鐵建工集團任命他為盧旺達基加利城市供水管網升級改造設計施工項目部項目經理,情況才得以改變。
  當時,許晶是臨危受命。這個供水工程項目從2018年底就開工了,但一系列復雜的情況讓項目遲遲不能推進,又疊加了疫情因素,難度可想而知。不過,剛剛在武漢經歷疫情的許晶,開始更多地思考人生意義。“當時我就清楚,干好這個工程肯定是要脫一層皮的,但我也清楚這是造福一方的工程,所以還是硬著頭皮來了。”
  迎難而上
  2011年,許晶來到非洲參與建設,先后在厄立特里亞、南蘇丹、盧旺達等國工作。2019年,他被派到盧旺達擔任辦公樓項目經理。“雖然在此之前沒有直接接觸過供水項目,但我親眼見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用水情況。”許晶記得,剛來到盧旺達時,他經常看到一些當地人到集中的地方買水喝。那里有一個簡易儲水罐,“儲水罐旁往往蓋有破舊的小房子,衛生條件很差。人們每天提著幾個20升的機油桶來這里買水,然后挑回家飲用。而這僅是飲用水,洗澡、洗衣等生活用水條件更差,他們只能到河溝里舀。”
  “其實,盧旺達境內湖泊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但項目修建前,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長期處在供水不足的狀態。究其原因,一是當地水廠供水量不足,二是供水設施老舊,年久失修。”在市中心時,許晶看到有的片區兩三天供一次水,有的片區甚至一兩周供一次水,“我們的項目營地就兩周來一次水,這還算不錯的,再往外走,就是長期沒有供水的農村了。我們初期勘察時,看到當地小孩到牛羊飲水的溝渠直接用手捧水喝,衛生狀況堪憂。”
  正是這些所見所聞,讓許晶下定決心,接下供水管網項目。這個項目總造價超過5億元,586公里的供水管道像毛細血管一樣,蜿蜒深入到復雜城市的肌理,42座鋼筋混凝土水池和7個泵站遍布在各個區域。許晶深知,只要咬牙堅持下來,基加利和周邊大部分城鎮的市政供水管網就能被有效覆蓋,當地人的用水狀況將會得到極大改善。
  但工程推進中,許晶還是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盧旺達的“送水人”
在基加利市郊區,許晶(右)和非洲同事檢查項目主管線。

盧旺達的“送水人”

通過大屏幕,許晶(中)和項目部的同事研究供水系統。
  首先是基加利的地形。“我們的施工區域跨越近2500平方公里,又多為丘陵,管線需要穿越巖石、沼澤、河流等復雜地形。”許晶說,復雜地形與項目施工點分散交織在一起。管線遍布全城,各個施工點零星分布,“很難找到固定施工點,交通運輸、后勤食宿、安保倉儲等問題都非常棘手,最初我們都不知從何入手。”
  第二個困難是當地薄弱且復雜的基礎設施。“工程會不可避免地對當地原有道路、排水溝、地下電纜道等基礎設施造成影響,而這直接關系到施工許可證辦理。”許晶對此印象很深,“有的地段是一張‘白紙’,施工難度還好,反而在一些有一定基礎設施的地段,會涉及復雜的協調工作,推進極為困難。”許晶和項目團隊經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我們在國內施工時,原有水電線路的圖紙非常齊全,而在盧旺達不是這樣,經常要‘摸著石頭過河’,有時挖著挖著就碰到原有管線了,還要停下來維修。”
  挑戰一個接著一個
  “項目的哪個階段是最艱難的?”面對《環球人物》記者的提問,許晶說:“應該是我剛接手工作的前三個月,工程難度最大的階段幾乎都是在此時攻克的。”
  2018年以來,這個項目就開始勘測、設計,并且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施工。許晶接手時,項目正卡在沼澤地的施工上。“基加利的一個施工段是兩座山之間的溝壑處,這里有一大片沼澤地,也是雨水聚集點,管線必須要從這下面鋪設。”許晶介紹,由于沼澤泥巴容易塌陷,所以不能依靠機械設備,只能人工開挖,“工人要系著安全繩,在沼澤地上不停移動,以防深陷其中。”
  讓項目團隊沒有想到的是,在沼澤施工是變幻莫測的。“我們經常挖著挖著,溝渠里就溢出了水,這時就要邊挖邊排水。”許晶說,沼澤地上方看似風平浪靜,下方實則暗流涌動,“這個規律是很難摸清的,走走停停的時候,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動搖大家的信心。”
  除了沼澤,山上的巖石也讓許晶印象頗深。管線經過山上時,需要開挖溝渠將其埋進山體,“管道利用重力作用供水,所以要保證管線足夠低”。在山上開挖時,項目團隊發現當地巖石堅硬無比,“我們最初上挖掘機,根本挖不動,后來將挖掘機的鏟子換掉,裝上破碎錘,好幾個破碎頭在很短時間內就被打沒了。”他們還一度想過使用炸藥,但當地對炸藥管控嚴格,未予批準。“無奈之下,我們只得用風鎬,這是一種手動操作的工具,工人們抱著沉重的設備施工,一米一米地向前開挖。”
  除了自然條件超乎想象,團隊還經歷著心理考驗。“前期是攻堅克難階段,大家都早出晚歸。我在前三個月早晨5點就要出門,晚上10點才能回來,中午沒處吃飯,就摘路邊的野香蕉吃。”許晶說,由于項目性質,工地大多在偏遠地區,“方圓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內,黃皮膚的就是一個中方工長,非常孤獨。”疫情暴發后,很多中方人員原本要回家的計劃被打亂了,“非洲的疫情防控措施沒有我們國內好,大家心情復雜,一方面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感染,另一方面擔心國內的家人。”許晶回憶,那個時候回國航班都暫停了,團隊成員思鄉情緒更加濃烈。
  疫情帶來的,還有人手緊缺。“那時中方管理人員只有6到7名,工長最少時有3名,多的時候也不過才5名。而在正常情況下,管理人員要15名,工長至少要三十多名。我們每個人手頭的工作量都增加了好幾倍。”許晶說,特殊時期的工作負荷加重,讓項目團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可以想象一下,一名工長帶著幾十名非洲工人在非常偏僻的村子干活兒,一干就是幾個月,是什么感受。”
  經過與孤獨和擔憂的持續抗衡,項目的主管線在2021年上半年基本建成。“幾個月里,我們修好了最難的路段,并將儲水量最大的水池和修建難度最大的泵房建好了。”許晶說,闖過了攻堅期,終于可以暫時松一口氣。
  “主管線主要在需求大的城市地區鋪設,接下來要修建的還有通往郊區的支管線。”許晶說,還有新的挑戰在等著他們。“這一階段的最大困難在于施工點分散,交通、后勤和建材都不能保證。”為了克服這個難題,許晶將整個城市劃分成4個項目部,“每一個項目部都輻射一個區域,吃住和材料都集中在此”。即便如此,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工人無法被覆蓋到,“他們的施工地點在山上或者更偏遠的地方,我們只能隔三差五地給他們送過去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有條件的地方,還會用吊車運一個集裝箱過去,給他們作為臨時住所。”
  無論是修建主管線,還是支管線,項目部都會盡最大限度照顧當地居民的生活。“當某個地區有一定的供水能力,只是設備老化需要重新修建,我們的壓力就會更大。”許晶說,當他們進行升級改造時需要停水,這難免會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他記得有一次項目部對老管線進行升級改造,向當地政府提交申請,但過了兩個月都沒有批下來,因為他們申請這一片區要停水兩周,這個要求是當地居民不能接受的。“最后我們只得保證在三天之內干完,我們不僅追加了一些投資,還集中優勢人力物力,24小時不間斷施工,保證三天內如期完工。”
  除此之外,在修建支管線的時候,還會遇到在路面下通行的情況。“當地要求不能影響白天的正常交通。這怎么辦?我們只能在晚上10點開挖,第二天清晨要將管道鋪設完畢,路面弄好,保證車輛正常通行。這種情況特別多,整個工程有300多處。”
盧旺達的“送水人”
供水項目調試期間,一處偏遠山區供水點的孩子們爭相取水。
  經過兩年多的日夜兼程,今年2月,項目的6標段竣工,基加利市布桑扎區約10萬人終于可以喝上放心水了。許晶親眼見證了這樣一幕,當一個小村子的供水點開始調試,自來水如泉涌一般流出。當地村民一擁而上,爭相將水取回家,不少孩子在現場就開心地喝了起來。“看到這一幕,我覺得這幾年的辛勤付出都值得了。”
  “每個工程都像我的孩子”
  在看到非洲老百姓爭相取水的那一刻,許晶回憶起十多年來他在非洲的一幕幕。
  “我對非洲老百姓用水難的理解,從剛到非洲時就開始了。”2011年,許晶來到非洲的第一站是紅海沿岸國家厄立特里亞,他的任務是參與修建一座水泥廠。“一開始來到這里非常不適應,我們的工地在一片戈壁上,周圍的樹木都干枯成了灰白色,說明地下水非常少。后來,我們從國內引進海水淡化設備,才算勉強維持基本生活。”然而,淡化后的水依然呈淡黃色,且具有腐蝕性。“長期使用后,這種腐蝕性在身體上表現得會越來越明顯,每天洗澡會讓人大量掉頭發。”
  厄立特里亞的項目完成后,許晶在同年底來到了南蘇丹首都朱巴,先后參加市政辦公樓、朱巴大學等項目的建設。2013年底,許晶和項目部同事正在忙碌的工作中,就趕上了南蘇丹內戰的爆發。
  “當時我們在建一個辦公樓,能清晰地看到開在路上的坦克,以及滿天飛的子彈。”為了保證人身安全,項目部的成員聽見槍聲后都臥倒在地,“我們的活動房鐵皮很薄,子彈一打就穿,所以安全起見,我們不能躺在床上,只能臥倒。”直至堅持到第二天清晨,許晶和同事才被車隊接走,5名中方人員得以脫離險境。
  不過常年在非洲參與建設,也有一種其他地方不能比的成就感。在南蘇丹,許晶擔任過朱巴大學項目部項目經理,“動工之前,我們看到這所大學的舊址中,有一些用石頭壘起來的簡陋房子,我們來之前,老師和學生就在這里上課。”2016年,許晶再次來到這所大學,看到教學樓和校舍已經煥然一新,幾乎與國內的條件相差無幾。
  “在非洲,我建過辦公樓、學校、醫院,大多都是政府和民生工程。每個工程都像我的孩子,我看著他們長大,而且這些建筑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會消失,有一天我的兒子長大來到這里,還會看到我曾經奮斗過的痕跡。”許晶說,就是這個想法支撐了他在非洲奮斗多年。
  不過,這些成就感并不能彌補許晶身在異國他鄉、遠離親人的遺憾。“我們總是想盡各種辦法,彌補這種遺憾。”為了吃到中國菜,項目部同事每次回國都要帶一些菜籽回去,并在營地開辟菜地。“我們找了一名當地廚師,幾名中方同事下班后輪流手把手教她炒菜,而且每個人教的都是各自擅長的家鄉菜。現在這名廚師已經會做一手比較地道的中國菜了。”許晶笑著說。
  “什么時候最想家?一定是過節和生病的時候。”許晶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盡管每次也有中方同事一起過節,但無法與國內親人歡聚一堂,始終是每個人的遺憾。而生病的時候,人最脆弱,此時比過節更想家。“2019年的一天凌晨,我突發腎結石,疼得在地上打滾,同事把我送到醫院,醫生打了止疼針,見不管用,又在靜脈注射了止疼藥。那時我的身體沒有了知覺,不由自主地閉上了眼睛,我能聽清楚旁邊的人說話,能感到自己在病床上被推著走的每一個細節。那一刻,父母和妻兒的面孔如洪流般突然涌入腦中,我忽然特別想家,特別想立即回到家人的身邊……”
盧旺達的“送水人”
許晶(右)和非洲同事檢查供水設備。
  不過,許晶還是決定繼續留在這里。目前,盧旺達供水項目進度已經完成了95%以上,不久便能全線通水。就在與《環球人物》記者再次通話時,許晶正馬不停蹄地趕往坦桑尼亞南部首府城市姆貝亞,指導當地的另一個供水工程建設項目。
  “這里的情況和盧旺達又不一樣,山上有一個湖,我們要以此作為水源,向山下供水。但管道直徑有1.2米,人工抬不動,需要機械設備。不過我們到了現場發現,這里地形陡峭,山坡坡度達60—70度,吊車根本無法進入,而且山下為森林,連一條路都沒有。”許晶說,盡管后面還有更多的挑戰,但他一定會堅持到底。“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攻堅克難后,發自內心的喜悅。”
責任編輯:李佩藺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99热这里只有精品7| 男女午夜特黄毛片免费| 性美国xxxxx免费|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羞羞答答www网址进入在线观看| 无翼乌邪恶工番口番邪恶| 国产xxxxxx久色视频在|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美国式禁忌矿桥矿网第11集|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97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卡2卡4卡无卡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61794| 九九99re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韩国演艺圈悲惨133bd|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台湾佬在线观看| h无遮挡男女激烈动态图| 熟妇激情内射com | 快点使劲舒服爽视频| 免费看h片网站|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a毛片在线还看免费网站| 欧美破处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色碰人色碰人视频| 小猪视频免费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老司机久久精品| 日本护士xxxxwww| 啦啦啦最新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天堂中文www官网| 欧美日韩一二区| 国产后入清纯学生妹| 一级毛片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