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1987年出生于山東省,中央財經大學學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碩士,2010年參加工作,曾參與創建美團外賣。2016年創立水滴公司,現任CEO。
當手機上彈出河南暴雨成災的消息時,沈鵬正在和一家保險公司談合作業務。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照片讓他驚駭不已。
“感慨了一會后,我覺得應該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沈鵬對《環球人物》記者說。水滴公益馬上聯系了十余家公益基金會發起網絡籌款,一天多之后,平臺就籌集了1300多萬元善款。
2021年7月,水滴公益馳援河南災區。
這些捐款來自社會各界,有網友個人的,也有民間團體的、公益基金會的,還有一家民營影視公司直接給水滴旗下的基金會捐了500萬元。與此同時,平臺聯系了河南當地的救援隊,通力合作將救災物資第一時間運送到受災地區。
在沈鵬看來,這就是網絡平臺的一個最大優勢——效率。
“我是一個很愛折騰的人”
今年7月18日,杭州一位從事保安工作的魏姓中年男子,帶著一兒一女騎電動車出門,半路上,電動車突然爆炸起火,一家三口都被燒傷,父女二人的傷勢尤其嚴重。據醫生診斷,小女孩的三度燒傷面積達到95%,伴有休克、吸入性肺炎等癥狀,醫生立即實施了氣管切開術;父親除了90%以上的燒傷面積外,還有爆震傷,肺部壓縮30%,顱腦也受到損傷。父女二人要挺過一系列的大手術和治療難關。
隨著橫禍一起砸下來的,還有100萬元的初步治療費,后續的治療費用更是高昂。第一筆救命錢在短時間內到哪里籌措?有親屬想到了水滴籌,出事當晚便在平臺上提交了相關材料。
水滴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魏家7月18日發起的籌款目標金額為200萬元,全國網友在一天之內就把錢捐齊了。但因治療費用超出預期,7月19日,家屬將籌款金額提升至400萬元。7月20日上午,網友們再次把錢捐齊。
“這些款項我們會按照嚴格的流程進行支付,”水滴籌的工作人員說,“我們會全程跟進,根據治療的進展、不同階段的治療情況,按照實際需要分批打款。”據悉,水滴籌方面已經在7月19日向父女二人所在的兩家醫院分別對公打款70萬元,目前父女二人仍處于危重觀察階段。
“我是一個很愛折騰的人。更準確地說,我是一個非常追求成就感,也非常愛折騰的人。”沈鵬對記者說。他希望自己能創造出巨大的社會價值,價值有多大,成就感就有多大。
創業的嘗試從沈鵬念本科時就開始了。2007年左右,還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專業讀書的沈鵬,經常在網站上搜索創業類視頻。無論是成功企業家的訪談還是《贏在中國》這樣的真人秀節目,他都不放過。
“我老想做一些有挑戰性又有意義的、能超出周圍人對我的認知或預期的事。看這些創業視頻讓我意識到,畢業后未必非得進入大公司按部就班地工作,而是可以加入小型的初創公司,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等自己能力足夠強了,還可以獨立創業。”
2009年下半年,已經讀大四的沈鵬想去一家小互聯網公司實習。這家名叫“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創始人名叫王興,創立過校內網,剛關閉了飯否網,正開始新一輪創業。沈鵬在了解了王興的經歷后,很欣賞這個人的性格。
為了得到實習機會,沈鵬給王興團隊的幾個主要成員都發了郵件,對方的回復也很積極,約他去公司辦公室聊聊。
王興的新公司位于清華大學正門對面的華清家園小區。沈鵬走在五道口的路上,發現路兩邊都是擺地攤的,或是美容院、理發店,心里有點七上八下。但一進辦公室,顧慮就被打消了。這是一家非常典型的創業公司,房子是復式結構,整個面積也就80平方米。一樓客廳是辦公區,工位圍著墻壁轉了一圈,中間空出來放零食,二樓還有圖書角。沈鵬感覺挺溫馨。
這家還在孵化中的初創企業就是后來的美團。沈鵬對記者回憶,當時整個公司算上他一共10個人:1個CEO、6個工程師、1個人力資源、1個行政,沈鵬負責運營和商務。而6年半之后他離開時,公司總員工已經達到3萬人。
“在美團的那幾年,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聰明,就是長期主義,選擇那些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無論當時有多難、有多大挑戰,依然要選擇長遠眼光。”沈鵬說,這種理念也延續到了水滴的創業中。
[page]
“希望有一天病人不再需要上網籌錢”
2015年10月,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后,成為中國第一大本地生活服務電商。沈鵬當時負責的外賣業務,市場份額也是第一。
“我想,公司人才濟濟,也不差我一個。當初加入美團就是想跟著學習,以后能獨立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所以,2016年左右,我有了重新創業的想法。”
正好那時發生了一件事,決定了沈鵬的創業方向:一位跑外賣業務的同事,家里親人得了重病,治不起,希望沈鵬能在公司里號召一下,幫自己籌點款。沈鵬在朋友圈和公司各個微信群里發了一段話,號召大家幫忙,并附上了同事的支付寶賬號。
“這件事讓我感觸很深:一個人得了重病,整個家庭很可能傾家蕩產,而求助親友這種籌款方式效率太低了。中國有這么多保險公司,大部分只關注和服務于中產以上家庭,除了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幾家大型國有企業外,真正覆蓋普通老百姓的并不多。而國有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式又比較傳統。我就想,如果讓大眾在網上直接購買健康險,銷售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就能惠及大眾,這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
考慮成熟后,沈鵬正式辭職,創立了水滴公司。老東家美團成了他的投資人之一,一部分前同事也給了投資。“大家對我挺認可,這讓我有壓力也有動力。”
雖然組建創始團隊是個艱難的過程,但沈鵬從一開始就決定“不挖美團墻腳”。他沒有拉在職同事加盟水滴,而是選擇了社會招聘的方式。公司最初在望京SOHO租了一間10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頭兩年幾乎沒有營收,直到把保險業務做起來才有了好轉。
“一開始我們只有水滴籌、水滴互助這兩個業務,保險業務還處在摸索階段,公司全靠融資支撐,那段時間壓力挺大。后來水滴保慢慢做起來了,我們聯合多家保險公司,打造一些高性價比的普惠健康險,用戶可以在網上選擇、購買,我們能夠獲得一定的傭金。”
水滴公司定期舉辦“沈鵬面對面”活動。
目前,這是水滴公司最大的一塊營收來源。除了保險經紀業務外,水滴也與一些藥企合作,助力新藥研發。“這兩塊業務都很有意義,特別是普惠健康險。”沈鵬說,“我希望有一天,人們得了大病不用再上水滴籌籌款,而是能快速得到保險公司的賠付,更體面地享受醫療服務。”
[page]
“創業就像參加殘奧會”
《環球人物》:水滴籌創立以來發展得很快,但對于這種模式,尤其是籌款發起人的信息真偽,外界始終有一些質疑。你是怎么看待這些聲音的?
沈鵬:目前我們是與醫院合作,對籌款發起人提交的身份證、病歷、費用單據等進行審核,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判斷籌款金額是否合理,并采取多種打款方式,例如對公打款、分批打款等,確保所籌款項用于醫治病人。如果病人痊愈出院或不幸離世,而款項還有剩余,我們會按照比例返還給贈與人。
在這個過程中,確實難以杜絕個別籌款人隱瞞財產信息的情況。這涉及個人隱私,情況復雜,核查起來有一定難度。但如果證據充分,我們也有相關限制措施和法律途徑。未來也會投入更多人力進行這方面的審核工作。
我希望用行動來回應質疑、解決問題。如果我們的工作中出現了疏漏、錯誤,肯定要道歉,并拿出改進方案,請大家監督;如果我們沒有做錯事,只是別人產生了誤解,我想就不需要太多解釋,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就可以了。
《環球人物》:公司有跨界的計劃嗎?
沈鵬:如果要跨界,我們早就跨了。在公司最難的時候,就有人說,水滴有這么多用戶,是不是可以放貸?但我們還是決定把現有業務做好。
中國當前的大環境還是術業有專攻,企業應該專注做自己擅長的事,而不是什么都做。這幾年,我們在大病籌款、互聯網公益、健康保險等領域贏得了很多認可。像這次給河南捐款的一些企業,平時與我們并沒有直接業務關系,但經常關注水滴籌和水滴公益平臺,想捐款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想到我們了。所以我一直認為,企業第一要為用戶創造價值,用戶才會選擇你;第二要合法合規,符合社會的長期發展趨勢。
《環球人物》:你希望水滴成為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呢?
沈鵬:我是山東人,老家很多鄉親在年輕的時候省吃儉用,等年紀大了,一場重病就把一輩子積蓄全花光了。這不是一個科學的策略。我希望能聯合保險公司、醫療機構等合作伙伴,打造一個中國版的聯合健康集團,讓水滴的用戶不僅有保可醫,還能用更低的費用享受到更好的診療服務。
《環球人物》:在創業方面,你對新人有什么建議嗎?
沈鵬:創業這個事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沒有統一的方法論。但我覺得作為公司的創始人,要有自知之明,看得到別人的優點,也知道自己的短板。有了準確的自我認知后,才能做出準確的取舍。
年輕人容易被一些勵志故事誤導,只知道堅持、奮斗,但你可能并不適合當一把手,甚至不適合創業。要先認清自己,才能做正確選擇。
其實創業這件事,我覺得更像是參加殘奧會。你本身并不完美,但一定要在不斷的磨煉中完善自己。你想等練完美了再去參賽,機會也沒有了。
《環球人物》:許多創業者喜歡選擇市場體量大的領域,你看重自己所在領域的市場規模嗎?
沈鵬:我不看重市場規模,我看重的是用戶需求有多硬。如果是剛性需求,哪怕你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服務好你的客戶群體,就足夠企業生存和發展了。
我們面向的是中國三、四、五線城市的廣大人民群眾,專注給他們提供普惠健康險和大病籌款。至于中高端用戶市場,不是我們的機會,因為已經很飽和了,而且我服務這些人也沒有感覺。我之前做美團,就是和廣大人民群眾打交道,都是偏普惠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