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網8月3日成都電 7月26日,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與成都現當代城市美學研究院在成都舉辦“首屆最美城市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形成共識,決定共同成立“最美城市評價中心”。
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成都現當代城市美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何一民教授,四川省巴蜀畫派藝術院執行院長、成都現當代城市美學研究院院長李杰研究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黃俊棚研究員等參加會議,分別就成立“最美城市評價中心”的社會意義、學術價值和研究方向進行了深入研討,認為成立“最美城市評價中心”十分必要。
“最美城市評價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明確為:編撰年度城市美學報告藍皮書;發布最美城市排行榜。
“最美城市評價中心”擬于2022年出版《成都市城市美學報告(2021)》藍皮書,發布“四川最美城市50強”排行榜單;2023年出版《中國城市美學報告(2022)》藍皮書,發布“中國最美城市100強”排行榜單;2025年發布“亞洲最美城市200強”排行榜單;2030年發布“世界最美城市500強”排行榜單。
“最美城市評價中心”對城市的綜合評價來源于五大指標體系,每個體系又分若干細分指標數據,同時,參考市民網絡投票參與度,最后綜合評價計分。凡是縣級以上的城市都是評價中心的評價對象。
最美城市評價的五大指標體系為:物質文明之美、精神文明之美、政治文明之美、社會文明之美、生態文明之美。
李杰介紹說,“五大文明之美”共同構成最美城市評價系統不可分割的整體,協調發展,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是一個完整而全面的城市美學評價體系。生態文明之美是“五大文明之美”系統中的前提,物質文明之美是“五大文明之美”系統中的基礎,政治文明之美是“五大文明之美”系統中的保障,精神文明之美是“五大文明之美”系統中的靈魂,社會文明之美是“五大文明之美”系統中的目的。
“強調‘五大文明之美’共同發展、協調發展、完整統一,是對人類社會城市發展趨勢的正確回應,是對中國城市美學研究的高度概括和學術提升。”何一民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