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2日,希臘作曲家米奇斯·西奧多拉基斯(Mikis Theodorakis)因病在雅典去世,享年96歲。
西奧多拉基斯為1964年好萊塢影片《希臘人左巴》(Zorba the Greek)創作的配樂風靡全球。除了創作電影音樂之外,西奧多拉基斯多姿多彩但也多苦多難的一生中,還有著抵抗戰士、左翼斗士、流亡分子等多重形象,可謂是過去百年間希臘現代史的一道縮影。

米奇斯·西奧多拉基斯
西奧多拉基斯去世之后,希臘政府宣布舉國哀悼三日,雅典衛城也降下了半旗,文化部長麗娜·孟多尼(Lina Mendoni)沉痛表示,“希臘在今天失去了她一部分的靈魂,米奇斯·西奧多拉基斯,我們的米奇斯去世了。”總統艾卡特里妮·薩克拉羅普盧(Eikaterini Sakellaropoulou)和首相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也都表達了致敬和追思之情。
米奇斯·西奧多拉基斯1925年7月25日出生在希臘希俄斯島,自幼喜愛音樂。“二戰”期間,德軍和意大利軍隊入侵希臘,17歲的西奧多拉基斯曾加入抵抗組織,為擊退侵略者而戰。戰后,他入讀了雅典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一步受到馬克思主義左翼思想熏陶,也因此曾在1946年時被捕入獄,經歷百般折磨。不久之后,希臘內戰全面打響,獲得英美等國支持的保皇黨勢力占據上風,由原抵抗組織成員所構成的左翼民主軍接連失利。西奧多拉基斯也一度淪為戰俘,能活下來已屬幸運。
1949年10月,希臘共產黨宣布戰敗,內戰正式結束。不久,西奧多拉基斯重獲自由之身,重新入讀雅典音樂學院,并順利畢業。1950年代初,西奧多拉基斯攜妻子一同前往巴黎游學。在此期間,他開始創作各種交響樂作品,漸漸小有名氣。
1959年,對現代古典音樂漸生厭倦的西奧多拉基斯,帶著對故土的懷念回到雅典。他渴望從希臘民族音樂和鄉土文化中汲取養分,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贏得更多普通勞苦大眾的喜愛。為此,西奧多拉基斯大膽將希臘傳統樂器布祖基琴用于古典樂演奏中,成功確立其個性鮮明的音樂風格。

《希臘人左巴》中,主人公在西奧多拉基斯所寫的主題音樂的伴奏下,跳起瑟塔基舞
1964年,一方面,西奧多拉基斯成功當選議員,繼續在各種場合推進自己的左翼民主理想。另一邊,由其擔任配樂的電影《希臘人左巴》在歐美各地熱映。安東尼·奎恩飾演的左巴,光著腳在克里特島的沙灘上跳起希臘民間舞蹈的那一幕,令全球觀眾都熟悉了西奧多拉基斯譜寫的這段旋律,而原本被稱作瑟塔基舞的這種舞蹈,從此之后有了“左巴舞”的新名稱。
然而,希臘國內政局,也在這段時期每況愈下。1963年5月,西奧多拉基斯的好友藍布拉吉斯(Grigoris Lambrakis)在一次反戰和平演說后,被兩名受警方所雇的極右翼分子毆打致死。1967年,希臘發生軍事政變,獨裁政府上臺后,頭一批被捕的左翼分子里就有西奧多拉基斯,而他的所有音樂作品,也都在一夜之間成了禁歌禁曲。
或許是借了《希臘人左巴》風靡全球的光,迫于國際輿論壓力,軍政府不久之后便釋放了西奧多拉基斯,轉而將其軟禁在偏遠農村的一棟別墅里。1969年,法籍希臘裔導演科斯塔-加夫拉斯將藍布拉吉斯遇襲案拍成電影《大風暴》(Z),事先兩人通過各種暗度陳倉的辦法,終于建立起聯系。西奧多拉基斯在處處受到監視的困難情況下,完成了該片的配樂,將他對好友藍布拉吉斯的懷念之情,融于綿綿音符中。

西奧多拉基斯為《大風暴》配樂,以紀念好友藍布拉吉斯
1970年,被解除軟禁的西奧多拉基斯帶著家人再次來到巴黎避難。之后的四年時間里,他帶著自己新組建的樂隊四處巡回演出,足跡遍布歐美各地,也為西德尼·呂美特執導的《沖突》(Serpico,1973)等好萊塢電影配樂。1974年,希臘軍政府倒臺,西奧多拉基斯再次回到故土,又因為在蘇聯問題上的不同看法,受到希臘共產黨內部親蘇勢力的打壓,政治上并不得志。1980年代,已過花甲之年的西奧多拉基斯開始學習創作歌劇,也獲得相當成就。
晚年,西奧多拉基斯的健康狀況不甚理想,眩暈癥常常來襲,雙腿也開始不聽使喚。醫生檢查后認定,這些病癥是早年數度被捕入獄期間遭到殘酷毆打留下的后遺癥。不過,對馬克思主義始終不離不棄的西奧多拉基斯,仍會坐著輪椅盡可能出現在各種集會上,為弱勢群體伸張正義。因此,他的離世讓希臘眾多普通民眾傷感不已。

西奧多拉基斯晚年出席街頭集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