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影響了魯迅,被朱自清激賞,但這個詩人你卻不曾聽說

2021-10-12 10:11:36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仇廣宇
大號 中號 小號
 
  2016年4月,宜賓學院教師陳曉霞接到了她大學時期的老師、四川大學教授陳厚誠的一個請求:希望她能接手《李金發詩全編》和李金發文集的后續編纂工作。
 
  陳曉霞在四川大學中文系讀完了本科和碩士,長期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對李金發的詩歌相當熟悉,她也會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解李金發的詩歌。通常,她會在啟蒙階段選擇適宜情竇初開年輕人的《溫柔》來講解,還能隨口吟誦出其中的句子:“我/一切之征服者/折毀了盾與矛。”
 
  但對于大眾而言,李金發這個名字仍然是陌生的。這位原名李權興的詩人、教育家、雕塑家和外交官,早在1976年就病逝于美國。從1925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微雨》登上詩壇成名開始,李金發和他的詩歌就不斷面臨誤解、批評,爭議不斷。他在新中國成立后移居美國,幾乎不再有詩歌問世。
 
  在20世紀80年代的文藝思潮中,李金發的詩歌再度被后人憶起并發掘出新的內涵。作為“象征主義”詩歌在中國的第一個傳人,他不但影響了同時期的“現代派”詩人,也影響著20世紀80年代的“朦朧詩”,甚至連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都與李金發的詩歌有著緊密聯系。
 
  2020年12月,經過陳厚誠、李偉江、陳曉霞等人的努力,這本70多萬字、1000多頁的《李金發詩全編》在李金發誕辰120周年之際正式出版,讓這位遭遇誤解和冷遇的詩人的著作重見天日。
 
  下死功夫的“詩怪”
 
  多數人面對李金發詩歌的第一反應都是“難懂”,哪怕是受過文學訓練的人。陳曉霞回憶,在編纂《李金發詩全編》的過程中,她必須要面對書稿里大量的法語、德語、英語、意大利語詞匯,甚至還有日語、拉丁語和斯拉夫語。另外,李金發詩歌中還有大量的古文和生僻字,這些如同謎題的文字讓她花費了大量的工夫去查詢、請教相關學者,有時還要拿著放大鏡去確認一些來自民國書籍中的文字,還要學會熟練識別繁體字。
 
  一切要追溯到詩人的童年。李金發1900年生于廣東梅州的一個農村家庭,父親和兄長在毛里求斯經商,家教嚴格,因為家中需要一個讀書人,他念完了高中,去香港學習過一段時間。在李金發雜糅的閱讀經驗里,有幼年舊式私塾里學會的典故,有當時流行的“鴛鴦蝴蝶派”小說,也有一定的英文基礎。1919年,李金發到上海繼續求學時,加入第六批赴法國勤工儉學的隊伍,同批前往的名人很多,其中有后來成為共產黨知名人士的李立三、徐特立和王若飛,比他晚幾個月到達法國的還有他的同鄉、巴黎美術學院同學、畫家林風眠。
 
  因為喜歡石像,李金發選擇雕塑作為自己的專業。“金發”這個流傳最廣的筆名,也是源于一位異國金發女郎帶他神游的夢境。學業之外,文學和西洋音樂逐漸吸引了李金發。他大量閱讀了“頹廢派”“象征主義”詩人的詩歌和浪漫派的作品。象征主義19世紀末流行于法國巴黎,以波德萊爾、魏爾侖、藍波等人為代表,對丑惡事物的窮盡描寫、朦朧的暗示和音樂性是這些詩歌突出的特征。李金發曾自述“受鮑特萊(即波德萊爾)與魏爾侖的影響而作詩”,而這個閱讀趣味一直持續到他的晚年。到美國后,他也會捧起波德萊爾的《惡之花》閱讀。
 
  李金發自認為唯一性格優勢是“極肯下死功夫”,對待雕塑、詩歌創作都是如此。1923年,在德國柏林游學的李金發將過去創作的詩歌編成兩部原創詩集《微雨》《食客與兇年》,并將詩稿寄給國內的周作人,得到周作人的稱贊。1924年年底他又編寫出詩集《為幸福而歌》。1925年2月,李金發的《棄婦》發表于《語絲》雜志,當年11月,詩集《微雨》由周作人編輯出版,詩集廣告稱:“其體裁、風格、情調,都與現時流行的詩不同,是詩界中別開生面之作。”而《微雨》詩集中,開門見山的第一首詩就是著名的《棄婦》:“棄婦之隱憂堆積在動作上/夕陽之火不能把時間之煩悶/化成灰燼,從煙突里飛去/長染在游鴉之羽/將同棲止于海嘯之石上,靜聽舟子之歌。”文白夾雜的風格給當時流行白話詩的文壇一次沖擊。
 
  在白話文、白話詩被大力提倡的20世紀20年代,在國外生活了很長時間的李金發并未受到國內“文學革命”的氣氛感召,因此他雖然帶來了新的思潮,作品獨特,卻無法徹底融入時代的洪流中。自李金發登上文壇之日,文學界批判他詩歌“難懂”的聲音一直很響亮,比如,以《嘗試集》親力親為創作白話詩的胡適稱李金發詩歌為“笨謎”,其實就是一種批評。梁實秋指責他“模仿一部分墮落的外國文學”,左翼詩人蒲風批評他的詩“每篇都少不了幾個‘之’字”。
 
  不再寫詩的后半生
 
  依然有人愿意去開發李金發詩歌中的價值。1935年,朱自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歌·導言》指出,李金發第一個把象征主義的文學手法帶到中國:“他要表現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覺或情感;仿佛大大小小紅紅綠綠一串珠子,他卻藏起那串兒,你得自己穿著瞧。這就是法國象征詩人的手法,李氏是第一個介紹它到中國詩里。許多人抱怨看不懂,許多人卻在模仿著。”他還指出李金發的詩歌富于想象力,只是可能由于著急創造新語言,造成了閱讀障礙。
 
  1925年歸國之后,李金發以雕塑、編譯和教育為業,應蔡元培之邀擔任過中華民國大學院秘書處秘書,在國立西湖藝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任教,到各地制作名人銅像,還曾受邀到過宋慶齡家中。盡管與不少名人有交往,李金發依然保持了不合群的性格,加入“文學研究會”后和里面的人多半也不相識。但李金發有著真摯的愛國情感,抗戰爆發后曾公開發文指責提拔過他的周作人“文人無行”,還曾寫下大量“為抗戰而歌”的、風格積極的詩歌在媒體發表。
 
  1941年起,謀生艱難的李金發不再發表詩歌,為了追求外派的優厚待遇,他入職當時的“外交部歐洲司”,并于1945年被派到伊朗上任,后任駐伊朗大使館一等秘書,兩年后轉為駐伊拉克大使館代辦。1951年,工作上不如意的李金發決定全家移居美國。到了美國,他先經營農場養雞,后做服裝生意,都不成功,最后還是回歸本業到雕刻公司上班。其實他26歲出版《為幸福而歌》后,李金發作為象征主義詩人的生涯基本就結束了。在晚年回憶中他提到,他覺得象征派的時代已經過去,“找不到一條正確的道路,覺得有自欺欺人之嫌”,生活壓力也消磨掉了他的靈感。晚年,他在香港、馬來西亞的雜志上發表的散文也多是一些回憶文章,年歲再大一些后,他連散文也懶得寫了。
 
  新中國成立后,曾為國民政府服務的李金發的詩歌在大陸幾乎銷聲匿跡,只在一些文學課本中由于向西方學習的風格而被斥為“逆流”。他的作品在港臺地區也只是私下流行,唯一一次出現,是在20世紀50年代臺灣“現代派”詩人引發的論戰中偶然間扮演了“靶子”:1959年,在大陸時曾評論過李金發詩歌的蘇雪林突然批判李金發詩歌是“象征詩的幽靈”,在臺灣傳了無數徒子徒孫。對于這一切,身在海外的李金發沒有回應,只是在1973年,在寫給臺灣詩人痖弦的《答痖弦先生二十問中》提到,別人說他的詩看不懂,他是滿不在乎的,只認為他們淺薄。
 
  “80年代”后重新被挖掘
 
  改革開放后,自“五四”以來一直被打壓的“現代派”再度浮出水面,包括“朦朧詩”在內的新詩派不斷涌現,學術研究空間的拓展給李金發詩歌的重見天日提供了機會,一些知名學者努力將李金發“發掘”了出來。
 
  北京大學教授孫玉石在研究魯迅的《野草》時,感到《野草》中的文章可能對于象征主義有所運用,而研究中國的象征主義必須重視的詩人就是李金發。孫玉石從1981年9月開始為學生開設“李金發與初期象征派詩研究”課程,希望更多的人理解詩歌中的內涵。1990年,他在《中國現代詩導讀(1917—1938)》一書中使用一個章節的篇幅鑒賞了《棄婦》,認為李金發的作品彌補了新詩誕生之初“意象的新穎與繁復之缺乏”的缺陷。此外,北京大學教授謝冕在1993年出版的《新世紀的太陽——二十世紀中國詩潮》一書中提出,李金發“更為突出的貢獻,卻是公開、勇敢地把西方情調和異域的藝術方式引進到剛剛自立的中國新詩中來”。
 
  到這個階段人們才發現,李金發的詩歌在大陸30多年來沒有任何出版。而成都作為在1986年首先舉辦“中國詩歌節”的城市,自然成了詩歌出版傳播的重鎮。四川文藝出版社總編室主任周軼介紹,1987年,剛剛成立兩年多的四川文藝出版社窮盡了他們能收集到的所有資料,出版了《李金發詩集》,這本詩集可以說是當時國內出版李金發詩歌作品中“最厚、最全的一本”,有800多頁,如今的《李金發詩全編》內容也是部分建立在這本書的基礎之上。
 
  四川大學教授陳厚誠在1985年前后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潮”話題時,開始接觸李金發的詩歌,他也感到李金發在中國新詩歷史中是一個繞不開的詩人。從那時起,陳厚誠開始積累李金發的資料,并與其他學者和李金發在美國和故鄉的親屬都取得了聯系。1995年,陳厚誠撰寫的李金發傳記《死神唇邊的笑——李金發傳》出版,這本傳記至今仍是研究李金發生平和作品的最詳盡的資料之一。
 
  20世紀90年代,陳厚誠與中山大學教授、研究粵籍作家的李偉江產生了合作編纂《李金發詩全編》和文集的想法。2000年10月,廣東梅州舉辦了“林風眠、李金發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暨學術研討會”,會上,李金發被確認是引進法國象征派詩歌的第一人,而由于象征派是現代主義文學思潮中的第一個流派,所以李金發也被稱為“中國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會議召開后的第二個月,李偉江教授因病去世,對李金發的研究工作轉移到了他的女兒李桃手中。
 
  那段時期,不斷有出版社表示出對《李金發詩全編》的興趣,但由于需要自籌經費,李桃、陳厚誠均出國定居等原因,這套書的出版工作仍未進行下去。一直等到2016年,陳厚誠決定將他和李偉江共同收集的《李金發詩全編》的所有資料,和未來詩集、文集的編纂事項交給在四川生活的學生陳曉霞執行。2017年,四川文藝出版社決定在1987版《李金發詩集》和現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出版《李金發詩全編》,四川文藝出版社總編室主任周軼聯系到了身在美國的陳厚誠,得知他擁有李金發作品的出版全權授權書,終于定下了此事。
 
  因為老師的托付,2016年至今,陳曉霞一直在書房中與這堆與李金發相關的資料朝夕相伴。她記得,剛把這些資料帶回宜賓時,幾個行李箱都裝滿了,還弄壞了一個拉桿箱。
 
  如今52歲的陳曉霞依然和年輕時一樣喜愛詩歌,自己也會寫詩。盡管她課堂上所講的李金發詩歌對于十八九歲學生們而言仍有些晦澀,但她想,哪怕學生們只能讀懂其中的一個片段,也比什么感受都沒有要好些。她用自己喜歡的李金發的《有感》解釋象征主義詩歌所表達的復雜而微妙的生命感受:“‘如殘葉濺血在我們腳上/生命便是死神唇邊的笑。’我們也許都有過這種經歷,但你可能不會有這種對生命的感覺:生與死唇齒相依,好像紅葉里面還有生命,像人的血管。這樣的詩句我是非常喜歡的。”
 
  (實習生 徐盈 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邱小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综合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一级做a爰片毛片|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欧洲亚洲国产精华液|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99久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道|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特黄高清免费下载|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无遮挡亲胸捏胸激吻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黑人猛交| 红颜免费观看动漫完整版| 91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91青青青国产在观免费影视| 乱淫片免费影院观看|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台湾三级全部播放|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学校触犯×ofthedead| 菠萝蜜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xxx在线| 麻豆国产剧果冻传媒视频| 91福利小视频|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女人与狥交下配a级正在播放| 散步乳栓项圈尾巴乳环小说 |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 | 乱子伦一级在线现看| 十八岁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露脸| 国产r67194吃奶视频| 国产xxxxx在线观看| 国产99re在线观看只有精品| 国产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 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