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1年12月4日北京《晨報副刊》
一百年前的1921年12月4日,北京《晨報副刊》刊出了連載小說《阿Q正傳》第一章,署名巴人。分章連載,每周或隔周刊登一次,至1922年2月12日刊登完畢。自此,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最知名的典型人物阿Q誕生了。
《阿Q正傳》一段一段陸續發表的時候,有許多人都栗栗危懼,恐怕要罵到他的頭上。有人跟朋友說,昨日《阿Q正傳》上某一段仿佛就是罵他自己。因此便猜疑《阿Q正傳》是某人作的,何以呢?因為只有某人知道他這一段私事……從此疑神疑鬼,凡是《阿Q正傳》中所罵的,都以為就是他的陰私;凡是與登載《阿Q正傳》的報紙有關系的投稿人,都不免做了他所認為《阿Q正傳》的作者的嫌疑犯!等到打聽出來《阿Q正傳》的作者原來是周樹人,即魯迅的時候,才知道他和作者素不相識,因此,恍然自悟,又逢人聲明說不是罵他。看來阿Q一誕生,就引起人們的自我聯想。
其實,魯迅生前說得很清楚。他1934年11月25日在《答〈戲〉周刊編者信》中總結自己的創作初衷時說:“我的方法是在使讀者摸不著在寫自己以外的誰,一下子就推諉掉,變成旁觀者,而疑心到像是寫自己,又像是寫一切人,由此開出反省的道路。”所謂“開出反省的道路”,實質上就是設法把自己的作品化作引導讀者反省的鏡像,使讀者從這面鏡子中照出自己的面目,以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從“本能的人”升華為“自覺的人”。
一百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阿Q正傳》實現了魯迅的創作本意。經過百年來的反復爭論、體味,中華民族開始逐步領悟他的本意,逐漸以阿Q為鏡像反省自身,提升境界。在世界上,《阿Q正傳》也很快贏得了很高的聲譽,1926年翻譯到法國后,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一看到就說:“這部諷刺寫實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國大革命時也有過阿Q,我永遠忘不了阿Q那副苦惱的面孔。”隨后被譯介到俄、日、美等十多個國家,至今已有四十種不同文字的譯本。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像《阿Q正傳》那樣在世界文學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也沒有任何一個典型人物,像阿Q那樣不僅在國內遍為人知,而且躋身于世界文學典型畫廊。《阿Q正傳》被收入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英語企鵝經典文庫。很多次世界文學名著的評選,《阿Q正傳》都當之無愧地榜上有名。最近BBC評出77部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文學名著,中國有三部:《三國演義》《水滸傳》和《阿Q正傳》。評上的所有著作都是長篇巨著,只有《阿Q正傳》是薄薄的中篇。能與那些厚厚的巨作并列,應該說是難度更大的?!栋正傳》這部魯迅最主要的作品,的確是不朽的世界名著和傳世經典。至今,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因為“阿Q相”和精神勝利法依然“不存在而又到處存在的”?!栋正傳》時刻是我們的鏡像和警鐘!令國人驚醒、深省!我們為中華民族能出現魯迅這樣的偉大作家、《阿Q正傳》這樣的偉大作品而感到無比自豪!
作家畢飛宇說:“我們都知道,阿Q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性格特征,或者說特異功能,那就是‘精神勝利法’。這是魯迅先生對中國文學所做出的無與倫比的貢獻。老實說,魯迅的偉大是他完成了‘精神勝利法’的命名”與性格的藝術確立。
我認為:畢飛宇對魯迅和《阿Q正傳》的這段評價,是百年來阿Q研究史上非常中肯的論說。
魯迅為什么偉大,為什么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呢?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完成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這一精神鏡像,有益于人們“開出反省的道路”,推動國民性的改造。他1907年棄醫從文就是立志以文藝為武器改變人的精神,開始深刻地研究中國人的精神機制,并在早期論文《文化偏至論》道出了中國人易于陷入精神勝利的原因:“屹然出中央而無校讎,則其益自尊大,寶自有而傲睨萬物”;四外國家“其蠢蠢于四方者,胥蕞爾小蠻夷耳,厥種之所創成,無一足為中國法”。這種惟我獨尊、鄙夷四方的觀念在中國人頭腦中充斥了幾千年,降至近代,鴉片戰爭一聲炮響,帝國主義列強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正如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一文中所指出的:“清王朝的聲威……掃地以盡,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擊。”然而在致命的打擊面前,中國封建統治階級卻拒絕正視現實,承認失敗,以總結教訓,重振國風,反而文過飾非,“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靠虛假的精神勝利來麻醉自己和國民的靈魂。對中國人來說,至關重要的就是如佛教所主張的來個“獅子吼”,大喝一聲,使之猛醒,實現精神的自覺。
魯迅所扮演的歷史角色,正是承擔起這樣的重任。
他在青年時代所寫的早期論文《摩羅詩力說》中大聲呼喚“精神界之戰士”的到來,企盼中國人的精神覺醒,并提出這樣一段至理名言:首在審己,亦必知人;比較既周,爰生自覺。
其意是:首先在于審視自己,也必須了解他人,相互比較周全合宜,才能產生自覺。
先祖們在古希臘神廟上鐫刻著一句對后人的提醒,“認識你自己!”一個人需要通過精神反思認識自我和世界,一個國家、民族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家,不斷進行精神反思使自己的祖國保持正確認識自我和世界的清醒理智。阿Q精神勝利法從根本上說,就是寫出了人易于悖于客觀現實,遇到挫折時常退回內心尋求假想的精神勝利的弱點。魯迅終生奮斗的目標,就是以文學為武器啟悟“偏不肯研究自己”的中國人正確地認識自己與認識世界。他深入到人的精神機制中去,進行了長期深邃的研究,又細致觀察了生活原型阿貴,才總結出“精神上的勝利法”這一命名,塑造出阿Q這一表現這種精神弱點的典型形象,成為深刻反思中國人精神的偉大思想家。促使中國人在正確的認識中由“本能的人”“蒙昧的人”升華為“自覺的人”“智慧的人”,實現從青年時代就樹立起的“立人”理想。他最主要的著作《阿Q正傳》,最為集中、最為充分、最為藝術地體現了這一用意??梢哉f,不讀懂阿Q,就不可能理解魯迅。
把《阿Q正傳》當作民族的“枕邊書”,常讀常悟,不斷從中反省自我,提高境界,當是對“民族魂”魯迅的最好紀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