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沒有導航的年代,蘇東坡是怎么來到廣州“逛街”的?

2022-05-16 06:51: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劉冉冉 等
大號 中號 小號

廣府文化兼容并包,

既承百越基因,

更受中原文化哺育及西方文化影響。

是什么帶來這些璀璨文化的種子?

古驛道與海上絲綢之路功不可沒!

兩千多年來,翻越南嶺的眾多古驛道打破地理限制,逐步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通過水陸轉換,聯系中原及海外的南粵古驛道脈絡。

其通往粵北、粵東、粵西,南下大洋,一頭穿越南嶺,北聯長江流域和中原腹地,借由京杭大運河溝通整個北方地區;另一頭則接起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廣州。


花都區百步梯古道遺址

由此,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驛道源源不斷將中原的商品、文化、人才輸送到南方;

同時,來自海上絲綢之路的海外多元文化,又從廣州通過南粵古驛道,不斷傳送至內地,開啟了中外對話、交流、貿易的窗口。

時至今日,

驛道早已超越了水陸概念。

廣州作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再一次站上了歷史的新起點。

什么是南粵古驛道?

南粵古驛道,是指1913年前廣東境內用于傳遞文書、運輸物資、人員往來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陸路,官道和民間古道。

南粵古驛道以廣州為中心,朝東南西北輻射。


古驛道路線圖

東路古驛道:主要指廣州往東,經獵德、扶胥、增城等地,聯系閩贛的東西向古驛道網絡。廣州境內有扶胥、夏街古道等遺存。

南路古驛道:主要指廣州往南、珠江入海口西岸水陸聯運的古驛道網絡,保留有廣州黃埔古港、南海神廟、岐澳古道等古驛道遺存,連接廣州海上絲綢之路。

西路古驛道:主要指廣州往西,溝通桂、瓊等地的古驛道網絡。彩虹橋、十三行碼頭、陸賈城碼頭等遺存均在古廣州城西邊。

北路古驛道:主要指廣州往粵北,通往江西、湖南等地的古驛道網絡,保留有西京古道西線、西京古道東線、大官路、錢崗古驛道、京溪古道等遺存。

五路古驛道 直達趙佗城

秦朝修建古驛道,

主要目的是以“修路”定乾坤。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派任囂、趙佗揮師南下,在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間筑馳道,修靈渠,一舉統一嶺南。

任囂、趙佗等人建城后,巧妙利用天然水系,建設了城內外水陸驛道系統,并開東、西、南三城門與三向驛路接駁,形成今北京路、中山路一帶“丁”字道路結構。

趙佗繼任南海郡尉后,曾兩次自立為王。

陸賈兩次出使南越國,成功勸說趙佗歸漢,嶺南重歸中原王朝版圖。

兩千多年前,西漢名臣陸賈于增埗河古碼頭登岸,在今西村一帶筑泥城駐節(舊指高級官員駐在外地執行公務),與南越王趙佗商談統一大業。圖為陸賈紀念亭,就建于陸賈當年居住之地。

如果當時有導航,陸賈走官道進入廣州城,路徑或許是這樣的:

從中原出發至湖南,先翻過越城嶺山脈,渡靈渠,經西江、北江,過三水,最終來到番禺城西面水道,從陸賈城碼頭(今南源街)登陸,筑泥城等候。最后從城西水驛入城,來到西漢南越國宮署。

漢代開辟新的水路古驛道,

實現了國內與國際交通

干線的銜接聯通。

那時,先民可從番禺城遠航至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及印度、錫蘭等地,遠洋商道使海上貿易從無到有,漸漸萌芽。

“此路一開,財貨通矣,人才出矣,遐陬之聲(指當時嶺南語言)變矣。”

南宋學者周去非在《嶺外代答》里如此概括開鑿古道對于嶺南的影響,秦朝驛道開通后,大量鐵器從中原引入,改進了嶺南的農耕模式。

一斧一斧削山劈嶺

海內外客商聚廣州

隋唐時期,

中國建立了“長安—洛陽”

的貢路輻射系統,

南北大運河的開通

直接導致經濟重心移往東南。

當時,唐代名臣李渤重修靈渠以通巨船,使越城嶺道成為嶺南大宗貨物北運的主要通道,加上張九齡拓寬大庾嶺道,廣州因此躍升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

唐代,

廣州是“萬里通海夷道”的起點,

也是“揚、益、荊、廣”四大商業城市中

唯一一個不在長江水系的城市。

據說,張九齡經過對梅嶺的反復考察勘測,選定了從大庾到南雄距離最短的一段路線,比秦朝古道縮短了整整4公里。

4公里現在看來不長,但對古人而言,在不負重的情況下還要走近2小時,如果要往來運輸貨物,時間就更長了。

拓寬大庾嶺道有多困難呢?

我們看看史籍里的記載就能明白。

據史載,張九齡親力親為,帶著“團隊”走上灌木叢生的山路,冒險勘探、丈量,設計最佳方案。

工程計劃議定之后,他在冬天農閑之時,募集大批民工來修路。

他還時常星夜上嶺視察工程進度,并指揮工匠一斧子一斧子削山劈嶺,最高處削去了30多米。

隋朝,

廣州城設立南海神廟 (波羅廟),

這是北方商人攜貨南下廣州、

外商前來廣州的古驛道終點,

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廣州遠洋貿易的標志。


南海神廟

阿拉伯商人乘坐商船,

從巴格達的底格里斯河碼頭出發,

漂洋過海來到廣州城,

就在南海神廟旁登岸。

每逢交易時節,外商從獅子洋乘船入廣州城,遠洋船舶經過扶胥港轉換停泊,換乘小船沿珠江東行。


古時候,在珠江上行駛的船只以花塔、光塔為地標

他們遠望光塔地標,行至碼頭登陸,并在其附近聚集。久而久之,光塔附近形成十余萬外商聚居的居住區。

唐朝政府為此專門設立“蕃坊”,其范圍大致以今天的懷圣寺為中心,北至中山六路,南至惠福西路,西至人民路,東達朝天路。

沿驛道建墟市 獵德扶胥興起

宋元地方政府

沿驛道建墟市,

以方便來往官吏交通生活、

防衛海疆和加強地方治安。

廣州郊區逐漸形成區域內部市鎮體系,使驛道成為區域共同體的連接網絡。

廣州城外則出現了“衛星城”——獵德、瑞石、平石、大水、石門、白田、扶胥、大通等宋朝“八大鎮”。

900多年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被貶謫嶺南,沿著唐朝張九齡拓寬的大庾嶺道來到廣州。

蘇東坡興致勃勃地游覽了白云山蒲澗、扶胥鎮的南海神廟。他與道士談古論今于天慶觀(位于今中山六路一帶),邀約友人把盞歡談,更迭唱和。


白云山蒲澗

酒意一上頭,蘇東坡還在天慶觀墻壁上揮毫題寫:“東坡飲酒此室,進士許毅甫自五羊來,邂逅一杯而別”;他還在白云山“蒲澗濂泉”(宋元清時期“羊城八景”之一)留下《題廣州蒲澗寺》傳世。

宋元之際,中原移民不斷通過大庾嶺梅關古道來到嶺南安居,把中原城市中商業街巷的規制也傳播到梅關古道沿線區域,也就是珠璣古巷附近。

位于從化的錢崗古村已有600年歷史,其最早居民就是由珠璣古巷遷徙而來的。

近日,記者來到錢崗古村,時間仿佛凝固一般,村莊安詳靜謐,樹木郁郁蔥蔥,村民怡然自得,廣裕祠古色古香。

村內廣裕祠與北京故宮是同年修建的,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廣裕祠保留了宋代建筑構造設計手法。

被譽為“珠江三角洲的清明上河圖”的《珠江江城圖》就曾出現在廣裕祠西門更樓的木雕封檐板上。

城北專用驛道 趕考必經之路

明清時期,

洋舶來到廣州,

一般停在扶胥港,

即今黃埔區廟頭村一帶。

到了明朝初年,扶胥鎮水域泥沙淤積變淺,船舶無法靠岸,港口才移至琶洲黃埔村一帶水域,始稱“黃埔港”。

黃埔古港與其中的麻石街是當年古驛道的一部分,遠洋船只在此停泊,更換小船入珠江,直接帶動了黃埔古港碼頭附近村鎮的發展。

長洲島近代造船業也因此興起,至今留下“柯拜船塢”為證。


黃埔村的麻石街

此外,市區現存的天字碼頭在當時亦是清代知名的古驛道碼頭,官員在廣州城赴任、卸任,都在這里上下碼頭。

廣州城北有一條古驛道,曾是官員赴任走的陸路專用驛道,也是舉人上京赴考、商賈往來的必經之路。

讀書人也喜歡求好意頭,這條古驛道就被稱為“大官路”。

嶺南文化學者、作家黃劍豐在《白云深處》一書中介紹,當年舉人沿著大官路上京赴考,往往先到“京溪古道”歇腳。

京溪村北面有一口古井,因有眾多文人墨客光顧,村人將其呼作“斯文井”,村名也稱為斯文井村,如今古井仍在,并成了白云區登記在冊的文物單位。

驛道新生:

活化利用古道 助力鄉村振興

自2016年起,

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開展

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

近年來開啟了一系列行動計劃,

包括南粵古驛道定向越野大賽、

驛道“三師”下鄉、

文化創意大賽、

發掘古驛道僑批文化、

制作南粵古驛道音樂等。

廣州深入調查廣州古驛道歷史遺存分布情況,探討古驛道線路布局,并提出保護利用策略。

據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廣州市內已發現古驛道本體遺存及相關遺存78處。

其中陸路古驛道遺存16處,2處為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花都區百步梯古道遺址。

經統計,廣州古驛道線路沿線有古村古鎮62處、美麗鄉村86個。

在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三師”專業志愿者曹勁看來,在南粵古驛道的保護修復和利用過程中,既要借鑒傳統的東西,又要引入新的審美體系,讓不同的元素在統一公共建筑或空間環境里相互連接、融合,形成前后接續的關系,才能真正讓陳列在嶺南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火”起來。

始發中原 暢達海外

記憶留存 鄉愁所系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榮光中,

以廣州為中心的南粵古驛道

承載整個嶺南乃至中國

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人口

及語言等諸多方面發展與變遷,

在歷史上曾發揮過巨大的作用。

車同軌,書同文。古驛道聯系中原,在南粵大地上蜿蜒前進,諭令、公文、官員、軍需往來不絕,成為國家政治統一的象征。

商品在古驛道上流動,物資被運送至五湖四海。

如今,廣州市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交通樞紐功能更加完善,支撐城市空間作用更加明顯;

樞紐輻射能力更強,綜合服務效率更高,基本建成集海陸空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層次分明、四面八方、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網絡,形成“連通世界、輻射全國”的綜合運輸體系。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說,他從小住在古驛道旁邊,小時候看著飛馳而過的火車,他特別希望搭上列車走向現代生活。

多少年過去了,他現在做的事情就是讓記憶中的古驛道走近現代生活。讓歷史走進現代,這也是古道保護者所做的創新性利用。

誠然,

兩千年風云一瞬間,

古驛道已經走進歷史,

但廣州未來之路卻越走越寬闊。

廣州現存部分古道遺址:

01

北京路千年古道(越秀區)

02

錢崗古道(從化區)

03

影古古道(從化區)

04

溉洞古道(從化區)

05

東坑古道(從化區)

06

蓮麻古道(從化區)

07

正果洋古道(增城區)

08

銀場古道(增城區)

09

夏街古道(增城區)

10

廖村古道(增城區)

11

橫塱古道(增城區)

12

新圍古道(增城區)

13

百花古道(增城區)

14

百步梯古道(花都區)

統籌/讀懂廣州工作室 劉幸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冉冉、劉幸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高鶴濤、莫偉濃、李波、蘇俊杰

部分圖為廣州博物館供圖

責任編輯:邱小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奇米影视奇米四色888av|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天天综合网天天做天天受| 热99re久久国超精品首页|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色综合|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a4yy私人影院|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免费一级毛片无毒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新木乃伊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添bbb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97国产在线视频公开免费| 一本伊在人香蕉线观新在线|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夏夏和三个老头第二部|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综合| 国产一起色一起爱| 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手机看片1024旧版| 最近在线2018视频免费观看| 男操女视频免费|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免费视频 | GOGOGO高清免费看韩国|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亚洲另类欧美日韩|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