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主持人曹可凡在朋友圈發文,悼念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派青衣李薔華去世,享年93歲。他寫道:“一代程派藝術大家李薔華老師畢生追求程派藝術,并為傳播程派藝術殫精竭慮,對張火丁、史依弘等晚輩更是悉心傳授表演心得。祈愿薔華老師一路走好!也望關棟天兄節哀!”
曹可凡悼念李薔華
李薔華自幼學習京劇,是第二代“程派”代表人物,代表劇目有《鎖麟囊》《二堂舍子》《春閨夢》《亡蜀鑒》《朱痕記》等。50年來為程派藝術的光大做出了貢獻。
作為得到程硯秋親自指點的程派藝術佼佼者、京昆大師俞振飛先生的夫人,李薔華一直都是讓人敬仰的前輩。這些年,李薔華深居簡出,但一直關心著京昆藝術的發展。
2018年5月1日,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將在上海大劇院演出“梅尚程荀史依弘”,演出中將第一次學演程派名劇《春閨夢》,李薔華欣然應允擔任藝術指導之一。演出前夕,史依弘先是由京劇表演大家孫元喜說戲,又特意登門拜訪李薔華,在表演和演唱的細節處求教。
此文刊登于2018年4月28日澎湃新聞,舊稿重發,以紀念這位程派名家。
李薔華(左)專注聆聽史依弘《春閨夢》的唱念。 上海大劇院 齊琦 攝
為了這堂 “開小灶”的課。李薔華特地早起,一身紅衣的老藝術家顯得尤其精神矍鑠。一個多小時內,史依弘在李老師面前把《春閨夢》坐演了一遍。而李薔華邊教戲邊陪演,這個劇種所有的的鑼鼓經、過門以及其他配角旋律和詞都陪了一遍。在場所有人都驚詫她能把所有的戲都如此爛熟于心。她自己緩緩溫言道,“這個戲真的是熟透了”。
李薔華一生演出《春閨夢》有62年之久,最后一次登臺演出《春閨夢》是2011年紀念俞振飛109周年誕辰。此后就因為腿腳不便,少有登臺。在“開小灶”講戲間隙,李薔華談起了她心中的程派藝術。
在當下京劇舞臺,《鎖麟囊》是程派劇目中演出最多的劇目,其中“春秋亭外風雨暴”一句,更是所有程派演員必演的。不過,李薔華曾說“我對《春閨夢》情有獨鐘”,這也是她“一生中演出最多、各方面非常重視的戲,更是對我意義重大的戲”。
“劇中,張氏夢中和丈夫重逢時的一段〔二六〕是最精彩的唱段,蘊含著她對丈夫的關愛與擔憂、重逢的欣慰與喜悅,略帶嬌嗔,又充滿無盡的思念。它對昆曲作了借鑒,每個動作都有講究,且動作幅度大。”李薔華曾經在口述自身京劇傳承史中這樣介紹《春閨夢》。
當年程硯秋創演《春閨夢》時邀請京昆大師俞振飛共同創作,吸收了不少昆曲《牡丹亭·驚夢》的身段動作,程、俞二人在劇中飾演夫妻,表演堪稱珠聯璧合。李薔華后來成為俞振飛的妻子,相濡以沫,是生活上的伴侶,也是藝術上的知音。
李薔華向程硯秋的琴師周長華學習《春閨夢》一年后,于1948年登臺演出,到2011年紀念俞振飛誕辰109周年,總共演出了此劇六十二年。
也是在2011年,史依弘第一次跨流派演出程派代表作《鎖麟囊》,李薔華在肯定她的嘗試之余,鼓勵史依弘“把《春閨夢》也學會”。
在一堂“小灶”課結束之后,李薔華和在座人聊起程派藝術時,頗有感慨地說:“程先生的戲都是很深刻的。他的唱腔、眼神、身段里面,都包含著人物。他的這些東西里面都有戲,不然怎么能迷人呢?”
說起當下京劇界程派傳人頗多,李薔華說:“其實要學程派,也不是三天兩頭的事情,它得從深入的唱腔感受起。愛好是一個,體會又是一個。程先生自己就一直很入戲,唱也得要進戲,只有你自己進戲了,才能把觀眾帶進戲里頭去。”
她又忍不住感慨,程派藝術在很多方面的精致和深刻:“比如程先生會唱很多傳統戲,有些戲各流派都有,但程先生的唱法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再比如《武家坡》這種戲,‘進窯’那一段, 身上那可是真漂亮??上軐W會的人不多了。”
“那程先生很多玩意現在是不是都失傳了? ”席間有人問。
老太太莞爾一笑地輕輕回答:“那能有什么辦法呢。”
“現在愛學的人可沒有當年那么多了,很多還是學了皮毛。”被問及對史依弘這個學生怎么看,李薔華邊比劃邊微笑說,“她這么小個的時候,我就看著她來學戲了。她很用功,是個聰明的孩子。”
李薔華回憶起自己這輩人學戲時候的辛苦,卻又感慨了當年能看到太多大師好戲的幸福。1952年,程硯秋在上海連演了19場《荒山淚》,李薔華連看了17場。“程先生這人脾氣很軸的,一定要演這么多場,但真的是把我給樂壞了,我看了17場戲,現在想想真的是幸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