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晚,作家余華、蘇童與《收獲》主編程永新聚首董宇輝直播間,一起暢聊《收獲》雜志與當代文學寫作之間的故事。
好友相聚,直播間氛圍熱鬧,8點開始的直播原定1小時結束,卻一直歡聲笑語持續2個半小時,最高實時在線人數超過48萬人。對于《收獲》而言,這次直播也收獲頗豐——截至直播結束時,賣出6.3萬套雙月刊,1.2萬套長篇小說季刊,實洋超過1240萬元。
“這樣的數字已經是很驚人了,我們發行的人員就算是忙碌一整天,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數字。”直播結束時,程永新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到,其實自己對直播銷售的數據并沒有特別高的期待,這并不是說對刊物本身沒有信心,而是這場直播帶貨的目的是在于嘗試用一種新的方式,“把真正的好的文學送到讀者的手里。”
“因為現在的營銷方式都變化了,過去文學刊物一般都是通過郵局來征訂,但90后、00后的年輕讀者是不太可能用這樣的一種方式”。程永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來到直播間里,和大家一起聊文學的同時能夠實現銷售,這樣的方式讓他感到十分新奇,“所以我們從內容到營銷方式,一直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我們愿意去多多嘗試,而不在乎它具體銷量多少。”
程永新感受到了如今文學環境的變化,“現在的寫作環境和往年也不一樣了。”程永新表示,他希望《收獲》的編輯們要精準捕捉那些有才華,且特別渴望得到幫助的年輕人。但由于現在的文學作品太多,文學期刊也太多,這樣的工作“就像是在大海里撈針”,即使這樣,他也認為,一方面《收獲》不能降低審美,另一方面需要編輯們大量廣泛地閱讀。
“文學的關注度看起來似乎是在下跌,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程永新舉例說,即使到了偏遠地區,余華的書依然非常受歡迎,“大家對精神產品的需求還是非常渴望,只是說換了一種方式,文學的變化和發展是比較復雜的,在這樣情況下,各種形式都是值得去嘗試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