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3日電(記者哈麗娜)近日,受冷空氣影響,庫布其沙漠腹地的黃河分閘水迅速結冰,在沙漠腹地之中,呈現了水流結冰與黃沙交相輝映的“冰沙”景觀。
黃河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境內形成“幾”字形狀,南段和北段存在著緯度差異,每年封河期和開河期上游來水容易擁堵成為凌汛,引發水災。從2013年開始,為緩解防凌防汛壓力,解決生態水資源短缺難題,變水害為水利,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推進“引凌入沙”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并于2014年凌期首次將凌水成功引入庫布其沙漠腹地。
杭錦旗水利局水利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陳燕說,該項目在黃河凌汛高水位時將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形成水面,改善沙漠生態環境,達到減輕防凌壓力和治沙雙贏目的。
杭錦旗政府籌資4000多萬元,在黃河南岸總干渠22公里閘建成分凌引水閘1座,新建引水渠38.5公里,建設生態圍堤17.92公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項目功能,繼續延長生態圍堤10公里。截至目前,該項目累計分凌引水2億多立方米,形成濕地近100平方公里,有20多種植物自然恢復生長,10多種水鳥在這里長期棲息。
牧民那仁滿達胡家的牧場就在庫布其沙漠腹地,過去寸草不生的牧場這幾年長出了青草,部分洼地還形成了小湖泊。“這些年,我邊放牧,邊在湖泊里養螃蟹,年純收入20萬元,這都得益于這個‘引凌入沙’項目。”那仁滿達胡笑著說。
嘗到甜頭的那仁滿達胡去年買了100多萬只蟹苗,養了100多只鵝,還新買了小龍蝦,種上了荷花、水蓮。“一定要用好這寶貴的水,一滴也不要浪費。”那仁滿達胡說。
今年,杭錦旗計劃把水生態項目區繼續向下延伸擴展至七星湖,形成濕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中途再建設2條退水通道,與黃河南岸總干渠、總排干相接,送入杭錦淖爾蓄滯洪區,然后再退到黃河。
陳燕介紹,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區域水系的互聯互通,有效緩解生態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將在庫布其沙漠北部邊緣形成一條寬約5公里的“綠色屏障”,從而有效減少入黃泥沙,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