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整潔的停車位,粉刷一新的外墻美觀大方,小區內綠化充盈,在冬日的暖陽中顯得格外溫馨,今年,北京大興區清源街道興華園社區、濱河西里南區、清源西里社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讓家門口迎來轉角新風景。
問需于民 菜單圍著需求轉
老小區改造,要“改”到居民心坎上。今年,街道老舊小區改造主要包括供水管網雨污水分流、主干道鋪設瀝青、支路硬化等內容。
改造量大面廣、任務繁重。為讓改造真正造福于民,街道堅持問需于民,第一時間成立前線指揮部,并指導清源西里、濱河西里南區、興華園3個社區成立老舊小區改造臨時黨支部和工作專班,廣泛傾聽轄區群眾的需求建議。
前期,各工作專班帶隊下沉,廣泛發動在職黨員、樓門長參與入戶走訪問需、線上調查問卷等集策活動,摸清居民需求。同時,各社區通過實地調研,召開現場調度會、居民議事會等形式,不斷修改完善小區改造內容,力求改造“菜單”精準。
今年以來,累計開展現場協調會40次、居民議事會10余場,走訪居民150余戶次、采納民意近百條。
向前一步 急難愁盼前置辦
為了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街道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設置老舊改專線,由主責部門24小時接聽,讓難事有人管,訴求有人應。
△興華園社區改造前
△興華園社區改造后
通過老舊改專線反映問題,尋找幫助的居民有很多。上下水改造期間,有居民反映上廁所不便。針對這一共性問題,街道在3個小區均設置了室外臨時衛生間和臨時取水處,方便居民使用。考慮到行動不便及獨居老人群體,街道協調施工方提供移動廁所,并每天送水上門,讓老人上廁所、用水更方便。
此外,為拓寬訴求收集渠道,提高接辦速度,各社區聯動施工方、物業單位,每日在居民群公布辦公電話、回復居民疑問,并在小區、樓門顯眼位置公示施工時間、老舊改投訴電話等信息,常態收集居民訴求。今年以來,已前置解決居民涉老舊改訴求200件。
統籌監管 精準施策促提質
老舊小區改造得怎么樣,關鍵要看居民滿不滿意。街道借助“老舊改專線”、“12345”熱線、居民接待室等渠道,常態化接受群眾監督,針對訴求集中的小區,采取“定期巡查、約談督導”的形式,對施工方行為進行約束。
今年10月,興華園社區10號樓的郭先生反映自家新裝的窗戶與窗框尺寸不合,開關十分費力且存在漏風情況。社區幫忙協調更換了兩次,但郭先生仍覺得窗戶質量不過關。經街道、社區多次與施工方協調溝通,最終為郭先生成功更換了新窗戶。
△郭先生為興華園社區送錦旗
針對此類訴求,街道定期召開居民訴求分析會,根據居民訴求制定“一戶一策”,合理安排工期,幫助居民協調住處,最大限度減輕施工對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
不僅如此,街道還邀請群眾參與監督,對于居民存在顧慮的挖掘工程,由居民全過程監督,現場發現問題現場解決。所有完工住戶均與施工方簽訂保修協議,明確保修期限及保修部位,進一步打消群眾顧慮。
友鄰共參 撬動自治微活力
給群眾足夠的參與感、話語權,街道持續深化“雙監理”模式,邀請居民擔任工程“監理”。改造前期,各小區都建立了居民監理微信群,專業監理在群里隨時為居民答疑解惑,居民可隨時監督工程質量和進度。
△清源西里社區改造前
△清源西里社區改造后
清源西里社區在施工隊入駐的首日,便組織紅袖標志愿者分別在上午下午兩個時段開展安全巡查,全面排查安全隱患。
△濱河西里南區社區改造前
△濱河西里南區社區改造后
濱河西里南區社區號召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物業工作人員開展每日巡查,四名志愿者不定時在小區內走轉查患,監督項目施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確保日常施工安全。不僅如此,志愿者還將巡邏中的“見聞”實時更新在居民群內,讓大家看到改造最新進展。
今年,就改造過程中引發的樓道臟亂、安全問題,組織近1000名志愿者每日查患,及時提醒施工方整改。
下一步,清源街道將繼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讓老舊小區全面“煥新”,持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讓居民安居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