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經貿+招商+聯誼”新機制;積極探索“平臺、開放、服務”三賦能舉措;成功引進峰尾漁業文化產業園等8個項目,總投資額91.7億元......自今年以來,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統戰部進一步發揮異地商會載體作用和港澳臺僑資源優勢,為高質量招商提供強有力支撐。
“情”字入手,搭好聚僑引資“連心橋”
從“情”字入手,泉港區統戰部下好筑巢引鳳的“先手棋”,搭建起聚橋引資的“連心橋”。
情感招商。成立異地商會、僑務和港澳事務工作領導小組,并選派多名干部,全面加強與異地商會和港澳、海外同鄉會的互動;建立著名僑領和重點企業財團掌舵鄉賢“一對一”聯絡機制,積極對接優質招引對象,推進“回歸項目”落地。敲門招商。聚焦轄區產業布局,瞄準石化產業鏈或相關“補鏈”項目,區主要領導率隊“敲門招商”,建立區委統戰部領導班子定期走訪制度,深入走訪轄區僑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全面摸清企業運營狀況、關聯產業等,有效促進招商政策、信息對接。平臺招商。發揮異地商會、行業協會等平臺優勢,加強與深圳、廣州、西安等地商會溝通聯系,推動更多優質資源要素向泉港聚集;發揮好“9個泉商回歸辦公室、41名商會招商顧問、6名招商大使”載體作用,實行專業化運作,推動“回歸工程”提質增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聚集動能。
自今年以來,共拜訪重點鄉賢25人,對接合作意向項目5個;走訪企業40余家,赴深圳、廣州、廣西、香港、澳門等地招商10余次;對接招商信息25條,成功引進天馬海洋科技產業園、天馬現代特種水產數據化養殖等商會會長單位投資項目。
“快”字入手,緊盯目標把好節奏
泉港區統戰部在“快”字上下功夫,緊盯目標把好節奏,下好招商“關鍵棋”。
推行專班運作。成立“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工作”專班,研究制定涉港澳臺僑及異地商會招商工作方案,建立區直部門、鎮街、園區、異地商協會“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強化項目考察、選址、洽談、簽約等閉環,營造“人人都是招商員”的良好氛圍。抓好定期調度。建立健全會商機制,定期召集區工商聯、僑聯、發改、招商等成員單位召開工作調度會,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協作聯動。建立“領導+統戰部門+鎮街+招商中心+社會團體”等“大統戰”格局,把區工商聯、發改、自然資源局等8個部門列入成員單位,根據企業發展和建設需要,開展精準幫扶,銜接企業優惠政策;組織區工商聯、法院、司法等部門開展“法制護航 民企揚帆”等活動,協調解決勞務糾紛、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問題,助力“泉品”跨境出海、貨通全球。
截至目前,共協調圣元大健康等3個項目落地;通過專題會議、現場調研會商等形式,協調解決百宏石化、盛屯等重要問題15個;幫助天驕化學材料、國亨化學、佑達環保材料等企業銜接優惠政策25條;協調解決勞務糾紛、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問題7個。
“優”字入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為了讓項目“招得來,留得下”,泉港區統戰部在“優”字上出實招,全力提升服務質效,將全區資源、力量凝聚成“一盤棋”。
“細心”服務。開展僑情普查,深入7個鎮(街道)100個村(居),摸清重要鄉賢信息,建立鄉情僑情基礎數據庫,滾動統戰招商信息庫。同時,區、鎮(街)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通過團拜會、新春招商懇談會、新生代鄉賢座談會等形式,與各級鄉賢領導、異地商會會長、企業家代表、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等進行常態交流,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安心”服務。制定《泉港區2024年營商環境“創新典型做法大比拼”活動方案》,引導機關部門積極開辟招商綠色通道,探索重大招商項目“模擬審批”等改革創新;加強“法潤石化 護企安商”司法服務中心建設,聘請多名商事調解員,引導企業以調解形式化解民商事糾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暖心”服務。制定《泉港區招商宣傳手冊》《泉港區招商投資指南》,優化招商流程,展現泉港新形象;拍攝多部專題紀錄片,聚焦鄉賢風采,講好鄉愁故事,加強互融互通;與泉州市委統戰部聯合舉辦“敘鄉情 謀發展”香港泉港籍精英故鄉行暨招商推介活動,全方位展示泉港區區位優勢、產業定位、投資環境等,鼓勵港澳同胞回鄉投資興業。
今年以來,共組織召開各類座談會130余場、召開大灣區招商推介會等活動12場;共探索重大招商項目審批改革創新舉措5條,推動審批加速招商項目7個。(供稿: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