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科大“新聞編輯”課堂上,一股來自業界的頭腦風暴正激蕩著莘莘學子的認知邊界。前不久,《環球人物》雜志社全媒體中心主任許陳靜再度受邀,為社科大新聞傳播學院的師生解碼:在全媒體時代,如何玩轉“策采編發評”?
季小琳/攝
今年巴黎奧運會期間,《環球人物》雜志社推出的全媒體報道創造了5億+的傳播效果,成績斐然。碩果背后,離不開全媒體作戰經驗。許陳靜分享了《環球人物》雜志社策劃這一全媒體報道的整體流程,并著重分享了記者在做乒乓球運動員王楚欽相關采訪時的角色轉變:聯系王楚欽教練、指導攝像大哥拍攝、組織小球員為王楚欽哥哥喊話加油……許陳靜告訴同學們:“全媒體戰場要求編輯記者有當編導、當導演的自覺,不僅要拿回深度的文字,還要拿回生動的視覺素材。”
正如許陳靜所說,在全媒體時代,傳統的編輯已經演變成對“策采編發評”的全面規劃和分發,編輯思路的全媒體化改變才能決定做出來的是全媒體產品。
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地理解全媒體時代的編輯思路,許陳靜精選了兩個《環球人物》的視頻案例,引導大家思考兩個視頻的編輯思路和分發時機,并預判播出效果。劉欣雨、莫琳琳、宋子陽三位同學分別從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見解,并與許老師進行了探討。
除此之外,封面人物的選擇也是對編輯思路的重要考驗。許陳靜向同學們展示了《環球人物》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70周年時分別做的雜志封面,并鼓勵大家思考:今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可以選擇哪個人物做封面?明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又可以選擇哪個人物做封面?陳兆棋同學建議,可以選擇一位誕辰周年與新中國成立75周年相重合的、有重要歷史貢獻的人物。這一編輯思路正與《環球人物》雜志的編輯思路相吻合。
《環球人物》雜志年度人物的選擇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許陳靜介紹了《環球人物》雜志從2014年起選出的10位(組)年度人物,強調新聞工作離不開時代主題。
在課堂的最后10分鐘,許陳靜重點介紹了全媒體時代評論的力量,并以環球人物評論員“仗義姐”的短視頻評論《不應該只有一個清水英男》為例,告訴同學們如何在復雜的輿情里平和說理,如何在微妙的網絡情緒里仗義執言,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多啟發。
經歷了滿滿一堂新聞實務課的頭腦風暴后,同學們對當下主流媒體的編輯思路、全媒體形態、編發流程等有了直觀的認識。眾多新鮮的新聞案例背后的編輯部故事,讓大家認識到知行合一、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許陳靜勉勵大家,在精彩的全媒體時代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并祝愿大家在新聞專業道路上行穩致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