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高新)(以下簡稱“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迎來成立六周年紀念日。“莫向光陰惰寸功”,自掛牌以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始終將這句話貫穿于發展過程中: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全面完成《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賦予的129項改革試驗任務,承接四川省政府三批次下放的管理事項121項。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作為成都高新技術企業的匯聚之地與創新創造的沃野之田,在僅占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四川自貿試驗區”)1/4的土地上,匯集了四川自貿試驗區3/5的新設企業和3/4的外商投資企業,并累計形成140余項改革創新案例……這些數據從側面記錄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少年辛苦終成事”的成長軌跡。
回首六年時光,“包容”“拼博”“創新”,作為關鍵詞,串聯起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成長道路。
以包容氣質 拓開放格局
2020年8月下旬,網易、騰訊、字節跳動三大互聯網巨頭先后與成都高新區簽約總投資280億的重大項目;2021年1月28日,14個計劃總投資277億元的重大項目與成都高新區集中簽約;2022年1—3月,投資額共計200億元的騰訊未來中心、字節跳動生活服務全國總部等項目相繼落地……這是近三年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迎八方來客的縮影,也是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六年成長軌跡中的第一個“關鍵詞”——包容,以包容氣質,拓開放格局。
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攝影:米克
歷史上的四川有過多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一個移民大省,包容的氣質顯現在每一個川人身上,同樣顯現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區域經濟指數中。
從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曬”出的開放型經濟指標可窺見一斑:六年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151534戶,新增注冊資本總額13680.4億元。其中,外商投資企業新增1763戶,新增注冊資本金1351.6億元,貢獻了全市自貿試驗區64.4%的新增企業數和87.8%的新增外商投資企業數。
成都恒潤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恒潤安”)正是新落地的10余萬企業中的一家。2023年1月,成都恒潤安在成都高新區完成企業注冊,2月14日,其總經理方雅明就前往菁蓉匯等地考察未來辦公場地。
成都恒潤安與成都高新區的結緣,源于2022金熊貓全球創新創業大賽。正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所說,“成都高科技人才多、科研院所多、軍工企業多的特點,造就了整體活力無限的科技科創氛圍,再加上項目的發展潛力以及成都高新區的創業活力,使這份千里結緣成為一場雙向奔赴”。
事實上,除了科技人才多、科研院所多及活力無限的科技創新氛圍等優勢外,這里吸引企業的特質更在于“包容”。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這種包容體現在多種融匯中:這里既有彰顯成都千年文化脈博的交子金融博物館,亦有科技與時尚感交融的天府國際金融中心雙子塔;既有巴蜀風韻與煙火氣交織的鐵像寺水街,亦有以“對歐商貿中心、交往中心、服務中心”為核心功能定位的綜合合作交往平臺——中國-歐洲中心……
包容的氣質不僅吸引了新老朋友前來創新創業,也牽引著一個個重大投資項目來此共謀發展。翻開“雙向投資”這一篇章:六年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雙向投資平穩增長。
“引進來”方面,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累計引進98個經成都市投促局認定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額約2518.64億元。其中,總投資130億元的網易成都數字產業基地、總投資120億元的昆侖萬維全國總部和總投資50億元的普聯國際創新總部等項目相繼簽約并快速落地。
這些項目的簽約和建成速度,也從一個側面體現著企業對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青睞。如網易成都數字產業基地在簽約一年后就已開園。開園儀式上,網易副總裁、網易杭州研究院院長汪源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席話充滿了信心,“相信未來這里將誕生更多的優秀文創項目,誕生更多的現象級優質文化IP”。
“走出去”方面,高新區區內企業在批發零售、運輸倉儲、軟件信息技術以及商務服務等14個行業領域,累計向境外投資207個項目,實現投資備案總額48.56億美元,投資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荷蘭、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津巴布韋、開曼群島、老撾、泰國等。
以拼搏精神 提升國際影響力
立足內陸、承東啟西,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西部門戶城市開發開放引領區、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先導區、國際開放通道樞紐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示范區……這是四川自貿試驗區的定位,也指引著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一路前行。
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攝影:米克
2022年底,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劉會武在SPARK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創新實驗室(成都)主辦的線上數字貿易創新發展沙龍上發布《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際化指數(2022)》。這一指數在“全球資源集聚力、創新組織引領力、國際創新競爭力、經濟發展支撐力、開放環境吸引力”五個維度的基礎上加入自貿區、政府引導基金等相關指標,對區域國際化發展程度進行指數測算。
測算顯示,成都高新區國際化指數持續增長,2021年較2018年增長了49%,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國際化發展成效顯著。其中,成都高新區創新組織引領力增幅最大,反映園區在研發機構、企業培育和創新活動開展方面成效卓著;開放環境吸引力增幅第二,反映園區在自貿區開放創新、宜居宜業、自然人文方面表現優異;國際創新競爭力和經濟發展支撐力平穩增長,反映出園區在支撐城市發展、輻射帶動區域創新和國際競爭力表現方面穩扎穩打、持久發力,緩解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和產業鏈沖擊。
事實上,六年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以敢拼敢闖的拼搏精神日夜不輟地雕刻著“高新經濟”,提升國際影響力。近來,更是加速出招,組織企業出海開展商務洽談。
2022年12月8日,來自成都高新區的15家企業代表飛往德國法蘭克福,開啟為期一周的商務洽談交流。“既要幫助企業‘人走得出去,單帶得回來’,也要幫助企業維護客戶、加強交流、促成合作,更要為更多企業組團‘出海’交流打下良好基礎。”成都高新區國際合作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短短3天后,成都高新區商務交流團從歐洲傳回好消息:“出海”首戰告捷,拿下了多筆采購意向訂單。“這一趟來值了”,簽下訂單后,成都晶寶時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桂楠發出感嘆。除簽下意向訂單外,雙方還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清潔能源領域技術合作等方面達成意向協議。
國際化影響力的提升,還表現在鏈接全球網絡資源助力數字貿易發展上。借力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項目的全球網絡資源優勢,成都高新區達成多項可持續發展創新成果,項目活動觸及全球企業1600余家,跨界對接,聯動政府、企業、社會機構等70余次,邀請國內外嘉賓200余位,媒體關注總量達280萬人次。
國際化的濃厚氛圍,也體現在國別園區合作成效上。
中新方面,新川創新科技園重點發展5G、人工智能、新醫學等領域,瞄準車載智能系統產業新賽道發力,率先建成了四川省首個智能駕駛示范場景,形成了研發、測試、示范體系化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環境;AI創新中心一期已聚集多家頭部企業及高成長企業,匯集人才超10000人;占地1100平方米的新川國際會客廳,是兼具商務洽談、推介交流、展示、貿易等一體的功能性合作平臺,旨在促進中新經貿、文化、科技等多維度合作。
中韓方面,強化與高品質開放合作載體的協作,重點引進醫美、文創、游戲等領域的韓國優勢企業,已聚集對韓服務眾創空間4家,累積入駐企業718家;“成都·韓國國際客廳”成為中韓創新創業企業合作交流窗口、產業商品展示平臺、中韓合作信息資源樞紐,推動中韓兩國商貿、文化、科技產業共同發展。
中日方面,構建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引擎,圍繞先進制造、信息技術、高端服務三大重點領域,拓展信息服務、現代商貿等外延產業的“1+3+N”產業發展方向,著力打造中日雙向開放發展引領區、西部文創產業發展典范區、中日第三方市場聯合拓展先行區;日資企業產業樓宇中日聯合創新中心、中日會客廳等高品質合作載體,不斷提升中日示范區品牌度。
以創新氣度 釋放帶動引領力
1000年前,最早紙幣“交子”的面世,力證了成都的創新精神。數千年后,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這種創新精神一直在延續。
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攝影:米克
這種創新精神體現在一項項改革試驗任務中:六年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140余項改革創新案例,其中,“自貿通綜合金融服務”“分布式共享實現‘銀政互通’”等5項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中小科技企業雙創債”“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雙報制度”等18項案例在四川全省復制推廣,引領帶動作用凸顯。
制度創新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注入了發展活力。以獲得全國復制推廣的“自貿通”綜合金融服務為例,成都高新區針對外向型中小微企業實行政府、銀行、擔保多方聯動,用政策性引導、市場化運作,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方式,建立服務自貿試驗區內外向型中小微企業的創新金融服務平臺,支持其擴大進出口規模,以“融資、降費、服務”為核心,向中小微企業提供“自貿貸”“自貿惠”“自貿易”等全方位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和結算成本。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為95家企業提供“自貿通”綜合金融服務,為35家中小外貿企業累計發放“自貿貸”36350萬元,“自貿通”企業累計進出口結算量達到37967萬美元。
持續的“培育”,讓成都高新區的企業從“樹苗”長成“小樹”,再到“大樹”,最終匯聚成林。2022年,成都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凈增1008家,創歷史新高;有效期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實現三年翻番,累計達4320家,創歷史新高。上市及過會企業總數達55家;“四上”企業2020家,同比增長7.8%。
制度創新也為產業發展帶來了動力。在醫藥健康產業方面,產業規模突破1200億元,同比增長20%;在數字經濟產業方面,實現營收1431.4億元,同比增長8.9%;在金融商貿業方面,2022年引進5家國內金融科技領先企業,SKP等重大商業項目建成開業,涵蓋首店品牌222個,一線大牌覆蓋率達98%……
2023年是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10周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亦謀劃了未來發展藍圖:將深入貫徹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建設的決策部署,以省、市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任務為指導,圍繞開放型創新經濟出成效、出亮點。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搶抓RCEP發展機遇,擴大對外開放;深耕制度創新攻堅,助推產業發展;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宣傳自貿品牌。圍繞這四大支點發力,讓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多出亮點、多出成效,推動成都高新區在科技創新、國際交流等方面快速融入全球體系。”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相關負責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