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凌晨五點半,瑪果梁子的室外氣溫只有2度。雖然天還沒亮,但項目施工現場已是燈火通明。伴隨著車輛運行聲與機械運作聲,第一輛罐車完成混凝土上料,由中國五冶集團施工的四川涼山州喜德縣瑪果梁子130兆瓦風電項目開始首座風機基礎澆筑作業。

5月11日凌晨五點半,第一輛罐車完成混凝土上料。
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位于涼山州彝族自治州喜德縣瑪果梁子,是四川省重點項目,也是涼山州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場。項目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30兆瓦,含20臺單機容量為6.25兆瓦的風電機組及1臺單機容量為5兆瓦的風電機組,輪轂安裝高度110米,葉輪直徑200米;同步建設配套施工道路1條、220千伏升壓站1座、全長約50-65千米的集電線路,并承擔設備的調試和并網工作。

項目施工現場,項目團隊正在測量混凝土溫度。
項目建設難度高,但五冶項目團隊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準備。據項目團隊負責人介紹,項目由21臺單機組成,布局跨度大,線路總長24公里,需跨越10余座山峰。同時,矗立在海拔3100-3400米的山脊上,風雪、風沙、冰雹等惡劣氣候頻發,使砂石、水泥等混凝土原材料組織困難。為成功完成首座澆筑任務,五冶項目團隊提前策劃,通過科學部署、方案優化,調動12輛混凝土罐車和2輛泵車,保證原材料12個小時不間斷供應,從而順利完成690立方米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項目施工現場
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中國五冶集團項目團隊明確分工,指定專人指揮、監控,嚴格控制坍落度、礦物摻合料用量、混凝土內外溫差等技術參數,保證基礎無冷縫與確保底座堅固。但風機基礎要承載約314噸的風機重量,澆筑完成后,還將面對混凝土養護的重大考驗。在接下來14天的養護期中,為實時監測溫度,項目團隊于澆筑前設置了測溫裝置,在溫差較大時,將采取“蓋”棉被、加熱等方式,防止產生混凝土裂縫。
項目施工現場
12個小時的緊張施工,首機基礎順利澆筑完成。面對即將到來的雨季,這一成功鼓舞了士氣,為后期剩余20臺機組全面開啟澆筑提供了技術基礎,也為全速推動風機吊裝節點創造了有利條件。“風電場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川西地區電網缺電現象,實現‘電從風中來’,生產綠色電力,為國家電網建設注入強勁動力。”中國五冶集團項目團隊負責人表示,之后也將繼續發揚“四千”精神,以精品工程推動當地高質量發展。(胡丹)